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山:直面未知的“下一分钟”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作者:余娅
今年4月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急诊疑难病研究所”正式挂牌,这是我国急诊学科第一间高规格的实验室,也是43岁的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东山与急性肾损伤(AKI)长期较量的地方。
AKI是临床常见的肾脏急、危、重症,病死率高。过去近十年,张东山一直在抽丝剥茧AKI的致病机制,探寻高效的治疗方法。
如饥似渴的“中国学生”
2012年,张东山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的身份赴美国乔治亚医科大学学习交流,当时,实验室里汇聚了1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
“按照美国实验室的标准,‘新人’至少要跟班一两个月,才能单独进行大鼠实验。我在进入实验室的第二天就用漂亮的实验数据,让他们允许我一周内开始大鼠实验。”张东山笑道,“那样的实验我在国内已经做了2000多例。”
给张东山加分的,除了他的专业,还有勤奋。在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求学的两年时间里,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刷新了当时实验室的纪录。让美国老师心生留才之意,但张东山迫切期待回到祖国,“立誓填补国内AKI研究的空白,将文章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不惧挑战的“人生导师”
2014年学成归国后,张东山着手在湘雅二医院组建科研团队,历时4年,团队从无到有,从一名硕士研究生壮大到14名在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加入。
李啸洲是张东山带的硕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张老师在实验室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他每天来得比谁都早,对待研究一丝不苟。”团队一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张东山从不缺席,他指导学生轮流用英文汇报实验进度、分享交流意见,既锻炼沟通能力,又提高业务水平。
名师出高徒。今年4月,由张东山牵头、学生李啸洲和徐璐阳参与创作的论文《EGFR drives the progression of AKI to through CKD HIPK2 overexpression》登上了中科院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的封面,论文首次建立了万古霉素所致AKI到慢性肾脏病(CKD)的小鼠模型,得到业内肯定。
2017年,张东山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多项成果走在了AKI研究的前沿;前不久,张东山入选“中国未来急诊医师”。
拼尽全力的“急诊大夫”
除教学科研外,张东山在急诊一线工作将近12年,与死神屡次正面交锋。
有一次,张东山值夜班时,一位年迈的中科院院士急诊入院,病人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低,虽做了多项检查,仍找不出病情恶化的原因。张东山检测出他肺部有啰音,凭借经验判定这位院士肺部感染,需要插管。
家属听到要喉部插管,质问他:“院士身份特殊,如果误诊,后果谁来承担?”张东山顶住压力,说明诊断理由,家属们这才放心让他医治。最后专家对院士会诊的结果与张东山的判断一致。“急诊病人生死悬于一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所以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做科研,都要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全力以赴。”张东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