一生钟情育桃李——记“国家级教学名师”、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文继舫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1日 作者:蒙志军 高平元
枣红色的领带,整洁的白大褂,朴实又不失儒雅,这是初见文继舫教授时留下的印象。
这位60岁的朴实长者,从事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已经长达35年。如今,作为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有誉满天下的芳菲桃李。
名师
文继舫出生在洞庭湖畔的一个贫困家庭,靠着政府的助学金,读完了中学和大学。1970年,他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在湘雅医院外科。1972年,他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基础教学和科研的号召,调到湖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即后来的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文继舫认为,教师上课并不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劳动,而且还是一门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教学方法和效果,做到因材施教。他长期从事病理学的教学,这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他总是能将枯燥的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的生动病例有机结合起来,在直观、具体的实例中让学生去了解病理变化和发病的机制,体会医学的奥妙。2002级博士生胡永斌在读本科时最讨厌的就是上课,总是乐意在课外自己消化知识,可是自从听了文教授风趣易懂并带有启发式的教学,他就爱上了课堂,尤其是病理课。
从事教学工作35年来,文继舫坚持做到对学生负责,做到精心备课,每一堂课之前必先自己预讲一遍,就算工作再忙也决不敷衍了事。
他常说:“教师的一堂课就是滋养学生的一滴甘露,必须以认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师生交流会,文继舫即使再忙也要参加。每次交流会他都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认真记录在册,作为他今后教学的注意事项。他还经常和同学们讨论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成了学生们的好朋友,被全校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35年来,文继舫先后主、参编和自编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科技专著20余本,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多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校内、外青年教师80余名。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0余篇,获国家、省部校级成果奖11项。他主持的“病理学课程建设”先后被评为院、校、省级的优秀课程和优秀教研室,2003年病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模范
“文老师经常拿临床上的肿瘤与社会上的毒瘤相对比,教育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医学人才。”2001级硕士研究生邓征浩对文教授的谆谆教诲至今铭记在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文继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事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几十年来,文继舫不是没有机会离开教学岗位。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教师不安心基础教学,大量人才南下和出国,一时之间,孔雀东南飞、国外飞,毕业的学生不愿分配到基础教学岗位,都想尽办法往医院里钻。这时也有人先后为文继舫联系好了几所知名大医院,还有好几次出国的机会,同事、同学都劝他:“当老师没搞场,又穷、又累,外科大夫多吃香,要抓住机遇换个好地方。”然而,这些都被文继舫拒绝了,他深知,病人需要一名好大夫,可学生们更需要一位好老师。35年风风雨雨过去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文继舫不仅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而且抵得住诱惑。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有不少人提着礼品找到文继舫,要求弄个计划内指标,因为计划内指标可以享受减免部分学杂费等一些优惠政策。对此,文教授坚决予以拒绝,他和科室里的其他导师商量,将计划内指标全部照顾给优秀的农村贫穷子弟,他说:“农村子弟要花上几万元读完研究生是很困难的。让更多的农村子弟能够得到深造,这才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慈父”
在教学和科研上,文继舫治学严谨;在生活上,他对学生却是关怀备至。学生们都说:“文老师总是把我们当儿女看待。”
曾报考文教授研究生的2002级博士生李波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5月20日,李波的儿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被送进了湘雅二医院,诊治的医疗费对于每月只有200余元生活补助的统招生李波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就在李波一筹莫展之际,文教授亲自到医院要求节约开支,并发动全科室职工献爱心,为李波捐款6000余元,给他解了燃眉之急。
已毕业的研究生彭树松,原来读书时每月只有研究生补贴200多元,爱人又在外地工作,收入微薄,还有一个小女儿,生活十分困难,文教授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每月抽出100元资助他的学习,而且一资助就是两年。为了不让小彭拒绝,他还特意委托教研室将这些钱送到小彭的手上,叮嘱小彭不要为钱的事情担心。
治学严谨、为人清廉、关爱学生、任劳任怨,文继舫教授将他的青春无私献给了三尺讲台。由于他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03年,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受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4年,他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