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张亚林: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5日 作者:山妮 王栩君

人物名片:张亚林,一级主任医师、国家教学名师、科普作家。中组部特殊一线人才,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湘雅名医。主持制定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规范,当选“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


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的张亚林,是新中国七十年来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人之一。他曾独立于张家界苍茫的深山中向远方眺望,也曾站在三尺讲台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如今六十九岁的他,是湘雅名医,是国家教学名师,也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和世界知名的精神科医师。无论是什么身份,在岁月变迁的浪潮里,他始终紧随着时代的步伐,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相连。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投入。”

20世纪60年代,刚刚初中毕业的张亚林先是作为下乡知青接受了5年多“再教育”,之后又被分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当起了煎药工。

偏远崎岖的艰苦条件阻挡不了他一心向学的坚持,即便身处知识匮乏的大山深处,张亚林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广泛阅读。从《自行车修理》到《老残游记》再到《农村医生手册》,他肆意地徜徉在书的海洋,愉悦自得。

张亚林曾在图书馆阅读过当时的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的作品,书中所构建出的神奇绝伦的精神世界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德森教授来到了张亚林所在的医院,这次碰面在张亚林心中种下了医学的种子。恢复高考后,他便抓住了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杨德森教授的研究生。

然而,只有初中学历的张亚林,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再加上地处偏远,相关学习资料相对匮乏,更是加大了他学习的难度。但凭着对精神医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韧劲,他将眼前的难题一一攻克。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张亚林仍旧坚持每天学习八小时以上。每到深夜,蚊香烧完两圈后,他才在妻子的催促下结束一天的学习。

面试时,杨德森教授不拘泥于成绩、不局限于文凭的主张,给予了张亚林圆梦的机会,他凭借开阔的视野、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行为医学的第一位研究生。杨德森教授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准则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他也始终秉持恩师“有教无类”的信条,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

研究生期间,张亚林也不曾懈怠。自知专业基础薄弱的他,不断恶补医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他强调要掌握学习的要领,主张乐学而非苦学。“精神病学是一门奥妙的学问,极具挑战性。我热爱这门科学,因此愿意投入其中。”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天下之大乐也。”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特殊一线人才……张亚林有着许多的头衔,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老师”。

湖南医学院的一次教学比赛中,他的授课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从教的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每次讲课前必备课,即使是同一门课也要重新修改教案。由于他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学生感到张亚林的授课很熟练、很风趣。“张老师讲课从不看稿,也不照着幻灯片念,每次听完张老师的课总是收获良多。”这看似随心所欲、张口就来的旁征博引,其实都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结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不会过多干涉学生,而是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张亚林还立下了“跟我读三年博士,发现你们每人一个优点”的规矩。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缺点,与其花时间在改正缺点上,还不如发掘自身的优点,并把优点发挥到极致。

“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但却又在心灵上亲近无比。”是张亚林对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形容。

在日常生活中,张亚林很少与自己的学生联系,平时几乎不给学生打电话或者发信息,但是有一次他破例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发。消息一出,张亚林想起自己的一个学生就在震区工作。于是,他赶忙翻找通讯录,发出了一条简讯:“还平安吗?”半小时后,才收到学生的答复:“还在。一面墙倒了,但人已安全撤离。”得知学生平安之后,张亚林联想到国内对灾后心理建设的相关研究,回道:“平安就好。可以尽快做好科研设计、准备评估工具,回到灾区研究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10年后,张亚林受邀参加纪念汶川震灾十周年全国危机干预大会。而时任大会主席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黄国平,便是当年的那个学生。成功抓住这次机遇的他,成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人。

2011年,张亚林以高票当选中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研究生导师。“我非常珍惜这项荣誉。这是由学生们一票票选出来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天下之大乐也啊。”

“我与新中国同命运,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作为精神卫生学科的开拓者与守护者,张亚林为我国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00年前后,教育部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学合并重组,提倡大口径、广出路,精神卫生系等小系或合并、或撤销。为了挽救“精卫系”,张亚林四处奔走,鼎力陈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终获教育部特批,使我校的精神医学专业得以保留。

张亚林和他的同事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后几年,他们相继拿下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等“国”字号荣誉,一步步将精神卫生学科建为我国精神病学的“黄埔军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国家精神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我国现代精神病学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心理治疗行业更是质、量双低的行业现状,在完成好学科建设的同时,相关教材的缺乏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张亚林不循规蹈矩,坚持“求新求深求精”、“宁缺毋滥”的原则,只求编写一本真正有“特点”的教材。2007年,他主编的研究生教材《高级精神病学》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封面上印下的那枚指纹,正是他为教材负责的赤忱之心;2014年,他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携手北大、清华等多所985 、211大学数百名专家共同参编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填补了我国心理治疗技术规范的空白。

除去建设精神卫生学科之外,张亚林作为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的顾问,还曾受邀赴美国、韩国、日本等地讲学,彰显了满满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专业自信。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被评价为“知官懂官,又不想当官”的他,有着家国情怀,关心百姓,善于谏言,为国计民生出谋划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并非我选择了什么,是时代选择了我,是改革开放给予了我机会。我与新中国同命运,我与新中国共成长。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张亚林语重心长地说。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