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荆棘路 ----访中南大学杰出校友谷良
来源:文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7日 作者:王青霞 彭姣 刘永丽
“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长征,
这是一次必须胜利的战斗,
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
让我们感恩困境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沉醉磨难赐予我们的幸福!
如果梦想只是虚无,让我们为虚无献身,直到虚无变成现实!
如果未来只是希望,让我们为希望而活,直到生命活出精彩!”
是谁站在困境和磨难的坚石上仰望幸福?是谁让虚无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又是谁怀揣着希望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带着这些好奇与猜测,我们一同走近了他——湖南经济电视台副总编辑,湖南经视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制周报》和《金鹰报》社长兼总编辑,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杰出校友谷良先生。
谷良,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法学专业,是中南大学的93届毕业生。1989年至1996年任湖南湘潭电机厂《湘机报》主编;1996年至1999年5月先后担任湖南有线台编辑、记者、责编、新闻中心副主任,获湖南有线台“突出个人贡献奖”;1999年5月至2001年任湖南有线台新闻中心主任(其中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任湖南有线台影视频道副总监),先后获湖南省“十佳记者”称号和湖南省“广电系统最佳制片人”称号;2002年任湖南都市频道副总监;2002年10月至今任湖南经济电视台副总编辑(先后兼任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湖南经视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制周报》社长和总编辑、《金鹰报》社长和总编辑)。
学无止境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思想的自由”“一座山都是你的”
在大学期间,谷良是一个狂热的学习爱好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酷爱”。大学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晚上寝室熄灯了,还打着手电筒看书。这种习惯,感染了寝室里的每一个人。思想的摩擦,使他喜欢上了辩论,寝室的卧谈会经常在他的带动下变成辩论会。争辩以后就能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便继续加强学习,继续去图书馆借书。就这样反反复复,学完辩,辩完学,思想、思维方式就在无形中得到了飞跃。谷良说,那时候的争辩纯粹是思想上的争辩。“就像一个人在岳麓山上跑,感觉‘一座山都是你的’”。而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思想的自由,“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在思想的世界里遨游”。
饱读西方哲学书籍的谷良,深受哲学的思辨与逻辑思维的影响,他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说:“哲学对我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思想上的成熟,有一种精忠报国的理想、忧国忧民的心理。”
正是怀着这样的感觉和抱负,他一直将学习视为人生的真理,即使是现在,他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电视台副总编辑,《法制周报》和《金鹰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在他的办公室里,仍然随处可以看见摞得高高的书堆和无数的报刊杂志。学无止境,他从不忘记给自己充电,每月会拿出四五百元购买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他不敢懈怠,他更加努力,积极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对手学。
成功辛酸
“只要干下去,就会有好的结果。”
行者无疆 超越自我
“就想通过做记者这一个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
1993年,从中南大学毕业,谷良回到了湖南湘潭电机厂任《湘机报》的主编。大学期间就在《湘机报》实习过的谷良,已经掌握了创办和经营报纸的部分技巧,三年的时间里,他做得得心应手,将自己的激情与创造力转化成了《湘机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让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已经剔除了“甘于现状”这样的词汇,他觉得人生就是要有不断的惊奇感才有激情,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离开。一个偶然的机会,谷良得知湖南有线电视台正在招聘记者,他像是在一条风景单一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岔路口。想到记者这一个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决心前往。就这样,谷良成为了当时湖南有线电视台的一名试用记者,每月工资300元。然而生活的艰难接踵而来,每天早上不到7点便要起床,骑40几分钟的自行车去上班,中途大大小小的坡把谷良折腾得筋疲力尽。下班回到家却已是晚上十一二点了,那时他住的地方没有浴室,站在户外弄桶水往身上一淋,就算是洗澡了。夏天还好,最令谷良难忘的是雪天,也只能加点热水直接往身上淋,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现在谷良想起来只是笑笑:“想想确实好像很艰苦,但当时觉得蛮好的。”
同样又是三年,谷良就在奔波忙碌中度过,春节也没能回家。他慢慢地从一名记者到编辑,再到责编,最后成为湖南有线台的新闻中心副主任。1997年,他荣获了湖南有线台“突出个人贡献奖”。当初谷良并未为自己设立很高的目标,只是单纯的想通过记者这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些事情,也并没有考虑工资的高低、起点的好坏,只是倔强地想着:只要干下去,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他从不横向攀比,只纵向比,跟自己比,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进步。结果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勇者无惧火线入党
记者:98年那场洪水无论是经历过还是没有经历过的人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感觉特别恐怖。请问谷老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一定要上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报道呢?
谷良:就是一种责任感。真的就是一种作为职业的责任感。这个时候,没有人可以退缩,哪怕是大堤上的一个普通的党员。
1998年的那场洪水,无论是经历过还是没有经历过的人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但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一种责任感,一种作为记者的职业责任感,让谷良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当时,他每天给防汛指挥部至少打两通电话,得知哪里最危险,他就到哪里去,拍最惊险的镜头、最惊心动魄的画面来告知观众,让观众知道抗洪的程度,让社会为抗洪伸出援助之手。整整三个月,谷良就在岳阳县麻塘垸的大堤上度过。饿了,就吃旺旺饼干;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每天严重的体力透支和睡眠不足挑战着谷良的“毅力”,但他毫无怨言,没有退后一步。他说现在再也吃不下旺旺饼干了,看到就想吐,那是因为在抗洪的三个月里,他不能吃方便面只能吃旺旺饼干,吃到满口溃疡。
抗洪的日子里,受伤都只是小事,因为对生命的威胁随时存在。有天晚上,电闪雷鸣,谷良刚从车里出来就全身湿透了,却并不是倾盆大雨,而是几乎能将汽车打翻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有几米之高。麻塘垸是岳阳县最大的一个垸,抗洪主要的责任在那里,那里坚决不能垮。那天晚上解放军战士们就做成人墙来挡洪水。谷良和摄像记者正在采访一个解放军战士,站在那里就感觉大堤在摇,一点也不安稳。突然之间他们站立的土方迅速往下垮塌,洪水猛烈的袭击过来,紧急关头,幸好被那个解放军战士奋力抱住,才没有被洪水卷走,不识水性的谷良死里逃生。
就这样,在那年的抗洪抢险的报道中,五次三番与死神照面的谷良荣获了“湖南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记一等功。也正是因为在抗洪抢险报道中的优秀表现,他于1998年在岳阳县的麻塘垸像战地记者一样火线入党,成就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智者不惑 成功在我
“98年真的是最危险的。所以说做记者是需要勇气的。有三个心很重要:勇敢的心、智慧的心和忠诚的心。做任何行业拥有这三个心就能解决问题,就会做的很好。因为心的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都会解决的。”
万事开头难。2005年,谷良带领《法制周报》创刊,当时情形非常艰难。大多数人都觉得会垮,做不好,但谷良却坚信能赢。他说:“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挑战,要不断唤起生命的激情,超越自我。”“当你选择好一条道路,即使失败也是成功,每个人应当相信自己的选择。”这种不服输的心态,使他不再顾忌旁人的说法,越少的人觉得做不好,他的信心反而越强。他找到了《法制周报》的导向和市场定位: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采取独特的“中报”策略,运用内容、发行、广告和活动四轮驱动,在竞争险恶的报业市场迅速崛起。同时,他认为,媒体应该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应当帮助弱者强大起来,当弱者的力量丧失时,媒体便是它的力量。秉承这样的理念,谷良带领下的《法制周报》不断地发展壮大,达到了十几万份的发行量,终于扭亏为盈。这份当初启动资金仅95万元的《法制周报》在2006年底就实现了创收700多万元。所以他说“有时候没有机会恰恰是最大的机会,没有出路恰恰是一条活路。当你有很多出路的时候,你就不会去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艰难的道路往往具备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你成长和成熟。”
仁者爱人 吃亏是福
“日本有一个企业家叫做稻盛和夫,每做大事前,必要闭关修炼,反复追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有个人的私心杂念掺杂在事业心之中,直到有一天,他扪心自问已经彻底将利己之心抛于脑后,愿,意完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和奉献的时候,他就会有巨大的勇气和热情做下去。其实,做人做事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吃亏聚福,这是古人的一句老话。”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谷良说的最多的就是“吃亏是福”。他一再地强调做人要有“利他”而不是“利己”的心态,要“忘我”,只有一个人忘我的时候,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才能有大作为。他说:湖南电视有这样的成就,就是由于有很多忘我地投入工作的人。电视湘军的掌门人魏文彬就是一个“事业重于天”的领导者,他的大气、通透、智慧、勇敢都成为广电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体会到了工作是快乐之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修心,要把自己的心完全练到一种无私的自由的境界,就会做的很好。谷良也正是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从湖南经视的“爱心改变命运”,到《法制周报》与湖南省红十字会、湖湘中医肿瘤医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守护天使、守护生命——湖湘抗癌公益大行动”,从《生如夏花——李春华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到目前他赞助的大学生社会调研:湘江水的环保问题以及关注在社会缝隙中生存的民工第二代等等,所彰显的无一不是谷良身上蕴含的莫大的同情心和甘于奉献的济世情怀。
感怀中南
“中南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大学,它现在是湖南最好的大学,今后应该是中南地区最好的大学。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我期待人文这一块也发展起来。”
“一说到我自己是中南大学毕业的,是很值得骄傲的”
谈到母校,回忆起在中南求学的情况,谷良满是快乐的神情。“我觉得大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解放思想。我觉得这是我大学四年最大的感触。可能其他的比如纯知识性的东西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考的方法,怎样用自己的思维去独立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四年的中南生活让谷良受益良多,对母校的感情也一直牵动着他。重回母校,感谢恩师;报道母校新闻,采访母校老师等等,都蕴藏着他对母校深深的怀念、感激之情。《法制周报》创刊,肩上的压力与责任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想到了母校,想到了岳麓山。当他站在十年前爬过的山上,走在十年前走过的路上时,他的信心与坚强泉涌而来。他说:“走在大学时曾经走过的地方,心情复杂,既伤感于时间的飞逝,又为自己这一路的艰辛而感慨,当我反躬自省,觉得这些年自己还算无愧于心。”当然,现在的他也无愧于母校对他的期望。谷良骄傲的说,“我觉得中南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大学,现在是湖南最好的大学,今后应该是中南地区最好的大学。当时我们是属于湖南有色金属总公司,现在是属于教育部了,副部级大学,影响很大,一说到我自己是中南大学毕业的,是很值得骄傲的。”
同时,谷良认为中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和胸怀。工科和理科一直很强大,人文学科领域也一定要壮大起来。季羡林说过: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谷良赞同地表示:21世纪一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南大学就应该成为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传播基地,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学问,还是人文社科新领域的学科,都应该在这里面生根发芽壮大。他个人表示很愿意回母校跟我们一起分享对历史、人文的认识,现在每逢招聘,他总是首选中南大学的学生。
目前,谷良在湖南经济电视台工作,主管湖南经视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一年以来,启动资金仅95万的《法制周报》在2006年底就实现创收700多万,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最短时间内成为中国报业极具成长性的新生力量,同时也成为带动湖南、影响全国的时政新闻周报;报纸发行量超过12万分,发行量取得跨越式增长,创造了周报发行史上的奇迹。
2007年4月,谷良还接管了《金鹰报》的经营管理工作,他筹划最大限度地运用广电的资源来做中国创造性的娱乐人文类报纸,提升湖南特别是长沙的文化气质,增加时尚的气息,使这个城市变的更加优美,市民的素质、城市的气质都能提升起来。对《金鹰报》的经营管理、市场定位、企业文化等方面,谷良进行了全面改革,并打通了北京、广州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发行通道,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为湖南广电跨媒体战略迈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多少次没有退路的前进,多少次必须胜利的战斗,酿就了他选择的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这次没有退路的人生长征,还没有走完;这场只能胜不能败的人生战斗,还在继续;这条充满挑战的未来之路,依然充满荆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麓山脚下,湘水之滨,谷良执着地续写着他的梦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