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永远年轻———记年逾八旬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和荣同志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09日 作者:李代刚
在穿梭于铁道校区与校本部的班车上,在黑压压的上班族中,有一位满头飞雪、背部微驼的长者身影,他与年轻人一样风雨无阻地按时上下班。尽管他已80高龄,但身体健朗,行动敏捷,像年轻人那样风风火火,在爬台阶、楼梯时,他每一步都是跨两级。你可能会纳闷,这位长者是谁?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年逾八旬还“拚命三郎”似地工作着?这位可敬的长者,是我校老八路、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和荣同志。为揭开谜底,笔者于近期对他进行了访谈,并从他的同事那里了解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
光荣
1926年7月,杨和荣出生于山东惠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生下五个孩子,因为养不起而将一个孩子送了人。在他14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也遭受日本鬼子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的家乡人民组织游击队对日寇进行顽强的抵抗。同村一位姓杨的长辈在八路军任职,他经常回家乡秘密宣传抗日。在他的直接影响下,杨和荣15岁就参加游击队活动,17岁时正式加入八路军主力部队。在部队里,他不仅行军打仗,而且还补习了文化。
由于在反“扫荡”作战表现出色,1944年7月1日他被批准火线入党。在解放前,他先后当过战士、通讯员、班长、文书、机要员、机要股长等职。
1945年,他随八路军7师打到东北,参加过山海关保卫战、打长春、四平保卫战、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4月参加接管长沙、衡阳、广州等地铁路,次年转业到铁路部门工作。
1960年,他从西安铁路工委副书记调任原长沙铁道学院教务长,其后历任党委宣传部长、办公主主任、组织部长等职。
漫长的革命生涯,给他留存了许多难忘的细节。
在1944年的反“扫荡”中,时任副班长的他与战友们在山东阳信县邱家战斗中打得非常激烈,与日寇拚上了刺刀。他们打死10名、活捉1名鬼子,缴获一挺弯把子机关枪。这次战斗给杨和荣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细心地保存了两条当时日寇绑腿用的绷带前不久128师取走一根。应笔者的请求,他展示了已经褪色的长长的绷带,这根绷带也将这位饱经岁月苍桑的老人带回到61年前的硝烟与战火中。老人在一声深长喟叹后,神色凝重地说:“……我认为,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杨和荣的今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非常光荣的事!许多的战友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我能活到今天,是多么地幸运!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责任
1985年,杨和荣光荣离休。离休后,他闲不住,长期担任原长沙铁道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离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老战士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积极协助离退休处贯彻老干部政策,落实待遇。他对离退休老同志嘘寒问暖,对于生病的同志他都去看望。此外,他还积极协助离退休处创立老年书法、绘画、摄影、门球、钓鱼等协会,组织老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他从事这些工作,迄今未中断过。在争取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室内门球场等硬件设施上,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是办理对老年人、青少年有益的事,他便不顾年事已高,总是不遗余力。因工作出色,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2002年,组织上任命他担任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工作下,我校关工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4年5月,第72期《教育部简报》刊发专文介绍我校广泛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我校关工委工作,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亮点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离不开杨和荣与他的同事们的辛勤耕耘。
杨和荣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今年3月,他老伴的兄弟姊妹在杭州举行聚会,盛情邀请他参加。他因工作需要,没有前往,忍受着亲友们的抱怨。学校规定,他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报酬是200元津贴。有人直截了当地问他:“您老有离休工资,却还要天天上班,难道还缺这200元?”他笑而不答。据他的同事介绍,单位搞活动时,他常常将自己的照相机、摄像机派上用场,完了还自费冲洗照片送给大家。
原则
杨和荣不仅有一颗热爱党的事业与工作的红心,而且拥有让不少人羡慕的健康体魄。当问及他的养生之道时,他说很乐意将自己的做法告诉大家。他的生活很有规律,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已成为一种习惯。他白天与大家一道按时上下班,晚上9点半就寝,凌晨4点多起床,去操场跑步8千米数年前他跑的是1万米——这是他风雨无阻的固定项目。他还每天进行冷水浴。
杨和荣在离休后给自己订了三条原则:保持晚节,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自己所能,多做对党、社会和老年人、青少年有益的事;身体是革命和工作的本钱,为减轻组织与家人后辈的负担以及自己的病痛,坚持体育锻炼。这位老八路的人生原则非常朴实,然而闪烁着璀璨的思想光芒,能引起我们深刻的思索。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