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名医”王小宜:“无名英雄”的勋章

来源:湘雅医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作者:党委宣传办

在湘雅,就有这样一位隐于幕后、难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他就是放射科主任、介入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小宜教授。这位出生在老革命根据地浏阳文家市的革命烈士的后代,身上流淌着先辈的血脉,也继承着先辈“为革命舍生忘死、鞠躬尽瘁”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和平年代的杏林医界,在没有硝烟炮声的影像灯下,他默默无闻地奉献、拼搏、创造着无数救死扶伤的英雄般的传奇。然而,他跟自己的爷爷王守南一样,是个隐于幕后的“无名英雄”,也跟爷爷一样虽无英雄之名,却挂满无数的胜利勋章。   

http://www.xiangya.com.cn/uploadfiles/20150424/20150424113733294.jpg

继承革命烈士传统,甘当患者心中“无名英雄”

浏阳文家市是秋收起义会师的革命圣地。56年前,王小宜就出生在这个对中国革命战争转折产生重要影响的小镇。王小宜的爷爷王守南,当年随同老乡杨勇一道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五次反围剿”中迎着炮火,出生入死,最后战死疆场,壮烈牺牲。战友杨勇后来成了将军,彪炳史册,王守南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史册上连名字都没留下。  

王小宜从小就经常听父辈们讲述爷爷和秋收起义的战斗故事,幼小的心灵充满对英雄的崇拜与渴望。长大成人后,本想入伍参军的王小宜因种种原因未能穿上军装,却阴差阳错地考入了湖南医学院。当年流行一句口号:“我是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王小宜这块“砖”,是经过革命传统教育烧炼出来的“红砖”,他的觉悟自然是没说的。在大学,他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1982年他进入湘雅医院后,从事放射医技学科专业,至今已有33年。  

医技学科与临床学科虽然都属于临床一线,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病房临床医生直接接触病人,处于治疗最前沿,而放射科作为医技科室,为临床诊断治疗起着服务和保障作用,大多情况下处于二线和幕后。往往病人的病治好了,病人只记得临床或手术医生,感恩之情也投向他们。而对于幕后的放射科医生,病人却很难见到,即使见过也不记得他们的模样,更谈不上感恩。记得有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来到医院感谢主治医生,当时王小宜教授正和那位主治医生谈事,病人家属一个劲儿夸赞主治医生的好医术,却对站在一旁的王教授视而不见。他哪里知道,正是王教授提供的影像图片和准确诊断意见,在治疗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成功挽救了他儿子的性命。  

虽是无名英雄,经常成为病人眼中的“陪衬”,但王小宜深深懂得,医技科室与临床病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没有轻重高低之分,甚至有时候比临床病房更重要,而且放射科代表着整个医院医技系统的形象,维护这个形象,是放射科每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因此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后来担任科主任,王小宜总是从维护医技形象出发,脚踏实地,细心严谨,甘愿做病人心目中的“无名英雄”,带领团队奋力拼搏在保障治疗、服务临床、提升医院形象的艰巨繁忙工作中。  

深入临床开展影像会诊,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放射科肩负着为全院各临床医疗科室提供诊断服务、提供科学的影像诊断依据。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影像医学包括普通放射、CT、磁共振、介入诊疗等,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数据显示,有20~30%的病人因病情需要,必须做影像检查,其中一半以上的病症依据影像进行诊断。有很多病,没有影像检查和诊断,临床病房根本无法进行医治,这就决定了放射科提供的影像资源必须保证科学、准确,这是影像学科的关键,也是放射科工作的归宿与灵魂。在工作实践中,王小宜紧紧抓住两点不放:一是本职业务一定要精通,基本功扎实;二是一定要多了解临床情况,结合病情看影像。为达到这两点,他以身作则,带头苦钻业务,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打牢专业技术基础,多看片,多会诊,勤分析,反复对照临床病例进行影像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许多情况下,他和他的团队,既是医技保障医生,也是临床病房的诊疗医生,既工作在二线,也冲锋在一线。很多时候,在临床医生对疑难病症无法进行诊断和治疗,或者是否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做决定时,王教授拿出科学、准确的影像资料,对病因做出准确诊断,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一次,江西芦溪县的一个9岁男孩因头疼、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癫痫间断发作1年多,在外院作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来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准备做手术。术前会诊时王小宜教授根据磁共振影像发现颅内病变不像肿瘤,便向男孩家属了解病史,得知男孩曾经生吃青蛙,怀疑有脑寄生虫病的可能,建议作CT平扫,见到脑内病变有斑片状钙化,又进一步作脑脊液的寄生虫全套检查,发现裂头蚴IgG抗体显弱阳性。王教授分析得出结论:该男孩为脑裂头蚴病。给予吡喹酮驱虫、卡马西平抗癫痫等治疗,男孩病情逐渐好转,避免了开颅手术,规避了风险,使病人减轻了痛苦,也节省了费用,受到同事们的高度称赞。  

王教授从事放射学33年来,一直战斗在临床影像诊断一线。他签发的诊断报告质量,仅神经系统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就达到81.7-88.6%。  

他定期每周一次主持医院神经影像疑难病例讨论会(图片会),由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参与,追踪结果诊断准确率达到90%左右。到目前为止已为5000余名病人进行会诊,患者遍及周边9个省份。  

他组建湘雅医院介入诊疗中心,开展各类介入诊治技术80余项,成为首批国家级介入培训基地。作为放射科医生进行神经介入的质和量,在国内排名前5位。  

他开展影像网站会诊,成为国内首家影像会诊网站的创始人,每周网上会诊3例以上病人,已会诊300余例,会诊患者遍及15个省市。  

他所带领的放射科团队,已经形成“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涵盖影像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工程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人才”的科研团队。  

领先开展放射学研究,临床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王教授在主攻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分子影像学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团队搞科研课题,成果显著。他从1996年开始,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动态增强MRI鉴别椎管内肿瘤研究,至今已完成2300余例,动态增强MRI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由常规MRI的63.7%提高至86.5%。他总结的椎管内肿瘤动态曲线类型:速升速降型、缓升平台型、缓慢上升型、缓升缓降型沿用至今。2001年他在北美放射学年会大会上发言,是湖南医学界首次参加此会交流发言的专家。2004年,他率先在国际上开展颅内淋巴瘤MR灌注、扩散成像,至今已完成310余例,MR灌注、扩散成像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由常规MRI的36.3%提高至77.9%。2005年,他又第一个在国际上开展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DWI、MRS研究,至今已完成370余例,常规MRI加MR扩散、波谱成像的诊断准确率由常规MRI的57.2%提高至82.3%。  

在临床科研上,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6项;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11篇(单篇SCI最高他引32次),CSCD及其他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主、参编专著、教材9部;指导已毕业及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37名。  

精湛的临床医技水平和先进的学科研究成果,使王小宜教授的“湘雅名医”头衔实至名归,他因此荣膺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影像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放射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理事等职。  

高超的影像诊断技术、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荣誉职位,像一枚枚荣誉勋章挂在这位医界“无名英雄”身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但王教授并不满足这些,他仍在拼搏和奋进。他的未来工作思路是:继续坚持以临床医疗为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以结构影像学为基础,深化功能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加强分子影像学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继续坚持稳定的研究方向——神经系统肿瘤和代谢性退行性疾病影像学研究。他还有一个最新的观点:随着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时代,医学影像学也应该探讨“个体化”的检查方法,建立针对各种疾病的“个体化”扫描序列、后处理方法及标准化的诊断报告系统。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