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成立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跨学科研究民间组织发展道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1日 作者:罗闻
“政府非常希望有一批有学问的专家学者来帮助我们,做我们的智囊团,当我们的参谋,使我们少走弯路。”在28号上午召开的“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孙伟林局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政府工作需要也希望得到相关专家的帮助,“因此北京大学成立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这样一个高端的学术研究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他说:“我很少穿西装,但是我今天特地换了西装,像出席重要的外事会议一样来参加这个大会!”
关于该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变中极为引人注目的、并具深远影响的变化之一,并已成为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北京大学一些学者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注和积极开展有关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此专门组建了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景鹏教授指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介绍道:“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内容横跨政治学、行政学、法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学科。”
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主任赛奇教授也认为从国际的普遍情况来看,民间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关于民间组织的作用和责任,在国内外都存在许多误会。”他认为:“要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与各种力量合作,民间组织正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现在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我认为这也包括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和谐关系。”孙伟林局长对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寄予了期望 :“我希望研究中心可以成为一个政府与专家沟通的平台。”他说:“现在有一些专家的做法让我们很忧虑,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到了政府现行政策的对立面。”孙局长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认为“如果不结合中国实际来开方子,而是照搬国外的理论,就不可能对症下药,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成立仪式之后,为期两天的“转型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国际的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即召开,会议主题聚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特点,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评价”、“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生成机制与动力因素”、“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五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