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大姐姐:访“升华猎英计划”入选者苏怡副教授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作者:李泽芳
苏怡回想起第一次给湘雅医学院的本科生授课的场景,“他们说我就像他们的学姐!那时我暗暗自喜,原来我看着像他们的学姐啊!”初见苏老师,三十多岁的她活力十足、开朗爱笑,让人感觉很亲切。或许也是因此,学生们把她当作一位知心大姐姐!
初上讲坛——传道者
“其实我高中最擅长的学科是数学,最差的是英语。那年高考,却阴差阳错被保送到了湖南大学的英语专业。”苏怡这样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但在本科期间,她却自学了统计学,还接触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课程。
或许是注定好的安排,读博期间,苏怡得到了第一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前往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系统学习了认知科学。后又拜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继续深造,将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结合,研究正常儿童语言习得及孤独症儿童语言习得。
如今的她已经是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IACL)和国际孤独症研究协会(INSAR)的正式会员,并多次在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法国里昂认知科学中心、日本东京Keio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地参与国际会议。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她最后选择回到校园,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谈到第一次上课,苏怡说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问她:“老师,你去过这么多国家,参加过这么多国际会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触动你的是什么?”“我当时想了想,最触动我的应该是,人有必要谦卑!我遇到过来自各个国家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他们有他们的责任、使命,而我现在也有我的责任与使命,我们都需要保持谦卑!”
以其之道——授业者
从2014年12月聘任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到2015年3月初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苏怡教学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她觉得最需要做的是聆听学生们的需求,激励他们,让他们做到最好。
因此,苏怡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是给定一个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模式进行学习。在苏怡的课堂上,既能看到学生别出心裁的roleplay(角色扮演),也能感受到针锋相对的debeat(辩论),妙趣横生!
初上讲坛,面对湘雅医学院的大二学生,苏怡发现这是一群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临时提出一个问题,问他们之后想去哪些国外医学院进行深造以及怎么深造。学生们总结出九大点。从发表论文到拿到推荐信,还要有创新思维和科研成果……对比自己本科生二年级,苏怡说她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些!”
但在教授“学术英语”时,苏怡发现这群思想开放的学生仍需要有人引导,让他们知道何为“研究”?怎么进行研究?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研究”二字,她让学生看了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献综述,她问学生们,她将这篇文章发给在澳洲的导师,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们开始讨论。有同学直呼,“老师你写得很好,详细具体,还把实验归类分析!”“是的,我把八九个实验都进行了记录归类,但是这只是记笔记不是做文献综述。”而后又让学生看了她2014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是她四五年之后写的文献综述,通过对比,学生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差距和蜕化。“我想通过自己最初因经验的不足而犯的错误告诉学生,潜移默化让他们对‘研究’有一个新的理解。”这是苏怡内心的期望和她目前努力的方向。
开拓未来——解惑者
虽然她目前在中南大学的教学仅仅两个月,但对于未来的教学计划,苏怡已经有了初步构想。
对于目前教授的湘雅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发表SCI文章是他们迈出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日后他们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进行临床,都是与此挂钩的。所以她开设“学术写作”这一门课,希望帮助学生们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提升自身素质,早日胜任其职。
而身为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苏怡也希望语言习得实验室能够在外语院早日建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科研项目,同时她也希望日后在外语院能够开设更多的课程,她希望担任班导,多与班上学生交流。
不仅是学业,苏怡也希望在心理上多为学生排忧解难。“天空中有许多闪耀的星,你不会是最耀眼的那颗,但你永远有自己的位置。”这是高中时期父亲对苏怡的忠告。那时成绩一直优异的她,突然陷入迷茫,成绩下降严重。是父亲的话,让她找回自我。现在她也把这句话送给她的学生们,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在世间找到他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
“当时签订猎英计划时,需要提出科研规划。譬如在研究方面要准备国家级课题,要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还要组建相关实验室以及协助学科带头人,把握学术前沿,使得学科国际化等。”面对一手抓教学,一手做科研的任务要求,苏怡坦言,初入教坛的她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平衡两者。
但对目前的教学,她用“enjoy(享受)”一词来形容。“我觉得我的学生都非常优秀,我对他们很满意!”这是“大姐姐”苏怡内心里对弟弟妹妹们的最真实的情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