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学院 ——访商学院院长陈晓红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2年10月24日 作者:温泉
选定商学院时,我已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采访。初去未果而归,后打电话联系方知陈晓红院长的日程表已安排到三天之后。经过努力,我预定了她三天之后某一时段的20分钟。对于如何高效利用这20分钟,我着实费了一番心血,但在采访机的录音按钮摁下去的时候,一切策划、采访提纲都不得不丢到脑后,因为我的采访对象是一个很率直的人,她不能容忍一切程式化的东西。
◆我刚才在会客室等您的时候,发现书橱内清一色的学术著作中有一套唐浩明的《张之洞》分外显眼,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有些企业家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的现象,您是不是---?
●没有,没有。这是朋友送我的,一直没时间读。
◆在您的带领下,商学院已成为学校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如果我们希望您能对"商学院现象"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一种治院之道,以资借鉴,您认为最有普遍意义的是什么?
●商学院是一种新兴的学院,本身要求活力。它的提升空间很大,因为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产物,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很大。
◆但全国有那么多高校办商学院,为什么像我们这么红火的却不多?
● 我说了商学院的提升空间很大,那么也就是说更新的速度也快,不论知识,还是教育模式。所以客观上要求它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我们是学校第一个试行学分制的学院,第一个试行弹性学制的学院,现在又是第一个引进国外完全学分制的学院。此外,我们又率先在本科生中间推行导师制。
◆ 导师与传统意义上的班导师有什么不同吗?
● 班导师只是负责学生生活和班务方面的一些事情。而导师是专业方面的,希望能对新生进校以后尽快找到专业方向,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提供帮助。一个导师可能带十多个学生 。这对教师可能是一个额外的负担,但他们还是欣然接受了。
◆ 我想回到最初的问题 ,如果要找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治院之道,会是什么?
●学院其实也是一个企业,要像企业一样经营它。企业以"质量为本",我们育人也一样,也要讲质量。我说改革也罢,创新也罢,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才质量上。这是一个所有工作的中心。现在对高校的评价与过去已有很大不同,不只看你有多少博导,有多少重点学科,民间评估模式对人们的影响已愈来愈大,所以,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自己品牌的营建,而我们输送出的人才便是自己的形象代言人。
◆在二级学院调整完毕之后,各学院似乎都要做一个"三年发展目标规划",商学院怎么做的?
●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全国可能排到10名左右,目标是前二或前三。上次"工商管理"评国家重点学科只差一点,很遗憾。但我们的 "工商管理"就是以国家重点学科的标准建设的,希望下次能通过。当然这还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商学院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产物,需要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现在正是快速发展时期,在机制上也希望得到支持。
◆每年来在商学院学习深造的台湾学生蔚为壮观,我想知道这是靠您的学术魅力,还是有其他原因?
●哦,不是,是学校努力的结果。早在七八年前学校就帮助联络,进行交流。先来的通过学习觉得不错,就把他们的朋友介绍过来,这样就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甚至有的把子女送来读硕士。说到底,还是我们重视质量的结果。
◆我上次做行管院院长李建华教授的访谈时,问他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行政事务间的冲突,他说要牺牲三年学术时间。您作院长这么久了,但学术研究并没有偏废, 法宝是什么?
●像我们这种双肩挑的,中南大学有很多,不容易,很累。但是作为院长,你只有学术上说得起话,行政上才能说得起话,这也是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放弃学术研究的原因。
做行政事务的确有许多事情得过问,但要学会适度分权,要调动整个班子的积极性。我搞学术基本在晚上,周末,节假日。
◆像您这样已经事业有成,有没有想过在时机成熟时过一过自己的生活?
●有这种想法,尤其是在工作很累的时候。但许多时候,有一种工作的惯性推你往前走。再说了,像我这种人,真要空闲下来,还呆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