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李运姣:为学生的梦想插上双翼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作者:马飞月 杨滨玮

礼貌相迎,亲切问候,是第一次见到李运姣时所感受到的温暖。不过是简单几句寒暄,学者的严谨与女性特有的温婉就在李运姣身上一一体现出来,而她娓娓道出的对教学的理解,更是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教学激情。

把第一动力交给学生

这一学年里,李运姣正在为冶金与环境学院的新能源与器件专业14级学生讲授《传递过程原理》课程。她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一一应用于教学之中,从细微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刻的钻研。

在教学理念上,李运姣谈到了自己的理解:“我一直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这方面的自觉性,形成对应的思维方式并增强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李运姣详细谈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准备,她会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每个组都要有擅长不同方面的学生。与此同时,李运姣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找应用实例,联系课本内容,用理论来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形式,专业内容的学习增加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度,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李老师说到,“不仅如此,这个活动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分工,团队合作是他们以后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李运姣紧接着说了一个实例。“前段时间我提出了一个课题,让学生们找出传质过程的实际应用,其中有两个组提出了一些连我都没想到的例子。”说到这,李运姣欣慰地笑了,“寻找的过程就是产生兴趣的过程,希望他们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劲头吧。”此外,李运姣还十分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她表示:“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会给学生提供教学的PPT,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总结。”李运姣认为,当学生们为了读懂一本书而自己去翻阅更多的文献,最终将知识总结成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学习是更有收获的。李运姣感慨道:“能够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以点代面,触类旁通,自觉学习,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虽然学生们在最初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但在最后,他们都感受到了李运姣的用心良苦。新能源与器件1401班的学生刘兆国表示,“在李运姣老师的课堂上,课堂内容特别充实,和我们之间的互动也很多。因此我们的学习效率特别高,而且老师要求同学们要有对知识应用的理解,所以学到最后收获也是最多的。”1402班的郭志豪则腼腆而又直接地表示,“李老师正直、正气,在教学中总会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寥寥数语就让人感到特别受用,特别能够吸引我,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我总是认真地做好笔记,从不开小差。”说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用新型理念打造课堂

2004年以来,李运姣多次访问美国和加拿大,曾多次在McGill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进行学习和研究。为了融入国外教育环境,学习优秀的创新教学方法,李运姣总是主动地与学生接触,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她提到了国内外教学一个不可忽略的区别,“在国内,老师面对学生提问,可能有时候觉得问题太过基础而选择不回答,但这样的做法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她说,在加拿大,即使是再基础的知识,老师也会做出解答。如果难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也不会感到尴尬,而是给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去寻找答案,“正是因为这些‘有问必答’的小细节,使学生与老师都比较轻松自在。”

李运姣提到了一个在多伦多大学学习化工的研究生。初到实验室时的他,是“两眼一抹黑”。作为非化工专业本科生的他,基础知识很薄弱,对化工专业的了解更是了了。但在多伦多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中,他每天都主动围在李运姣身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问,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就是这样一个主动学习的学生,不断脚踏实地地努力与付出,最终在毕业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如今,李运姣提起这位同学依旧印象深刻,对他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更是赞赏有加。

从这个学生身上,李运姣也看到了国内高校学科交叉流于形式的问题。“国内有些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还是略微浮于表面了些,没有真正地深入下去。但国外的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学习是非常广泛的。”李运姣以自己所在学院的课程举例,她指出,不管是新能源与器件专业、冶金工程专业还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对传质过程进行了解与学习,这种学科之间的交叉也正是当今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李运姣在课堂上也不断向学生传递着这样的学科交叉创新理念,希望学生们能有所启发。

关于教学经验,李运姣说,“要给学生多留一点自由空间,国外学生最突出的就是他们有着极高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动手能力极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他们有着强烈的动力去主动拓深自己的专业知识。尽管老师布置的任务不重,但他们实际完成的却不少。”对于国外学生优秀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李运姣很是欣赏,并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努力做到,“我经常拿这些例子‘敲打’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有所感悟,并且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对此,她所带的新能源与器件专业14级学生陈雨洁很有感触:“李老师上课总是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将理论教导给学生,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尽管课堂中全是知识点,但一点也不显得枯燥。李老师上课总会提出问题观点,不会给学生直接解答,而是指导我们去探索,在每一个问题上都能与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让我们在过程中去领会。”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月,十载雨,十万栋梁。”李运姣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每声念叨中满载的都是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每封邮件里传递的都是对学生的用心良苦。数十年如一日,李运姣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诚挚的心灵,为学生的梦想插上双翼,从此展翅翱翔!

 

【人物简介】

李运姣,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批“八桂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有色金属(特别是钨、钼、钛)的湿法冶金、新材料制备和三废治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或参与国家攻关课题10余项和横向课题20余项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