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朝副校长在《光明日报》撰文论述“科研拆迁”
来源:科学研究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作者:天山
4月16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我校周科朝副校长的文章:《阻碍科技创新之树扎根成长 “科研拆迁”让人忧》。随即,光明网以头条形式、人民网的《党报早读》专栏、新华网的《新华教育》专栏以及中国新闻网、环球网等网站迅速予以转载。
在文章中,周科朝副校长巧妙借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拆迁的概念,忧虑地指出:类似城市旧区改造的 “拆迁”现象已经蔓延到科研工作中,并且正在撼动科技创新的地基,阻碍科技创新之树扎根成长。如房屋拆迁一样,“科研拆迁”也存在“推倒重来”、“异地重建”的现象。一些科研工作人员脱离研究第一线,在巨额立项资助的“诱惑下”,不管是不是有前期成果、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研究专长,拿出一副“大小通吃”的架势,不惜放弃以前的研究积累,转而投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其结果是:往往因为地基不牢或研究领域转换过快,而导致老问题研究断层,新问题又把握不深、把握不透,造成对科研资源的重复浪费,进而破坏整个科研创新工作的增量积累,危害大矣!
种种科技创新中的“拆迁”现象,显然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精神相悖。而要破解“科研拆迁”的难题,周科朝副校长提出:一是要理顺和调整现有科研体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的科研结构;二是要改革科技创新工作评价体制,全程监督和管理科研工作;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为科研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
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和教育的体制改革,出台了包括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内的三个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也推出了包括2011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我校党政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开展合并建校以来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今年2月召开的学校三届二次双代会上,学校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和举措,获得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上周学校又召开了改革发展研讨会,全体与会人员对我校改革发展思路和系列改革方案展开了深入探讨。
如何顺应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把握并破解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此次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全校上下的关注焦点。在本次改革中,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切实推进科研组织模式与科研评价的改革,有效化解乃至破解不利于科研创新的种种矛盾问题,创造人尽其才、特色彰显、激励相容、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环境,使得学术机构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并保持,提高科研创新的质量和效益,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