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名医姚树桥:探寻心理健康之路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6日 作者:湘雅二医院
【名医档案】
姚树桥,男,汉族,55岁,医学博士,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分会理事长,《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编。1982年毕业湖南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工作,1986-1987年赴日本JICA研修。多年来,坚持在临床心理学科一线工作,擅长临床心理诊断和心理干预,并在心身疾病和抑郁症诊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每年研发心理诊断与干预新技术5-6项,多项技术纳入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精神科临床诊疗指南》,是我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牵头在中南大学创立应用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两个博士点。2012年牵头创建的我校心理学一级学科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主编全国医药卫生(五年制)国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等6本。一直从事临床心理评估及临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10余项。成功研制《中华成人智力量表》等50余种心理评估技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60多篇。主编《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学》等著作7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并获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2013年度Ziskind-Somerfeld杰出研究提名奖1项,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当选为湘雅名医。是我国临床心理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
大学毕业后,抱着对脑科学的极大兴趣,他选择了医学心理学专业;赴日留学经历,坚定了振兴我国医学心理学临床和研究的信念,三十余年耕耘不止,成绩斐然;即使4年前在他罹患鼻腔肿瘤时,住院治疗不到百日,便匆匆返回岗位,一边治疗一边投入到紧张工作当中,身边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他就是湘雅名医、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姚树桥教授。
为心理健康事业矢志耕耘
1977年,怀着对精神医学的浓厚兴趣,姚树桥选择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开始了与医学心理学的不解之缘,也踏上了为国人心理健康矢志耕耘之路。
1986年,他以外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拔赴日留学,半年的日本之行,让他看到了差距,决心为祖国精神心理医学发展矢志耕耘。回国后,师从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龚耀先教授,开展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建立我国心理测评体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测评、全国智残普查及各类人才选拔方法的创建夜以继日,刻苦钻研,为龚耀先教授团队先后1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获得做出重要贡献,他本人也成为我国培养的临床心理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1年后,在保持心理测评这一学科领先基础之上,姚树桥教授开拓了情绪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心理与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机制新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题1项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及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11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2等奖1项等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次。主编《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著作12本,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收录期刊63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尤其是近10年来,对抑郁症及其高危人群,以及品行障碍与攻击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行为学和脑成像多模态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默认网络(DMN)存在“前高后低”的特征,即前内侧皮层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而后内侧皮层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而且前者与冗思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后者与自传体记忆缺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美国科学院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生物心理学》等杂志上。这些成果获2013年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的Ziskind-Somerfeld杰出科学研究提名奖,并获2013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这些科研学术探索之外,姚树桥还承担着教学、临床等多项工作。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我国临床心理学科人才的培养,牵头创建了“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两个博士点,创建了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长期主持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医学心理学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为我国300多家综合医院培养了众多学科带头人,建立了我国综合医学临床心理服务模式,为我国培养了临床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60名,硕士研究生37名,其中一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解除患者的疾患是一生的追求
早年的兴趣使他进入了精神心理医学领域,而解决精神心理疾患便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姚教授长期致力于临床心理诊断和心理干预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并在心身疾病和抑郁症诊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解决了我国精神心理疾患诊疗方面较多的难题。尽管每天的科研、教学工作已十分繁忙,但仍坚持临床心理学专科一线工作,每周3~4天心理咨询门诊、2次疑难病例教学督导,一次全科疑难病督导大讨论(每周一次)。另外,每年还参加全天候二线临床咨询班和全院大会诊等。
医院的临床心理专科门诊病人数年均约1万人左右,姚树桥教授为心理障碍患者开设了系统、规范的心理测查、神经电生理及生物反馈等临床诊疗技术,每年研发心理诊断和心理干预新技术5-6项,极大地满足了我国临床心理诊疗需求。他作为学科带头人,针对我国精神心理疾患诊疗的需求,长期致力于适用我国心理障碍患者的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及神经心理测验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其中本人主持了“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研制,并参与了“韦氏智力系列量表”、“加州心理调查表”及神经心理系列测验共20余种测验的研制,解决了我国医疗中智力障碍、脑功能损害及人格障碍与咨询中缺乏关键技术的难题,这些技术已成为我国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科常规诊疗技术,并已纳入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精神科临床诊疗指南》一书中。近10年来,他致力于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心理诊断技术,先后研制了“中华成人智力量表”及100多种临床评定量表,为我国智力障碍诊断提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同时也为抑郁障碍、应激障碍及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务院组织的我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智残调查),并在智残确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中,所研制的“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系统计算机软件”已获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登记号:2012SR032162),在我国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另外,通过30余年的临床观察,积累了大量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早期诊疗的经验,并开展了系列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成果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获得了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医院医疗新技术一等奖。
近十余年来,姚教授应用生物反馈、放松等心理应激管理方法,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进行了大样本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应激管理是心身疾病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研究成果,制订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的应激管理指南,在我院和国内数百家综合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既解决了心身疾病患者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该工作获200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1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2000年以来,他主持全国临床心理学培训班50余届,培训内容为临床心理专科服务模式和临床心理诊疗技术,为我国综合医院开展临床心理专科工作探索了规范的服务模式,并应用于我国数千家中、大型综合医院。同时,为我国数千家综合医院培养了近5000名临床心理技术骨干,对推动我国临床心理学科的发展和解决广大心理疾病患者的疾苦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尽心尽力当成一种习惯
初次见到姚树桥,很多人都会因他的严肃而敬畏几分,甚至认为他有点冷漠。但是同事、学生都知道,其实他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一个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一个没有半点架子的“老师”。
女学生和他一起出差,他会热心地帮她们提行李;上火车了,又会发挥“身高”优势,把行李放上行李架;科室饮水机里面没水了,他会不声不响地给满上;科室的东西坏了,总是自己动手修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外援,为此科室还专门备了一个工具箱,里面放着一些常用的工具。
学生王湘和蚁金瑶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再做一项课题研究的动物实验时,需要给小老鼠做一个“迷宫”。没有现成的设备,得把木板一块块地钉起来。本来只要做好设计方案,交给木工房的人去做就行了,但是为了加快实验进度、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姚教授自己拿起了锤子、钉子、木板,叫上几个学生,敲敲打打忙活了起来,那场景倒像是一个木工师傅带着一群徒弟在做家具。
“力所能及的,就尽力而为。尽心尽力了,心里就踏实。”姚教授这样讲道。这并不是在寻求自己明哲保身的心安理得,而是诠释一种积极作为的心态。尽心尽力了,就会使人达到一种陶醉的境地,在学生们眼里,“没有比姚老师更热爱研究的人了,没有比姚老师更投入的人了。”平时话语不多的老师,一听到学生说在哪篇杂志发表了文章,论文被引用多少次的时候,他立即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当今医学科学已进入全球多学科合作阶段,尤其是精神心理疾患这样的复杂性疾病,更需要世界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解决其中众多的未知奥秘。姚教授和他的团队又奔波于世界各地、国内外各地研究机构和医院之间,哪怕有一线希望,他都会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