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这里面有一种乐趣

——记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何继善院士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8日 作者:周科际、沈永智

“开域继踪,蓄伟志:通外弘中,因成大业。诚心善教,勉诸生:励精图治,尽展长才。”3月6日,记者在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学院采访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何继善院士时,在他的办公室看见了这样一副他自书的自勉联。 “当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明的仪器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解决问题,被人们所需要的时候,这种乐趣是难以言喻的。”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学院何继善院士领衔主持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该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是频率域电法勘探领域的原始创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该项目已经在国内申请到了9项专利,其中5项已经授权,目前正在申请美国发明专利。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自给率逐年下降,进口依赖性大幅增加,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为了在生产矿山深边部和西部中高山地区寻找新的继续开采资源,缓解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危机,针对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不足,以何院士为首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项目组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提出了均匀广谱伪随机信号理论及方法技术,研制了探测系统,制作出了相关仪器,为深部隐伏矿床和复杂地形山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勘探手段,已在广西泗顶铅锌矿、甘肃白银外围石青硐燕麦沟区、湖南辰州矿业公司等20多个单位的30多个矿区得到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所找到的各种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9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该项发明已经获得有关部委的新产品证书和制定了产品标准,通过他在大学科技园率先成立的继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该系列产品具有成本低,探测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便携易操作等特点。

1995年到1997年,由何继善院士指导的科研组和湖南省湘西金矿合作,开展了“湘西金矿深边部地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采用CSAMT法和近矿激电法,“成功地圈定了湘西金矿沃溪矿区深部矿脉向北东的延伸形态及深部赋存状态,并评价了矿区西部及外圈的成矿前景。利用近矿激电法则成功地圈定了深部矿化物富集中心。”“预测沃溪矿区深部有矿石储量360万吨,其中金45吨。这项找矿成果还意味着湘西金矿这座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矿山,深部资源仍很丰富,按沃溪矿区现有生产开采能力计算,金矿可供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还可开采20年以上。该矿山的资源危机得到极大地缓解。

让科学技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是何院士的最大追求。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堤坝的“第一杀手”,90%以上的溃堤是由管涌渗漏造成的。国内外当时都没有查找管涌的科学方法和仪器,只能人工拉网式沿堤巡查或派潜水员水下摸探,不仅效率低、危险性大,而且探测结果又不精确,对深水处的管涌无法查找。何继善院士决心利用现代技术,探索一条查找管涌的全新思路。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根据电流场和水流场的相似性原理,创立了全新的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流场法”理论,并以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1998年11月,他得知浏阳株树桥水库严重漏水,漏水上面覆盖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准确渗漏点几年都没有找到,如果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其后果不堪设想。“太危险了!湖南汛期多,水库海拔162米,比长沙城高出了120多米,水库总容量2.7亿立方米,每秒漏水1.6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这简直是悬在长沙人民头上的一片汪洋啊!”他带着几位助手,带着仪器,冒着严寒,驾船在库区测量,很快找到漏水部位,并经水下电视录像和工程实践证实,为水库堵漏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多年来,何院士和他的科技团队,带着他的“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主动请缨,到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探测堤坝管涌,先后测定了110多处江堤管涌和20多处水库大坝渗漏点,准确率达100%,可谓救民于水火。如今,这项成果已形成产品,为国内外防汛救灾提供了利器。

作为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的何继善院士还有一个别称叫“科普院士”。他时刻不忘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为己任,他在做学问、搞科研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为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科普宣传。近几年来,他深入全省各地基层免费作各种科普报告180多场次。还应邀到北京、甘肃、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乃至国外作科普报告。

年逾七旬的何院士是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部主任,连任三届的湖南省科协主席。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他风里来雨里去,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深入野外和偏僻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何继善院士和他所领导的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科研任务50项,发表专著10余篇(本),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他1976年提出“双频激电理论” 1985年获国家发明奖,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1988年提出“生产矿山地质地球物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何院士还在1993年获得第三届“李四光老师奖”, 2005年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得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此外,何院士从1980年以来还培养了几十名国内外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对于所从事的地球物理专业,何院士始终执著不悔,激情依旧,为国家的勘探找矿作贡献。“这里面有一种乐趣。”说这话时,何院士的脸上带着微笑,眼睛里有一种别样的光辉。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