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现马王堆女尸秘密的人——访为马王堆女尸主刀的彭隆祥教授
来源:新华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2年05月14日 作者:刘非小 明星 刘涛
年近七旬的我校湘雅医学院的彭隆祥教授,是马王堆女尸解剖的主刀人。对于当年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器官如此完整,他的心中掠过一丝欣喜
当时的他,正好40岁,是病理教研组主任,已做过200 多例解剖手术。由他主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马王堆女尸的发现,震惊海内外。接到女尸解剖任务后,有的人心中忐忑不安,当时的博物馆馆长侯良一锤定音:“彭隆祥,你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来主刀!”
1972年12月14日上午8 时,在当时湖南省博物馆二楼靠东南的一个展厅(现在的历史馆)里,解剖开始。在手术台前的,还有神经外科的曹美鸿教授和彭隆祥的助手王福熙女士,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教授。彭隆祥教授说,自己当时非常专注,根本感觉不到现场是否有人说话,也记不起尸体气味是否浓烈。
他从尸体的胸骨上缘入刀,沿中线直至下腹,感觉古尸比一般的新鲜尸体硬一些。
胸腔打开后,他发现器官都有完整的形状,心中掠过一丝欣喜,知道上级要求的古尸病理研究任务,应能圆满完成。
当他和同事们细心保存好取出的器官,处理好供研究用的切片和一些组织时,夏教授打开了颅腔,发现只有脑膜是完整的,其他组织已粉碎如豆腐渣。
利苍夫人2000多年前猝然死亡
彭教授说,根据解剖的结果和其他相关物证的研究,当时人们期待通过古尸解剖及病理研究,来解答的尸体保存的程度、尸体的类型、女尸生前的病理变化、为什么能保存2000多年等4 大疑惑,都有了不同层面的结论。
根据解剖和组织切片病理分析,彭教授当时就基本清楚了这位贵夫人的死因--
人们吃饭后,一般4 小时之内胃肠都会排空,而她的胃里,还残留着不少尚未消化的食物。病理分析表明,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胆结石、肺结核等八九种疾病,还感染过血吸虫、蛲虫、鞭虫等。而且,她的胃内还残存有138 粒半甜瓜籽。彭教授因此认为,她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个瓜熟了的夏天,吃了甜瓜后,由胆绞痛引起放射性冠状动脉痉挛,以至心率紊乱而猝然死亡。
女尸出土时,身高154 厘米,体重34.5公斤。彭教授认为,虽然棺内环境完全密封,但在氧气耗尽之前,出现过早期腐败现象,所以身体组织有一定的损耗,加上挥发掉的水分,估计她去世时比较胖。
从此成了古尸研究迷
马王堆的相关研究早在1974年便告一段落,但彭教授从此与古尸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他有时会回想起当年在大学上法医课时,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一对夫妇去雪山探险,丈夫遇险失踪。40年后,妻子来到山下河边追忆,突然看到河中漂来丈夫的尸体,仍然年轻如故。他那时觉得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却对这种奇迹充满了探究的好奇。或者,这里头便暗藏玄机。
1984年,他去美国进修时,特地将当年编审解剖纪录片时收集的废片带去,制成了幻灯片。经过努力,他还争取到导师的支持,参加了当年4 月的古病理学年会。他关于马王堆女尸的病理研究报告引起了轰动,随后被邀请到美国几所大学作了5 场演讲。1998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名为《木乃伊,疾病与古代文化》的书中,还收录了他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武忠弼教授共同撰写的《马王堆型古尸在中国》的文章。
他认为,后来他之所以利用各种机会介绍马王堆女尸,是因为他深知女尸于人类的贡献,决不止于旅游和人体防腐技术。许多外国人都知道木乃伊、冰尸,却不知道中国的马王堆型女尸。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研究等角度来说,中国的湿型古尸,保存十分完好,是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已退休的彭教授,正在收集整理马王堆的相关研究资料,湖南省博物馆初步拟定在未来的展厅中展示这些成果。彭教授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了解马王堆于中国、于人类的价值,更想以此激发后来者,运用最新技术进行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