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绽放在创新路上的奇葩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作者:唐夏
16岁上大学,20岁攻读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6岁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学位,3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轻的陈晓红有太多的东西让人羡慕,当我们走近这位头顶闪着层层“光环”的年轻经济管理学家时,我们看到了她身后的一路汗水、一路鲜花。
自立自强的孩童时代
1963年5月,陈晓红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南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母亲在湘雅医院工作。父亲从小就教育她和妹妹要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熏陶下,陈晓红孩童时代就表现出同龄孩子少有的自立自强。
陈晓红小时候,父亲住在河西学校的教工集体宿舍里,陈晓红母女三人住在河东医院的职工宿舍里。照顾陈晓红姐妹的重任就落在母亲肩上。母亲是医院的护士,工作三班倒,常常是顾了工作顾不了家。
陈晓红5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拉着她的手担心地问:“妈妈上班去了,家里没人做饭,你和妹妹怎么办?”“我做!”晓红响亮地回答。第二天放学,陈晓红系着大围裙,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生炉做饭。
有时候,妈妈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去菜市场买菜,晓红便遵照妈妈的吩咐,带着妹妹去医院机关食堂买饭吃。她给妹妹买一份酸菜汤和香肠,自已只买一份酸菜汤。妈妈知道此事后觉得有点心痛,懂事的晓红却快乐地念起了从爸爸那里学来的井冈山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个精打光!”看着女儿一脸的调皮相,母亲忍不住笑了。
从小学到高中,陈晓红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茅。至今,她的中学老师对她还记忆犹新,“陈晓红是一个聪明、有悟性、刻苦的孩子,她的脑子里总能冒出一些新思想、新方法。”1979年,她的高考成绩超出重点本科线50分,被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从梦想做总裁到立志当学者
当时,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全国高校为数不多,很具诱惑力。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计算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不长。选择这个专业,是选择了一次挑战,当时班上仅有5个女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陈晓红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朝管理方向发展,将来当个总裁或总经理。
大四那年春节,陈晓红大年初一就和一个女同学赶到学校,开始了考研复习。数九寒天,没有取暖器,为驱赶寒冷,她把开水倒在桶里浸泡双脚,有时为思考或计算一道习题,水已冰冷,她还浑然不知。就是凭着这样一种耐得寂寞、不怕吃苦、忘我学习的犟劲,陈晓红顺利地考上了管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读研时,陈晓红对信息处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擅长用模型演绎、用软件来分析问题。那时,我国的信息管理理论刚刚起步,信息管理只在小部分厂矿和政府部门内部使用,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创造,她明白,这是个富有挑战性和应用价值极广的课题。
研究生快毕业时,陈晓红到学校财务处实习,看着财务处工作人员每天忙碌的身影,晓红想,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知识解除他们繁重的工作量。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财务处工作人员的帮助和配合下,很快,她就弄清了财务管理“收付记账”的整个过程,借助计算机实现了记账过程、账簿、报表等的优化组合,开发了一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从手工做帐到电脑管理的飞跃,实现了由“收付记账法”向“借贷记账法”的转变。这套系统是当时全国最早的事业单位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软件之一, 1985年通过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获部级研究成果奖。
初战告捷,坚定了陈晓红在信息管理系统领域求索攀登的信心。从此,她便与信息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晓红结缘教师,还得从她21岁时的一次讲课说起。那时,她正在读研。一次,学校安排她去给研修班的学生讲课。她想,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呀!便爽快地答应了。她找来了很多参考书,详细地写讲稿,准备好好展示一下。当她兴致勃勃走进教室时,傻眼了:研修班的学生原来都是在职人员,个个年龄比她大。面对这样一位乳臭未干的细妹子,那些“老童生”们无不神情怪异,惊诧万分。晓红心想,这堂课可能要“筐瓢”了,犹豫片刻,她尽量镇定自己,凭着先前准备的资料和出色的讲课技巧,彻底改变了学生们的态度,一节课下来,“老童生”们对她顿生敬意。
陈晓红第一次切身地感到当老师的自豪和光荣,也第一次发现自己如此“美丽”。她想到几十年如一日仍乐此不疲的教授父亲,决定像父亲那样走一条学者之路!
1986年7月,陈晓红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在学校管理工程系任助教,从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7年,全国第二大锡产品基地——广西大厂矿务局请求中南工业大学技术援助,帮助开发包括计划、生产、供销、财务、质量、人事、劳资等在内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带动生产的现代化。鉴于陈晓红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决定派她去攻克这个难关。
广西大厂矿务局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交通不便,陈晓红受命去时,一个人挽起背包转了两趟火车,然后又坐了八小时的汽车,才到达矿务局所在的县城。在一家小餐馆吃饭的功夫,放在身边的行李包被小偷偷走了,衣服、钱都没了,她几经周折,打听到县里有一位朋友,顾不上旅途疲劳,在小县城里折腾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夜晚才找到那位朋友,借了钱和衣服,第二天,她骑着朋友的自行车,直奔目的地。
为了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她来到大厂后,进机关,下车间,了解矿山管理的职能、流程、报表、单据等,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她建立了大厂矿务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大厂成为全国矿山行列最早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单位之一。先进的管理手段,使大厂的锡产量、质量在短时间内跃上了新台阶,锡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
经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陈晓红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了全新的了解,对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反复思考,对比剖析,她萌发了探索一种新的管理系统理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想法。
从1990年到1994年,她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指导科研,先后主持、参与承担并完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该项目成果于1990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获得资助,并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2000年专门人才需求预测研究》、《长沙卷烟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及辅助决策系统》等1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了《汉化DBASEⅢ管理软件分析与设计》、《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等2部专著,为厂矿企业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1990年还参与筹建并设计了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
由于她的突出贡献,也由于她的专业理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991年12月,28岁的她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9月,31岁的她,又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中南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
陈晓红连续两次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在中南工业大学引起很大震动,在湖南省也引起很大反响,令许多同仁和同行挂目相看。在同行看来,这是生命和事业中的一个高坐标,闪烁着夺目的耀眼光辉,也可以歇歇气了。但陈晓红不这么认为,科学无止境,她要做教学上、科研上的排头兵,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往前冲刺,开拓新领域,为中国信息管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日本求学
1994年9月,已晋升为教授的陈晓红,经学校推荐,被国家教育部派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成立于1881年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位于东京都目黑区大罔山,是一所著名理工大学,理工科排名全日本高校之首。这里藏书丰富,设备先进,信息快捷,环境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研究水平很高。一踏上这片土地,陈晓红就感觉到这是个读书、做学问、搞研究的好地方。她不能错过这个好时机,要充分利用这里的每一天。她早出晚归,在宿舍和研究所之间来回奔波。为了节约时间,她去研究所时带上几个面包;晚上回到宿舍,煮一碗面条对付。她每天的学习、工作时间都在14小时以上,身高1.66米的她,体重只有40多公斤。这种拼命精神,使导师和同事都为之感动。
陈晓红所进行的研究主要在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导师高原康彦教授在日本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当时日本信息管理学会主席,在导师面前,她大胆谈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见解和认识,高原康彦教授兴奋极了,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许。在导师眼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不盲目附和老师意见的学生才是最有出息的学生。
高原康彦教授决定邀请她和自己一起共同研究通用系统理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教与学的关系,变为合作共事的关系。他们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了《Advances of Dss Development—General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等英文著作。陈晓红把通用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开发理论研究中,提出了通用系统理论的DSS研究方法——多层次模型集成理论,这种理论不仅定义了DSS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应用层、任务层、功能层和物理层的概念,还详尽分析了各个层次的组成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层次在开发中的实现问题;由此开发出DSS生成器,改变了传统的DSS三单元、四单元结构,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DSS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国际系统科学和控制论协会主席Georse E. Lasker 教授,通用系统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信息系统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M·D·Mesarovic 教授,以及导师高原康彦教授称陈晓红的研究成果是“对通用系统理论(GST)的创新”,“是对DSS理论的贡献”。
在日期间,陈晓红还对日本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尽管她的学习很忙,研究任务繁重,但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去企业作调查,帮助企业做信息化、决策、系统设计等工作。她还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推广到企业,像决策支持系统就应用到了日冷集团等一些大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日本企业界也赢得了赞誉,有的企业还执意邀请她加盟。
由于她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她被吸收为日本办公自动化(OA)学会理事。高原康彦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最佩服两个人,一是我的导师、美国人M·Dmesaroric教授;另一个就是我的中国学生、同事陈晓红。”
1999年3月,陈晓红获得了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即管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这几年中经营工学专业拿到博士学位的惟一一位女性!
做培养总裁和总经理的教授
陈晓红从日本回国,深圳、珠海、香港等地的一些集团公司纷至沓来,请她去当“总裁”或“总经理”,并许以丰厚的年薪。可这时陈晓红想得更多的不是怎么去赚钱,而是怎么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认为,总裁、经理只为某个公司或某个企业出力,而教授却可以培养很多的总裁和经理,她要做教授!要使自己所在的商学院成为培养总裁、总经理的摇篮!
至今已在教师岗位辛勤工作20多年的陈晓红,培养了70多名博士和硕士,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些还来自台湾,是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的董事长、台湾广播电视协会的理事长、台湾一些大学的教授,面对这样的学生,陈晓红重点给他们讲研究方法、讲案例。她说,“工商管理的教与学不能脱离实践。哈佛商学院MBA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800-1000个案例的学习来完成的。”中国的工商管理相关案例不够多,她就精选了自己和同事的70多个科研实践经历,编写了两本共80多万字的《工商管理案例集》。
说起陈晓红教授对学生的严格,在商学院是出了名的,她带学生有三大特点,一是大量阅读,她会定期给学生开一个书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写出心得;二是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几乎每个学生手头上都有课题或项目,有些学生甚至有6到7个项目;三是学术交流,研究生每两周,博士生每三周一次seminar。她还按照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将他们分成几个研究团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陈老师的讲堂里,经常会有这样一幕:十几个博士生、硕士生,每人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或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轮流主讲,陈老师会不时提问。这被学生们称为“头脑风暴”现场,不敢有丝毫大意,但他们又喜欢这样的现场,他们说,这样的现场太有收获了。
除了研究生的课程以外,陈教授还格外注重本科生的教育,现在她仍承担着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任务,该课程是第一届国家精品课程。对教学的执着和严厉使她赢得了信任、尊敬和威望,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最受欢迎老师”。此外,她还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研究类)奖”,入选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湖南省首批10名“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之一,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2006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
得到朱镕基关注
2000年10月27日,一个令中南大学和湖南教育界、学术界为之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陈晓红教授撰写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一文,为解决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改革所面临的融资难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从而引起经济界的极大关注。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阅读了此文后亲笔批示:“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新闻界要多接触学术界;希望多看到这样有前瞻性的文章。”
《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逐步建立完备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加强银行方面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优惠政策,发展风险投资,创建和利用创业板市场等具操作性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这篇论文在呈送国务院之前,曾送交中国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高级研讨会研讨,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的广泛赞赏。厉以宁教授、董辅礽教授、萧灼基教授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这一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朱总理的批示传到湖南时,陈晓红正应邀在德国的一所大学讲学。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兴奋不已,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激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
2004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终于正式批准深圳交易所在主板市场设立中小企业板块。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在中国经济界,人们把“5·17”看成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变革和资本市场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中小盘股市场,将成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人们期望,这个以创新为灵魂的板块市场,能为我国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和整个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陈晓红教授为之振奋,她说:20世纪末,全球经济发生巨变,美国纳斯达克的巨大魅力让全球瞩目。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多个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服务的小盘股市场,其设计多以纳斯达克为蓝本。她憧憬着:在未来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就如同美国的思科、微软和英特尔在纳斯达克一样,迅速成长为顶尖的国际大公司。她把这称之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之梦”。
校企合作带动教学创新
在陈晓红的眼里,创新是她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成为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她注重思维的培养,她说,我们要经常有一种创新的思维,要有质疑一切的能力,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了解企业、了解社会,获得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陈晓红近几年还担任了多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及经济顾问。在她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研究中国企业(或公司)发展道路,帮助企业(或公司)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它们的成长清除一些障碍。她特别注重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的深层次实际问题。近五年来,她所在的商学院就承担了100多项企业管理咨询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许多项目获得了项目资助单位的好评,并被授予各种奖励,其中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
她很注重校企合作,吸引企业资金合作办学和开发科研产品。她说:“这既有利于把高校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中去,也有利于用企业市场导向的要求来引导高校的教学研究。”
1996年成立的由陈晓红任主任的“南方证券与期货研究中心”,就是我国最早的证券、期货领域中校企合作的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主要为规范和发展培养我国高层次的证券期货人才服务。它有一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作为理事单位,并提供了研究基金。其宗旨是研究我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中心成立以来,每年资助了近20项研究课题,并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中心还指导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规范发展,作为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出资100万元,在商学院设立了奖学金。
2003年5月,中南大学商学院又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金蝶管理软件信息化实验室”,为双方开展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项目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此,商学院还获得了金蝶公司赠送价值近千万元的K/3 ERP管理软件。
为了推动学术界与金融经济部门的联合与互动,构筑一个研究金融创新的平台,2004年6月2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与长沙市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我国中南地区首家“金融创新研究中心”。陈晓红出任主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金融工程学会理事长宋逢明担任顾问。这是一个在整合双方优势和研究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致力于金融创新和应用研究的虚拟组织型研究机构。它将为长沙市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提供有关金融创新方面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和项目咨询建议,对商学院在金融理论、中小企业融资及期货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长沙市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在全国金融界和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之后,在她的努力和发动下,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湖南经济问题研究中心、麓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相继在中南大学成立。
“三大工程”实现管理创新
作为中南大学商学院的一院之长,为了提升商学院的办学水平,使之跻身于全国一流院校的行列,陈晓红大胆创新,实施“三大工程”,即“质量工程”、“名师工程” 和“文化工程”,全面打造学院品牌。
她有一句名言:企业的“品牌”是产品,学校的“品牌”是学生。我们要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经营学院,把“质量”放在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她和院、系领导一同研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训计划。为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她和院领导运用信息管理手段,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挂牌上课,由学生挑选老师,对研究生和MBA学生所学的每门课程都设A、B、C三个授课角色,教师竞争上讲台。二是发布“学术榜”,公布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术成果、引进的科研经费数额。三是实施奖教金制度,对优秀教师出书和研究课题予以资助。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学院也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实行弹性学制;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三是学生结合实际作课题研究,并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具体做法,是在新生入校后便分配导师,跟踪对他们进行大学四年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和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相比较,陈晓红所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侧重在专业方面。导师帮助新生进校后尽快找准专业方向,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额外负担,但商学院的教师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他们的院长也和大家一样,被分配做了20余名本科生的导师。陈晓红说:“许多一流大学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自创办起就一直实行这种制度。中国高校要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大批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在她的领导下,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跃上了一个新水平,现在,中南大学商学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5000余人,成为国内一流的商学院。
天道酬勤
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管理楼前,一座弧形大理石上刻有“天道酬勤” 四个大字,这就是商学院的院训,经过这里的人们似乎都能领悟到这几个字的份量和含义。作为院长,陈晓红教授对“天道酬勤”的解释是:“勤就是不许偷懒。每个人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收获,就能够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成功会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天分、机遇等等,但是勤奋、执着、锲而不舍是排在第一位的。”
陈晓红对“勤”的理解是深刻的,对“勤”的践行也堪称表率。为了工作,为了科研,她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她的一些同事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生小孩的事。她32岁才要孩子,临产期间,她还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腆着大肚子,步履蹒跚地出入学校图书馆和院资料室。小孩生下来,她只住了5天院,产后只休息了10天,就上班了。小孩不到1个月就断了奶。许多亲朋好友见她这样,都纷纷责怪她:“陈晓红,你还要不要自己的身体?”她总是淡淡一笑,“没事,我挺得住。”
如今,陈晓红除了担任中南大学校长助理、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外,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九届执委,湖南省第八届党代会党代表。美国管理学会(AOM)和美国信息系统协会(AIS)会员,中国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常任理事长,湖南省金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十一五”、“十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繁忙的社会活动并没有影响她的科研工作,在她任行政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科研成果继续不断推出。现已出版专著7部,教材3部。其中《中小企业融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是国内首次出版的该领域的专著,《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则作为“中国管理科学文库”丛书之一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 EI检索30余篇,CSSCI和CSCD检索80余篇。近五年来,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和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5项,获国家专利8项,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这也是我国管理学者近几年来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奖。
父母的怜爱、爱人的支持和女儿的活泼懂事,使她享受家庭的温暖幸福。她说,“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在一次与大学生交流的活动中,我们记录了她的一段真情告白:
心目中的成功男性:热爱生活,胸怀宽广,上进善良。
对幸福的定义:健康身体+快乐心情+事业上一定的成功。
对金钱的定义:够用就好。
成功的因素:25%智商+75%情商。
寄语大学生:不断学习,融入社会;先装满脑袋,再装满口袋。
寄语女大学生:勇于竞争,勇于挑战。
不难看出,这是对人生充满智慧的领悟。“晓霞千姿放异彩,红云万里迎朝阳。”我们期盼看到她更多的新成果、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