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有志而去,有为而归——访援藏医生江凤林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4日 作者:余希

白皙的脸上长满了红色的痘痘,黑框的眼镜后面一双睿智而专注的眼睛,神情斯文,语速飞快,这就是援藏医生江凤林给人的第一印象。2007年上半年,受湖南省卫生厅派遣,湘雅三医院心内科副教授江凤林和其他几名医生一道,作为湖南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中的医疗技术人员,奔赴西藏山南地区藏医院参加援藏工作。

时间飞逝,当初踌躇满志满腔热忱的援藏医生们完成任务后陆陆续续回到了原工作单位。然而,援藏期间的欢笑和汗水,那些属于高原的阳光,那些淳朴而善良的藏族同胞,永远地留在了他们心里。“这些痘痘可是我从高原带回来的。”江医生指指自己的脸,乐呵呵地说道。

山南蒙“难”

清澈辽阔的天空,美丽安详的藏羚羊,迷人的西藏总给人无限遐想。可安宁的背后却隐藏着考验。临行前省卫生厅领导多次提醒大家要尽量避免“感冒”,否则在高原地区容易落下“肺气肿”。

最担心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江医生没想到进藏的第一天就以病人的身份住进了藏医院。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接着又感冒发烧,面部轻度浮肿,嘴角还长出了疱疹。看江医生这副模样,藏医院的同志十分关心,多次看望,内科的拉巴次仁主任还亲自送氧气到他宿舍,同宿舍另3位同伴悉心照顾。一周后,终于不用吸氧、不用含服“救心丸”了。

鉴于这一批援藏工作队人员进藏不久有不少同志也出现了不适症状,援藏工作队领队张汉华专员高度重视,决定给每位援藏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这个光荣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在山南地区藏医院的医疗队员肩上。适应了高原环境的江医生作为主检人员为大家做了一次较全面的体检,结果发现,援藏人员均存在大小不同的健康问题,常见的问题表现在血红蛋白明显升高(100%)、干燥性鼻炎、咽炎(64%)、高脂血脂(60%)、脂肪肝(25%)、血压升高(18%)、心肌供血不足(18%)。分析其原因,首先考虑与这里海拔高、氧气稀薄、少雨干燥等气候环境有关;其次也和援藏人员初来乍到尚未等适应高原环境就积极投入工作密不可分。

大家尽管有身体上的不适,但照样忙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停下来休息,也没有一个来住院的,更没有一个申请离藏的。“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西藏精神’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江医生被大家感动着,同时也为自己身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自豪。

高原出书

为什么很多进藏前体检正常的援藏干部进藏后不久很多出现了血红蛋白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心肌供血不足等异常?而在藏医院工作后进一步发现,无论是在住院部,还是在门诊,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总是占绝大多数。显然,如何防治心血管疾病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认真的江医生进一步调查,发现藏族同胞的饮食习惯较为单调,较少食用蔬菜,普遍习惯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特别是盐的食用率比其它民族高3~4倍。这些饮食特点,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而且西藏海拔高、高寒缺氧,血氧浓度降低,血红蛋白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江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看几次病,出几次诊,只能解决有限的几个藏族同胞的问题。怎样为他们多做点长期有效的工作呢?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到了编写一册汉藏对照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老百姓都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在藏医院的院长扎西次仁等人的鼎立相助下,江医生和几名同事一道日夜奋战,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磨砺,一本近18万字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讲座》(汉藏对照本)写成了,并交付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湘雅三医院院长孙虹看到这本凝聚了汉藏两族医生心血的书,特别是了解到江医生撰书的经过后,非常感动:“就两个月时间,17万多字,我们的江医生真了不起啊!”。他欣然命笔,为其作序,“《讲座》的出版,充分体现了作者们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和对公共卫生事业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体现了一位援藏医生对藏族同胞和援藏干部的满腔热情。”

和谐凝聚爱心

援藏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江医生和其他援藏医生一直与受援单位的同事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他们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在科内开展教学查房、举办讲座,培训当地实习生和医生。他们热情地为藏族同胞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重。

在生活中,江医生与来自长沙市一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市中心医院的三名医生共居一室,四个已经成家的大男人组成了临时的小家庭。除了上班外,他们也有不少业余活动,饭后散步是每天的必修课,偶尔打打篮球,或者玩玩“斗地主”,大家都尽量克服自己的某些缺点,多为别人考虑。每当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的时候,大家总有一种家的感觉。

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讲座》完稿后,江医生向大家提议,把大家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所想编成一本书。他不但自己撰写了大量散文、杂记,还督促“家”里每个成员积极调动自己的“文艺细胞”,多看,多想,多写。来自益阳的李国锋医生感慨到:“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说着玩的,没想到他竟然来真的,天天‘逼’着我写这个,写那个。可是,说心里话,我不但不怪老江这样‘严厉’要求我,还从心底里非常感谢他。不管我们的努力能不能有所收获,但如果没有他的热情和行动,我们在西藏的日子就不会有这样精彩,也不会有这样充实。”

援藏工作是短暂的,但留在大家内心深处的记忆是深刻而长久的,汉藏友谊原本就源远流长,必将世代相传。援藏工作明年还是要继续……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