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校级教学名师梁莱歆: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1日 作者:王建湘

梁莱歆老师很忙。当我悠悠然如约来到商学院实证会计研究室时,她正在和一个博士生讨论毕业论文,之前她刚刚和几个硕士生见过面,指导他们如何着手选题,之后她还要赶到教学楼去给本科生上课。我只好见缝插针了。

采访梁老师之前,对她一无所知的我是充满了好奇的,我很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能于人才济济的“中南”校园脱颖而出名列教学名师榜,她该有着怎样的成绩和魅力?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长发随意地挽在脑后,身着淡色的套裙,话语平和而干净,这就是我见到的梁莱歆。很平常,很简约,却闪现出知性女人的智慧。简短的交流,也让我小窥到教学名师的涵义。

“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要找准秤心,也要称得出轻重。”

从1982年大学毕业任教,到1989年从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再回学校教书,梁莱歆的教学生涯算来已经有25年了。闲谈中突然想到这个数字时,梁老师自己似乎都有些惊愕。25年,该是怎样翻转的年年岁岁,蓦然回首时,却只是轻忽一念间。

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梁老师认为很自然。父母兄长都是教师,可谓出生“教师世家”的梁莱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大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优异,母校坚决要留下她任教,于是,梁莱歆顺理成章地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25年。不管是在大学生稀缺的20世纪80年代初,还是在研究生金贵的90年代初,当许多同学去了让人羡慕的银行、大公司,去了众人向往的政府部门,梁莱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选择机遇的时候,她却总是毫不犹豫地留在了清贫的讲台上。梁莱歆说,选择当教师,不仅仅是家庭的影响,也是自己的个性使然:宁静,淡泊,却自有一份怡然自得的乐趣。

梁莱歆不是一个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凡是她决定了要做的事,她就要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去做,并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得漂亮。她不贪心,只要把事情做好,就满足了。她说,当老师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幸福的事,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从初出茅庐,到讲师,教授,到成为博士生导师,梁莱歆一步一个阶梯,走着和许多同行们一样的路。从学习站稳讲台,到游刃有余地掌握讲台,梁莱歆和许多同事一样经历了由生涩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梁莱歆也在不断地问自己: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她的答案是:学生。她觉得一个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重点不应是仅仅传授知识,也不在于看学生做出了多少成果,而在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去培养他们,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梁莱歆现在除了每个学期开设本科生、研究生、MBA课程,承担着一个星期十几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外,还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科研课题,似乎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但是梁莱歆从来没有更改自己心中的育人理念,没有放松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商学院在几年前开始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为每个大学新生配备了指导老师。梁莱歆对于自己指导的本科生,从进校开始,就要求每个同学根据各人的设想为自己订下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优长,去察漏补缺。每次和学生见面,梁莱歆就会给他们布置一个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研究生,梁莱歆则通过两周一次的seminar,在交流与碰撞中催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梁莱歆有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教师心中要有一杆秤,要找准秤心,也要秤得出轻重。为人师者,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去培养他们的能力,不要让他们四年或者两年的时间虚度。

一种文化决定一种性格:诚信育人

梁莱歆这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会计专业,专业教育和经验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性格与行为处事。

采访梁莱歆时,她的博士生向她借用一份资料,梁老师说起之前也有人向她索要这份资料,因为还没来得及整理,太粗糙,给使用带来不便,所以约定10天后再给对方。在会计这个行当里,一个小数点可就是大问题。但,这不过是一份资料,只不过在梁莱歆看来简单了些,她就决意要整理完善后再给人家,是不是太认真了?太郑重其事了?梁莱歆的治学严谨与处事风格却由此可见一斑。

梁莱歆是商学院出了名的“严”老师,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不仅严格,而且严谨,不仅是在学业上,而且加之生活中。

梁莱歆对自己的学生只有两条要求:一是做人,一定要做正直的人;二是严谨,治学一定要严谨。梁莱歆觉得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正直、不弄虚作假是会计专业最基本的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也应先具备这样的品质和素质。为此,她还曾经专门承担过一个教育部的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体系研究》。这样的品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治学行为中,就是要严谨: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学问,认真负责地深入研究,真诚地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踏踏实实地调查实践,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选题。通过这一整套环节的训练,梁莱歆想打造的不仅是她所希望学生养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入内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我们很幸运。跟着梁老师的过程可能是痛并快乐着,但是心里很踏实。”

梁老师很严,严得都出了名,可是每年还是有不少学生“前仆后继”地赶到她的门下心甘情愿接受“炼狱”的考验,而经受了“炼狱”考验的学生们面对笔者的提问时,又会不约而同地说“很幸运跟了梁老师”,这是为什么?

学生们说,梁老师确实很严,真的严。她的“严”不是横眉冷对,也不是拍案而起,更不是转瞬即逝地狂风暴雨,而是没有余地的“公事公办”,使你无地可逃、无处可躲的“不依不饶”。一篇论文要求你改三四遍那是家常便饭,要求你改上七八遍,改得你抓狂的时候也是有的。学生们说,碰到这种时候很郁闷,非常痛苦。可是从最初的需要梁老师逐句逐段地来修改到只要提思路,到最后只要跟老师交流想法就可以独立完成选题,从门外汉到顺利上路,学生们回头看时,又感到了化蛹成蝶时那种飞翔的快乐。

学生们说,跟着梁老师心里很踏实。她会根据你的特点为你规划学习计划,你只要放心跟着她走就行了。学生们的信任不是没有道理的。商学院的研究生答辩是比较严格的,要经过预答辩、匿名评审,才有资格正式答辩,而“梁老师的学生没有不过的”。去年,院里有3个学生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这3个学生全出自梁老师门下。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出路也很好。这样“光辉的前景”也就难得学生们打心眼里服气了。

不要以为梁老师只是以“严”服人,生活中的她可是平和可亲的,有着女性的温柔细腻,也有着母亲般的关怀包容。学生们有什么事情也喜欢跟梁老师说。前段时间,一个女学生生病了,同住的同学都没有发觉。梁老师却托人给她稍来了药。这让同住的同学既惊讶又羡慕。在学生看来是很感动的一件事,梁莱歆却认为理所当然。她说:“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留学,每天牵肠挂肚的。设身处地地想想,这些学生的父母一定也是这样担心着自己远在他乡的孩子。这样想想,就没有理由不对孩子们多一点关心。”所谓严师慈母就是这样的吧。

不一样的教师节

每年的教师节是校园里最热闹喜庆的时候,老师们会在这一天收获满满的祝福。梁莱歆也很享受这一天。与很多老师不同的是,梁老师的每一个教师节之夜都是在管理楼的教室里度过的。这一天,她所有在读的研究生都会聚集在这间教室里。没有五彩的灯笼,没有美酒佳肴,只有简单的水果。梁老师是主持人,也是主讲人,在这里主持一场联谊会,介绍新入校的学生认识师兄师姐;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课堂。与大家畅谈理想人生,闲话家常。

今年的教师节,依旧在那间教室,教室里依旧热闹,笑语连连。即将毕业的学生米晓看着眼前的一切却很感伤:两年前的今天似乎还在眼前,那时候刚刚度过了松散自由的四年大学时光,想再好好地用功学点东西,心底里还带着一个梦想——能够在这里结下小时候故事书里看到的一辈子的师生缘?于是满心期待踏入了师门。两年过去了,在与老师一对一的亲密接触中收获了很多,还圆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不枉这两年的时光了。可是,这样的日子就这样流走了吗?一样的教室,一样的季节,不一样的人,留在米晓们记忆深处的也许就是这定格的人与景。

九月是一个幸福的季节,菊花黄,螃蟹肥,正是天凉好个秋。检点一年的辛劳,收获着喜悦。人生也许很简单,就如梁莱歆老师一样,二十载春秋无言耕耘,却种出了让人羡慕的满园春色,充盈着原本单纯的生命。名师的成长之路也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就做一个让学生信赖的人,做一个圆学生梦想的人,足矣。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