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松: 病床上续写师途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作者:谢宗霖
在湘雅医院的病房里,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宜用在躺卧病床的谢长松身上。对于这位已经84岁的老者,你只能从他艰难的吐字中,了解他的故事梗概。
作为一名湖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长期的任教过程中,谢长松理解最多的便是如何给学生上好一堂课。“在上课时,老师的板书内容要让学生有时间抄写。需要擦除时可分段擦,要保留大标题待结课时总结。老师也需要经常变动自己站立的位置,使学生能看到板书”,在谢长松的眼中,他自豪的是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以及在任教生涯以来掌握的授课技巧。为人师者,他怡然乐育已多年。
“寄生虫这个学科在医学教育里面是一个小学科,导致很多人不重视”,这个和生活实际结合颇多的知识领域只靠老师的板书内容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谢长松多年来潜心研究医学教学法与基础医学教学改革。1982年,他主编的《医学教学法讲义》受到了医学教育界专家的一致好评。现在,基础医学院的舒衡平院长还记得谢长松当时轰动一时的主题讲座《如何上好一堂课》,“虽然现在上课很少用粉笔板书了,但是当我一站在讲台上,谢老师讲座中用粉笔板书的内容一下子就都浮现了出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学习人体寄生虫学……”现在网上依旧留有八十年代谢长松制作并配音的寄生虫实验录像资料,湘雅的医学生们在寄生虫实验理论课上也还会通过这个录像和课件来学习。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没有足够的电子设备供教育教学使用,谢长松就自己买了台电脑在家中学习并花了两个暑假完成课件的制作。从录制视频到把录像带转存为数字型文件,再到最后的配音,全都是由他一人负责完成。不仅如此,在科研室,他将自己新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手把手教给了科室的其他同事。“最开始我也是没弄清楚这些新鲜技术,但觉得只要我去弄明白了,学生会更容易懂我讲述的一些抽象的实验理论知识了。” 对教育教学,谢长松的女儿谢平清楚父亲的态度:“爸爸也做过我的老师。”她说道,“在对待学生的事情上,爸爸是严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他经常在家里模拟上课,做到让自己的课堂总结恰好在下课前一分钟开始。”
如今,长期卧躺在病床上的谢长松最关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每每有同事、学生前来探望他,他谈及最多的还是现在的教育问题。“我们做老师的要对学生负责。我们一辈子可以教很多学生,但学生们在你所教授的这个领域里,他们认定的只有你。”
但凡与谢长松稍微熟识的人都知道,他“拖着”一副与病魔作斗争的躯体已经三十年。1988年,还在工作岗位上的谢长松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从此开始,病魔就一直缠在他的身边。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三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已是难以计数。“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二十多次手术了,肚子上留下了好几道手术刀口,手上也可以看见多处针扎的痕迹,我也算得上一个活标本了”,尽管他谈及自己目前的状况已经太费力气,但面对生活,谢长松没有表现出一点颓丧之气。
经历了这么多、这么久的病痛折磨,老人现在反而觉得越活越有意思。“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在临走的时候发生点什么的,我这也算一场持久和病痛挑战的经历了”,他借此想说的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对生活不要失望。一个人往往经历的越多,人生也越加完整。每天以数不清的频次来到病床前为谢长松记录各类指标的管床医生李彗,看着病痛中依旧坚毅的老人,她这样说道:“从战胜疾病的角度来说,您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并且在不断在创造奇迹。”可李彗也感到十分惋惜,她明白老人衰年病躯背后深藏的能量——没有病痛的谢长松还能为教育事业做更多的事情。
是的,在谢长松眼中,每天清晨看到这个世界的光亮,自己心脏衰竭等扎心般的疼痛也能够慢慢舒缓。2018年8月18日,他在捐献遗体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说到这件事,作为一个真正的湘雅人,他艰难地一字一句解释说道:“我手和腿上的肌肉看着看着就没有了,这样的遗体捐赠给解剖学怕是已经用不上了。但我的骨头还没生过病,解剖教研室可以去做成骨骼标本供学生们去观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心里装着的还是学生,渴望为教育事业做最后的贡献。
作为师者,谢长松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身份。不能再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授课,他便身体力行,用自己饱经沧桑的经历,给大家上了一节“人生大课”。为人师者,他用自己的经历续写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