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博士送医下乡 情暖粟裕故里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9日 作者:张立川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枕雪峰山脉,南倚云贵高原,面积2248平方公里。辖3镇23乡,人口33万,侗、苗、瑶、满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7.8%。是湖南省最为贫困的县城之一,医疗设施落后,科室分类不全,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所欠缺,加之经济落后,群众看病难、买药难的现象十分严重,时值7、8月份防汛抗灾的关键时期,因降雨过多导致的皮肤病很有可能随之蔓延,整个会同县人民医院却没有专门的皮肤科。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中南大学赴会同党员博士团的医学博士结合自身专业所长,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真切切做好医疗卫生送下乡活动,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好评。
坐诊人民医院,用心服务百姓
今年博士团医疗队由来自湘雅三医院皮肤科陈静教授(女)、外科李远明博士、五官科刘火旺博士和湘雅一医院牙科周晌辉博士组成。这几位党员博士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而且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按照活动的整体安排和当地人民医院的强烈要求,从7月11日到13日,医学博士们在会同县人民医院坐诊三天,为伟人故里乡亲送医送药,与医院医务人员相互交流。
在医院坐诊的这几天,天气异常闷热。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许多人都是从几十里外的山村赶过来的。博士们的诊室里经常是被围得水泄不通,门外等待寻医问药的乡亲排成了长龙。队员们知道,农村看病难,山村看病更难,贫苦线的乡村看病就更难了,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定下规矩:每天提早半个小时上班,推迟半个小时下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百姓解除病痛。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队员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大汗淋漓,经常是回到驻地连洗澡都没力气,倒头就睡了。可是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周晌辉博士说:“乡亲们赶了几十里的山路跑来看病,我们作医生的除了感动和同情之外,应该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力为他们服务。”
11号上午,一对夫妇领着一个五岁的小孩来找刘火旺博士看病,据他们说,这个小孩的右鼻孔不通气,而且有发臭的症状,跑了好几次医院,只说是鼻炎,开了好多药也没有效果,听说中南大学的医学博士来这里坐诊,特地来求医。刘博士经过耐心检查,发现小孩的鼻孔是被一颗枣核堵住了,巧妙地将其取了出来,喜得这一对夫妇连连道谢,直夸中南大学的博士水平高。
12号下午,一位姓粟的农民来找李远明医生,请他检查一下自己的后颈疼痛的原因。在缺乏专业器械的情况下,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博士很快断定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压迫疼痛,并建议这位患者尽快做物理牵引治疗,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粟老伯一拍大腿说:“你这年轻人还真行!我原来在怀化市医院作过检查,结果跟你说得一模一样,我可服了你了!行了,我听你的,去做治疗!”
县人民医院没有皮肤科,专为陈静教授的到来临时增设了皮肤科门诊,方便广大患者就医。陈教授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曾多次随团下乡。这一次,她的门诊量最多。平均每天有50多人次,人民医院的李医生说:“党员博士就是不一样,陈教授从早忙到晚,有时连一口水都顾不得喝,可脸上总是带着笑,不仅让每一个患者感动,我们也是深受感动啊!”
真心奉献,细心诊治,耐心沟通,用心服务,正是医学博士团的原则。坐诊期间,博士团还向患者发放了大量的健康小处方、科普知识宣传手册等,受到了群众们的欢迎。
开展医疗讲座,提高队伍素质
医疗队下乡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会同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一直是大家思考的问题。要想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关键还是要靠会同县卫生体系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展医疗卫生知识讲座,把先进的知识留给当地,转化为当地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办法。
7月13日,中南大学党员博士服务团的医学博士们为会同县人民医院和卫生局的医务卫生体系的工作人员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医疗知识讲座,受到了热烈欢迎。内容涉及皮肤真菌病理、病历书写规范、移植医学、医疗纠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博士们的讲解引用大量生动的临床实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每一场讲座之后都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听众反映这次讲座使他们受益不少,希望能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
送医送药下乡,情暖侗族乡村
7月15日,艳阳高照,医学博士团成员驱车20多里,来到粟裕大将的故乡、侗族自然村——会同县枫木村开展医疗义诊、送药下乡活动,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早就听说医疗队要来的消息,许多乡亲早早地就来到村口等着了。义诊的摊位刚摆好,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陈静、周晌辉、刘火旺和李远明四位博士赶紧准备好各种仪器和药品,拉开阵势,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问诊求药的乡亲。
70多岁的粟成娥老奶奶是粟裕大将的亲属,患有多年的心肌供血不足,经常有抽筋、心慌和四肢发冷等症状。外科医生李远明博士经过悉心诊断后开出药方,将药品免费送到老人手中,并把服药的注意事项作了耐心的讲解,老人笑逐颜开,连声道谢。
刘小兵今年4岁,患有先天性耳聋,由于家长缺乏医疗知识,直到博士团来义诊时才发现这个问题及其严重性,五官科医生刘火旺博士建议他们尽早去县级以上的正规医院作全面检查,并尽快治疗。刘博士说,幸亏发现得早,还有治愈的可能,否则有可能失语。
下午,医疗队派出一部分队员深入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
78岁的粟泽成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儿子粟深元现年50岁,年轻时在煤矿下井,因塌方导致右锁骨骨折,因为经济困难,住院仅一周便强行出院,后又因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护理不当导致严重贫血和骨骼变形,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全靠粟泽成一人养家糊口,是村里最困难的家庭,医疗队将价值1000多元的药品和500元现金送到了他们家中,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直夸党员博士好。
中午吃便饭的时候,来了几位风尘仆仆的老人,他们是邻村的,听说博士团来义诊,特地赶来求医。70多岁的粟述老伯是一名退休干部,患有六年的下肢静脉曲张。老人刚从县里赶回来,原来,他前一天听说博士团的消息,特地跑到县人民医院去找,谁知道那里以后才知道博士团已经下乡来到枫木村,便匆匆赶了回来。陈静教授和李远明博士马上放下碗筷给老人看病。由于上午义诊时药品已经基本送完,两位博士便给老人开了处方,并给老人提供了一整套的治疗方案,老人感动得坚持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顿饭,被婉言谢绝了。
粟多英是粟裕大?奶玫埽彩且幻吃保恢笨词刈潘谠=墓示樱吹讲┦客诺囊缴敲白叛籽琢胰瘴傩账鸵剿鸵钍芨卸诙游槔肟埃氐匮氪蠹艺把鏊谠9示樱⒂氩┦棵乔浊薪惶福灾驹刚呙堑囊寰俦硎厩张濉?br> 整个活动期间,常常出现一些感人的场面,义诊的时间虽然不长,博士团却和村民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队伍离开时,乡亲们一直送了很远的路程,有些队员忍不住热泪盈眶。据不完全统计,博士团共义诊病人500余人,发放健康咨询资料2000余册,赠送药品5000价值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