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夕阳斜照彩霞飞——追记冶金学院退休教授彭容秋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9日 作者:田庆华

他,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尽心尽力指导学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他,退休14年来,主编专著、教材11本458万字,参编专著百万余字;他,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毅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在病床上审阅书稿……他,就是冶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彭容秋教授,他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有色冶金事业,无论在从教时及退休后,始终坚持为有色冶金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诲人不倦 桃李天下

从195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到1991年退休,三尺讲台伴随着彭容秋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他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对学生、对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35年来,他尽心尽力的教书育人,如今,他所培养的学生已遍及世界各地,成长为有色冶金行业的栋梁之才。教学之余,他积极投入到教材编撰的工作中,从1959年起就陆续编写或参编《重金属冶金学》《铅冶金学》、《锌冶金学》、《有色冶金工厂设计基础》、《有色冶金实验》等十余部教材、专著,多部教材被评为“优秀教材”、“优秀图书”。



(彭容秋简陋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成堆的书稿)

“我个人所能培养的学生是有限的,但我如果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就可以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学生。” 彭容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八十年代末,年轻的蔡祺凤老师首次担任“有色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讲,然而该课程涉及工程实践,讲授难度较大,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蔡祺凤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讲台时,他发现彭容秋老师正慈祥地端坐在教室内,有了彭老的“压阵”,他鼓足勇气开始了第一讲。课堂上,彭容秋认真地听着蔡祺凤讲课的每一个细节,并不时在听课本上记上几笔。课后,彭容秋就课堂授课的情况对他一一予以详细的讲评和悉心的指导,并对整个课程的进度、衔接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就这样,彭容秋坚持听完了蔡祺凤整个学期的全部40节课。几十年来,他为中青年教师审阅和修改过许多教材、讲义和论文,为别人著书立说提供过许多帮助和方便,但他从来都拒绝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彭容秋的具体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富于创新精神、敢于实践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

暮年的彭容秋已是“功成名就”,很多大型企业看中了他,许诺高薪、住房等优厚条件“挖”他,但他不为所动,他对办公室的同事说:“我没有多高的精神境界,我只想把学生教好,把教材写好。”

退而不休 笔耕不辍

1991年9月,退休后的彭容秋没有卸下丝毫责任和压力。在他看来,老年相对于青年、中年来说,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也是一生中最睿智的一段时光。退休对他而言不是脱离工作,而意味着有更多、更充裕的时间为党和人民服务,投身社会、回报社会……

1992年,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原有色冶金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开设“火法冶金”这门融重冶、轻冶、稀冶等诸多学科方向为一体的新课程,由于课程体系庞大,涉及知识面广泛,年轻老师对课程的讲授都感到相当吃力,这时,业已退休的彭容秋主动请命担当该课程第一轮教学的主讲,为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退休前一样,退休后的彭容秋一如既往地对年轻老师予以指导,先后指导孙培梅、赵中伟等近十名老师上好讲台,如今已是博士生导师的赵中伟等教授谈起昔日手把手培养自己走上讲台的彭容秋老先生,无不动情地说:“我们这批中青年教师正是得益于彭老的指导,才能少走弯路,快速的成长起来,彭老先生真是我们中青年教师的楷模和榜样。”

退休14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他几乎每天都按时来到冶金馆214号工作室从事其退而不休的“工作”。14年中,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甚至连大年初一都在工作室中笔耕不辍。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的办公室,没有舒适的沙发,没有便捷的电脑,最新的家具就是一张九十年代初的办公桌,一旁六七十年代的书柜和木凳上的油漆也早已脱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先后主编《铅锌冶金学》、《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锌镉铅铋卷)》、《重金属冶金学》等专著、教材11部(本)共计458万字,参编《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有色金属冶金卷)》等专著2部共计100万字,用手抄、笔改的方式完成了这500余万字书稿庞大的编写、审定工作。

众所周知,铅锌资源共生,生产技术的互补性很强,但国内外尚没有一部将铅锌合著的专著。针对这种现状,彭容秋及其合作者进行了大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经过数百个不眠之夜,由彭容秋担任主编的《铅锌冶金学》于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有效地指导了相关行业发挥铅锌联合企业的优势,加速了我国铅锌工业的改造与发展,在促进我国由生产大国走向技术强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专著出版后,多位两院院士对该书予以极高评价,众多同行业的专家学者感慨到:“这是一部真正代表了中南大学冶金学科实力的经典之作”。相关企业、科研单位更是如获至宝,更有部分企业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其他兄弟单位。

重病缠身 执着依旧

多年的积劳使彭容秋患上了胃痛的毛病,但繁忙的“工作”常压得他透不过气,看病的事也一拖再拖。2004年2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在长沙召开了《重有色金属冶金工厂技术培训丛书》编撰工作会,会上委托彭容秋教授担任丛书主编并牵头编写该套丛书。此时的彭容秋已经74岁高龄,然而体弱的他没有半点犹豫,欣然接下了重担。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又是一段令他欣喜的时光,不到一年时间,丛书就完成了大部分书稿的收集、整理工作,丛书第一本《铜冶金学》也正式出版。此时,已被病痛折磨得异常消瘦的彭容秋倒在了书案边,他被亲友紧急送往了医院,随后的确诊结果令大家震惊——胃癌晚期!

重病中的彭容秋没有放弃他钟爱的事业,化疗的强烈反应没有使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病床上的他依旧执着的修改着丛书作者们交来的书稿,亲友们心疼地说:“你都病成这样了,快歇歇吧。”他却坚持:“万一我挺不过这一关,多留下一些成果,对学科建设和有色冶金发展都有用。他还常说,“一个心思养病是养不好的,我要一边干事一边养病,工作就是我的命。”3月下旬,身体状况稍有好转的彭容秋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每天清晨,依旧可以看见这位身体业已极其虚弱的老人提着厚厚一袋书稿走进冶金馆214工作室。

10月中旬,当丛书已出版4本时,彭容秋再一次倒下了,入院不久,医院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病危的彭容秋心中没有对个人安危的担心,惟有对事业的牵挂,四次在学院主要党政负责人探视他时,恳切谈及要努力完成主编丛书中最后三本的意愿,嘱托要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并就“有色冶金这面旗帜不能倒”和“搞好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0月28日,他专门约见了学院党委主要负责人,递交了简要遗嘱:身后“丧事一切从简”,“病危时绝对不要抢救,现在也不要用贵?匾┢贰保逑至艘桓龉膊吃焙陀判闳嗣窠淌Φ母叻缌两诤统绺咔椴伲的烁腥酥辽睢?BR> 11月18日,当他的老搭档、丛书副主编任鸿九教授向他表示,丛书第五本已经出版并交付印刷,最后两本的修订工作已完成时,彭容秋干涸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次日清晨,他含着笑永远地闭上了那和蔼的眼睛。

后 记

从工作之初到退休以后,从20世纪走进21世纪,从青年到暮年,彭容秋执着地把毕生的心血全部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有色冶金事业。正如大家所言,他所做的都是小事情,但小事情做到了极至,就成了大事业。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