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金椅子”上为国立业———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周宏灏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2年05月13日 作者:谭毅挺 杨卉 刘鸿跃
范德比尔特大学,是美国在临床药理学研究方面最具权威性的学府。这所大学设立了一种荣誉椅,专门颁发给极少数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从而被药理学术界称为“金椅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宏灏教授是唯一获得这种椅子的华裔科学家,因为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不同种族的人用药后反应差异明显。他的论文1989年发表在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新英格兰杂志》上,引起了世界医学界高度评价,至少有7部美国医学院教科书和专著引用了这项成果。
10年前,周宏灏带着“金椅子”回国担任学院药理研究室主任,记者到他家采访,见他正坐在一张高背木椅上打电脑,一问才知道这张椅子就是范德比尔特椅。尽管他在美国有丰厚的收入和很好的科研条件,但他却毅然带着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取得的成果回到国内,因为他要实现多年的愿望:在国内建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药理研究机构,把祖国的临床遗传药理学带到世界先进水平!
最近,湘雅医学院院长田勇泉教授告诉记者,周宏灏教授的愿望正在得到实现,10年来他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成功地把药物反应差异的研究从种族延伸到个体;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克隆成功一种药物代谢酶等位基因,被国际命名CYP2C195,并登录国际基因库,这些成果把中国的遗传学带到世界先进水平;他领导的湘雅临床遗传药理学研究室不仅成为全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羊”,而且成为亚洲最具有权威的研究中心。
记者闻讯立即采访了周宏灏。走进他的办公室,书柜上那56个身着各民族彩色服装的木头娃娃显得那么亮丽。年过六十身体非常健朗的周教授对记者说,他回国立业就是从研究我国各民族群众服药后反应开始的,这项研究把药物反应差异的研究从种族推向了个体这个更高领域。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多次到国内各地调查研究,1993年,他带学生到湘西采样,多次乘坐旧吉普车沿着悬崖峭壁在盘山公路颠簸,在苗、侗、土家群众的寨子里,劝说寨民们服下不影响身体健康的药物后,采集他们的血样、尿样。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样品。继而,周宏灏用现代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机理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也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相同。这一发现把人类科学用药提高到全新阶段,长期以来,对患同一种病患者的治疗,除了有成人和儿童之分外,往往开的药量是完全一样。周宏灏的发现有助于将科学用药推进到“自由王国”,为根据各人基因特点“因人用药,量体裁衣”提供了全新的依据。这项成果被《科学时报》列为1994年“我国医学科技占世界之首9项成果”之一,国际同行誉称为遗传药理学里程碑性的研究。
人体内的各种药物代谢酶基因,可以有效地代谢和从体内去除这些已发挥过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如留在体内将会给人造成损害。有的人服药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就是因为药物酶基因变异造成的,解开酶基因的奥秘,就是抓住了安全用药关键。为了解开酶基因的奥秘,周宏灏在国内首先开展对药物基因组研究。几年来,周宏灏和他的学生们不仅研究出多种药物酶基因对人体的作用,1998年还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并克隆出原来不为人们所知的CYP2C195酶等位基因,这一发现在《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杂志》上发表后,在国际医学界又一次获得高度评价。
现在,周宏灏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临床药理学权威,而且成为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的6名评委之一,《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首位华裔编委。他下一个目标,就是把中国遗传药理学推向世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主席施瓦茨博士经过考察,最近正式通知周宏灏,CMB将把他的实验室建设成为亚洲遗传药理研究中心。
周宏灏回国10年,先后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近50名。今年年初,埃及大学的阿卜杜博士进到湘雅医学院遗传药理学研究室博士后流动站,他是中南大学首名进站的外籍博士。此前他曾收到美国、日本等国博士后流动站的邀请,但他选择跟着周宏灏学习。周教授说,他非常欢迎国外专家到他研究室工作。记者问他:“到一定的时候,湘雅医学院会不会也设立一个荣誉椅,让药理界的专家们感到骄傲呢?”他没有回答,只是爽朗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