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与文学院师生畅谈“宗教世俗化”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13日 作者:吴叶群

    6月12日下午3:00,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旅美学人、波士顿大学博士王忠欣在文学院705教室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宗教与世俗化——中、欧、美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演变》的讲座。

   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先为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王忠欣博士的科研成果,研究方向等相关情况,并且对王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通过王博士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文学院与美国等国外高校的学术沟通交流。讲座开始前,王忠欣博士从欧阳院长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文学院一名兼职教授。此次讲座由院党委副书记马国荣主持。

    佩戴中南大学的红色校徽,王忠欣博士开始讲授第一课。他从十六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以宏观的视野总结了此次宗教改革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指出从宗教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实际上就是基督教不断削弱和逐渐世俗化的历史。

                                       

                                           中国:“儒教”在复兴

    谈及中国宗教发展概况,王忠欣博士指出,如果从宗教“凝聚人们的力量”的广泛含义来看,儒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宗教。近代中国的儒教就是一个逐渐世俗化的过程。在文化上,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儒学的影响力彻底陷入低谷。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儒学又有了复苏和发展的迹象。

                                    美国:多元文化成就宗教博物馆

    在美国,由于没有像欧洲一些国家经过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历史,所以不存在政教分离,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不建立国教。美国的基督教徒绝大部分是新教徒,派别很多,随着1965年美国移民法案的修改,亚洲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宗教的多元趋势更加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的博物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宗教世俗化理论对于美国是个例外。 

                          

                                       欧洲:没有教会的基督教

   在欧洲的早期,基督教被罗马帝国立为国教,教会在精神和世俗领域拥有绝对权威地位。十七世纪,法国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思想兴起,他们企望通过理性思维论证上帝的存在,但在客观上却在思想层面颠覆了教会的权威地位。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则从制度层面颠覆了教会的专制。后来,随着欧洲现代化的发展,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教会在世俗社会中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二战以后,人们信仰迷失,教会的影响陷入低谷。 

    在欧洲,政教的分离,人们称之为“没有教会的基督教”,大部分人仍信仰上帝。并且欧洲的其他民间宗教有了很大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现代宗教:外在形式弱化并未丧失人类内在心灵本质特征

    结合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针对世俗化理论和一些学者认为“宗教必然消亡”的论断,王忠欣博士指出:现代宗教的发展是一个非世俗化的过程,宗教虽然丧失了往日诸多外在形式,但并未失去其做为人类内在心灵表现的本质特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王忠欣博士回答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气氛十分浓厚。这次讲座开拓了大家的思维和眼界,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储备,许多同学表示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