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南大学“百千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简报第15期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5日 作者:--
2010年中南大学“百千万”暑期社会实践
工 作 简 报
第15期
中南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0年8月24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寿光市
调研当地蔬菜种植与产业化发展现状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近年来,该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城镇拉动、整体推动”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连续九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寿光市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现已达84万亩,年成交蔬菜达40亿公斤,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了350家,带动了当地80%以上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7月30日至8月8日,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寿光市,实地调研当地蔬菜种植与产业化发展现状,聚焦当地新农村建设成效。
实践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产品物流园,与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详细交谈,仔细了解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实践队员发现,寿光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的梯次结构,优质高效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进一步体验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效,实践团队成员还来到了具有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第一村”之称的三元朱村进行走访调研。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三元朱村村史展厅,了解了该村艰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走访了田间地头的农民百姓,畅谈了当前的幸福生活;来到了村民娱乐文化中心,感受了当地百姓丰富高雅的业余生活。通过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来,寿光市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当地政府先后实施了村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等工程,着重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问题,大力发展沼气池,带动农村的改厨、改厕工作,并配备专门的村庄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
实践团队成员杜平说:“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学会了团队合作,掌握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切身体验到了农村的飞速发展,坚定了我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信念。”(文/孙龙志)
法学院学生深入农村基层感受我省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喜人形势
湖南省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村是“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该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8000元。为进一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近期,由我校法学院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王家寨村进行调研,探寻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发展模式。
实践团队的成员首先来到村民家中,同当地百姓面对面交流。通过交流队员们发现,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王家寨村开拓了多种多样的创收渠道:除了传统的水稻与蔬菜种植外,部分村民家里有人外出或在本村乡镇企业打工,有的村民家中开办起了农家乐来吸引城镇客户消费,还有的村民甚至办起了工厂,当上了老板。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提升,使得王家寨村村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当前,王家寨村家庭邻里和睦,村民思想观念解放,农民业余生活高雅丰富。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实践团队走访了村里的养鸡场、沙发厂和大米厂等乡镇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按照乡友帮扶促进、支部引导支持、业主自主择业、经济自负盈亏的模式得到了强劲发展,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150余人。
在王家寨村调研实践期间,队员们还实地感受到了当地村容村貌的巨大改变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整洁的乡村水泥公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民居庭院点缀在绿荫之中;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接上了电视电话和因特网……
此次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形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党的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学们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总结王家寨村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积极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 (文/黄普)
实践团队快讯:
(1)7月至8月,我校茶花村支教团分赴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保靖县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为农村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
(2)8月上旬,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北京市、青岛市围绕“高速铁路及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开调研,近距离感受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