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学人:为学为师为人,勤勉专注洒脱 ——记外国语学院杨寿康教授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4月16日 作者:黄刚 陈磊

如果要算起外国语学院教龄最长的老师,非英语系杨寿康教授莫属。杨教授今年已76岁高龄,他的故乡是人才辈出的安徽桐城。他于1961年调入原长沙铁道学院工作,1998年退休后被学院返聘,至今已在外语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四十二载春秋。他曾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科技翻译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部部长。虽年近耄耋,但他勤以致学,勇毅立新;为人师表,慈心育后;达观坦荡,为人所敬。

学在颠簸路,师从钱钟书

抗战时期杨教授就读于昆明市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45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入西南联大(抗战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大学临时联合组成)西方语言文学系。抗战胜利后,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杨教授甚为感慨,思路却依然清晰。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正值抗战,社会环境动荡,学校条件极其简陋。学生们常在校外文林街的茶馆里温习功课,讨论学业和闲暇娱乐。因为无论是学生宿舍、教室,还是图书馆均为“干搭垒”,仅用土砖堆砌,顶盖覆稻草或铁皮而成。下雨天雨打在铁皮上,发出“叮叮咚咚”的杂音。而“风声雨声读书声”中,他对当时西南联大的师资力量和教风学风却十分怀念和感叹。当时学校名师荟萃,学者云集,朱自清、冯友兰、叶企荪、闻一多、钱钟书、陈岱荪等名流大家都曾在西南联大讲学执教。学生们也一心向学,无求其他,当时的学术讲座场场爆满,连树上都坐着听众。

谈起师从钱钟书的经历,杨教授似乎还沉浸在当时课堂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在他的印象中,钱钟书先生虽貌不出众,但他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更让他钦佩的是钱钟书先生不求名利,于人生的超然态度。

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严谨的教风学风和为师者的博学静雅,培植了他为学勤勉、执教专注和为人洒脱的根基。

为学不懈怠,诲人不倦怠

杨教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工作。虽然日常工作是浏览外文报刊杂志和翻译资料,工作强度却很大,几乎没有休息日。资料的及时呈送事关国家外交战线工作,翻译工作不仅任务繁多,而且责任重大。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一次紧急任务。那时一个非洲国家发生政变,中国政府急需向世界表明对该国新政权的外交态度。而作出正确的表态就要搜集必要的情报资料。他和同事们紧急分工协作,翻译资料,连夜及时上报给了时任国家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外交部工作之余,杨老还运用自己翔实的史实资料,独到的视角和出色的文笔,经常在《大公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时事手册》(今《半月谈》前身)上撰写国际评论文章

杨教授调入原长沙铁道学院后,逐渐开始转向研究科技英语和科技翻译。由大学的英语文学专业到外交部的政治外交资料的翻译,再转入科技英语的翻译,学术上转了个大弯。他没有踌躇不前,而是孜孜进学,勤奋刻苦,常常一回家就伏案工作。他在学术领域的忘情采撷和辛勤钻研换来了累累硕果。至今,已出版《铁路科技英语》、《铁路客运英语会话》、《当代中国教育》(英文译本主审)、《铁道部专业职称评审英语考试指南》等8本教材、译著,公开发表论文、译文30多篇,登载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科技翻译》等杂志。1992年国务院颁发证书,表彰他在高等教育中的突出贡献,并给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为学勇毅立新,而杨教授教书育人的敬业和热忱更是让人感动。

杨教授自言“无怨无悔地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他把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于人视作一种极大的乐趣,所以他敬业爱教,认真负责。下课了,他总是乐于与学生交流。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听懂了没有?”,听过他的课的学生都认为从他那儿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

杨教授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工作着是美丽的”。正因为此,退休后,学院返聘他,他就又带着教案回到课堂。现在他还平均一天上或听两节课。从1986年开始指导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指导20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现在这些研究生有的在美国大学当研究员,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有的继续从师任教。

杨教授的专心治学和悉心育人收获了桃李满园。为学为师,他都堪称楷模。

心宽无忧烦,夕阳无限好

见过杨教授的人,会为他身上所发散的那种对人生的知足和达观所触动。曾有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说:“杨教授淡薄名利,与世无争,他的精神境界的确为人敬仰。”

问起杨教授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他深有体会地说了八个字:心存感激,关爱他人。他从不攀比,他风趣地说:“我的同班同学英若诚(英达之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当上了部长,各人情况不同,怎么好比?”;他对于名利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几次翻译铁道学院英文介绍分文未取;他认为钱“够用,稍有节余即可”;而他的成功定义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

谈及家庭,他一脸幸福。他的老伴何琴珍老师是原长沙铁道学院的退休干部,今年75岁高龄。杨教授工作很忙,何老就承担了全部家务活。另外,他们的几个子女也都已成家立业,孙子辈最小的也快读大学。整个大家庭团结和睦,各有所成。

在杨教授的茶杯上印着这么几行字:助人为乐、为善最乐、与众同乐、及时行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杨教授为学为师为人的真情深意,不就蕴含其中吗?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