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守望乡村实践团暑期走基层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4日 作者:蒋湘琼
为积极响应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中南大学守望乡村实践团利用暑假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走访了长沙市宁乡县南洲村、郴州市苏仙区望仙镇、郴州市和平村、怀化市辰溪县沙坪村,就“调研大学生村官”、“送法下乡志愿服务”两个调研项目走进基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探索。
走进南洲村,对话“湖南最美村官”
7月5日,守望乡村调研团来到长沙市宁乡县南洲村,山头葱茏,茶园碧绿,仿古新农舍坐落村中,静谧的乡村保留着原生态风味,没有毁田挖山,更没有大拆大建的尘土飞扬。10余公里的水泥路环绕全村,通到每家每户。信号塔高高矗立,有线电视、互联网增添了农村的现代化气息。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让调研团成员们眼前一亮。
殊不知,几年前的南洲村还是交通闭塞、十分贫困的偏僻村落,鲜有人外出。这样的改变离不开人人称赞的好支书彭文华。彭文华2007年从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贫困落后的家乡南洲村,开始了村里的脱贫致富之旅,这一年,他25岁。彭文华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花猪养殖基地、湖南金州湾旅游生态城、大学生创业基地、民兵营等该村特色乡村建设。彭文华向调研团介绍,当初研究生毕业放弃在北京企业的高薪工作回到贫困的家乡做一名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人不理解,当自己利用所学,致力打造新农村,努力引进投资,家乡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时,他表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走进郴州市苏仙区,探索大学生村官发展困惑
7月10日至15日,调研团走访郴州市望仙镇、和平村两地,对话首艺、李珊两位年轻村官。 她们和调研团成员谈到,选择村官之前对大学生村官了解不够充分,导致进入角色不快、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因为要面对二次择业问题,与“凡进必考”的就业现状,两位表示大学生村官基于出路的考虑,很难安心在基层工作而醉心于准备各种考试,二次择业的风险预估,便很难专注农村建设。
守望乡村实践团前身—调研大学生村官团队完成的调研报告曾得到湖南省委组织部长郭开朗的亲自批示,如何通过完善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影响着三农政策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后续步伐,也是守望乡村实践团一直以来调研探寻的方向。
走进辰溪沙坪村,感受大学生村官创青春
7月15日至19日,调研团走进怀化市辰溪县沙坪村,大学生村官杨涛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由他牵头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村官道德文明实践基地。在参观大学生创业基地时杨涛向调研团自己创办的崇善甜品连锁加盟公司,他向调研团介绍“崇善甜品,善赢天下”的经营理念。在致富的同时,他还创办崇善小报,拍摄励志微电影,试图让顾客们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文明和正能量的熏陶。为了帮助更多村民创业,他特别针对农村大学毕业生首创全国0元按揭加盟。通过创业,大学生村官杨涛前后捐资10万余元,用于所在行政村道路硬化,水渠维修,广场舞队成立,新村支部大楼的修建。踏实、勇敢、坚守、创新是调研团成员总结大学生村官杨涛的闪光点,大学生带领农村创业致富更成为自身能力实现的闪光点。
走进基层,探寻现阶段农村法治建设
为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由大部分法学院学生组成的调研团在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中,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志愿服务。走进农户家,分发精心准备的普法小册子,与百姓们面对面了解村民的法治意识;走进村支部,挂牌建立“法律援助站”,与村领导们介绍守望乡村实践团的定期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活动; 走进小学,与留守孩子们一起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走进街道,向村民们进行农村法律知识宣讲。
在宣传、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影响农村法治发展的内容有:村民法律知识了解途径匮乏、法律问题诉求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旧风俗习惯在现代法律的冲击下仍在村民意识中占上风,村官层面--“力所不能及”等方面。团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地区的法律普及定会得到改善,关注农村法治发展关注农村建设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信念,让每一位村民懂法知法,让每一位农村管理者依法行政。且经过长期的积累、磨合、修正,逐步消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阻碍法律顺利实施的种种因素,“法治中国”建设日益完善。
青春正能量,奉献在基层为期半个月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守望乡村实践团参观了建设一新的“新农村”,接触到富有想法的大学生村官们,和朴实善良的村民们促膝长谈。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了团队的团结和友谊,收获了在课堂外眼界的开阔,收获了在调研中思想的碰撞。且行且思,就调研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调研团成员们还将进行大量的后期工作,期待一份接地气、高质量,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调研成果早日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