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患者心中的好医生——记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吴松副主任医师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 作者:余希 谢卓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彰了一大批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笔者从卫生部文件《关于表彰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获悉,湘雅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松副教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这天是吴松看门诊的日子。今天他不用赶去科里查房,因为病房里没有危重病人。但他照例早早起床,因为昨晚查房时已经把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摸透了,可以放心地交给下级医生。如果有危重病人,他会提前赶到科里先查房然后再去坐门诊。

时间很宽裕,他从容地吃过早餐,喝杯水润润嗓子,又特地拿了瓶康师傅绿茶,去了诊室。天色还是蒙蒙亮,门诊大厅已经有病人在等候了。正当壮年的吴松,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冷天细雨,他却走得浑身发热,但他还是把空调调高了一些,因为有些病人需要脱去衣服检查,这么冷的天,可别冻着。

也许因为操劳,他头发有些花白,脸色也有点暗沉,但精神头很好。像那些面容粗糙但又精明强干的朴实的大兵,穿上心爱的白大褂,仿佛一个战士整装待发。

病人陆陆续续进来了。吴松开始忙碌起来,他已经习惯微笑,习惯耐心地听病人讲述,即使是啰嗦的讲述。

等病人讲完,他开始为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是一双温和的手,轻捏着病人的患处,用不同的力道细心地询问“这里痛不痛?这里痛不痛。”多年来,这双经历过众多病患的手已练成了一台检测仪,他从不盲目地开检查单,总是先让自己这双仪器手给病人过滤一下病情,再为病人开具处方。

临近中午,诊室里一下子涌进好几个病人,吴松始终温和地微笑着。每一个病人都需要认真检查,每一个都需要耐心解释。但他的诊断还是常常被打断,因为身边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全是找他的“熟人”,那些以前找他看过病的人,那些素未谋面的人,那些病人的朋友,或者朋友的病人,他们都在问他一些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情况。只要跟疾病或患者有关的电话,他总不忍心回绝,总是温和地有求必应。他不停地倾听着,解释着,桌上的绿茶还是满满一瓶,根本没时间喝一口。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给了病人时间,只好压缩个人的时间。当了这么多年医生,他也习惯了,没有周末,没有假日,也没有完全的休息,手机始终保持开通,因为说不定哪天夜里就有紧急会诊。一次中午正在外面吃饭,他就被一个门诊病人紧急“召回”了诊室。

笔者想采访他,吴松却推脱了几次,大概是养成了不拒绝的习惯,忙碌的他还是抽空接待了笔者,但他总在强调:“想不到医院推荐我赢得了这个荣誉,其实我真的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

是的,只做了医生该做的事,但有这些,也足够了。

大巧不工

人们常说静水流深,大巧不工,看似朴实敦厚的吴松从事骨外科临床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16个年头了,在骨关节外科、骨科微创领域已算个专家了。他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学组副组长,关节镜学组副组长,显微外科专业委员,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与外科学会委员,湖南省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年开始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损伤的缝合、成形,切除术,关节镜下应用自体或异体肌腱、肌腱-骨,髌腱-骨及人工肌腱修复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副韧带。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僵硬的关节镜下松解等新技术,完成全髋、全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病例数百例。2005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生们很佩服他,捏捏病人的手,看看片子,总是能一针见血地发现症结所在,诊断明确,手术干净利落。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这份造诣其实是多年来的经验累积,是医学临床中一种“大巧不工”的境界。

有个叫乐萧雨的病人,因为车祸左侧下肢多处粉碎性骨折,股骨散成了零星的一块一块,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从此要依靠轮椅过完下辈子。连做手术的吴松自己都对患者病腿功能的恢复不抱乐观,但他坚信,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让他得到最大的恢复,能走比不能走强,走得好比走得瘸要强。半年后复查,小雨竟然真的走着来了医院。

他的同事刘耕砚博士说:“吴老师对学术很较真,每次我们一起吃饭都是讨论学术问题,聚餐后再讲两个小时的课,指导每个学生怎么管病人。”

大惧大勇

从医之道,德在其首。此次获奖前,吴松曾经民主推选,相关职能部门审核,院内张榜公示,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被评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首届十大医德标兵”。

骨科护士长成湘红说:“吴医生最大的特点是对病人非常有责任心,特别实在,退红包的事时常发生。”的确,工作16年来,他从未收取过红包,不是婉言谢绝,就是充作病人的住院费用。一次,一个来复查的矿工跟在他身后,在电梯里硬要塞给他红包,吴松差点跟他吵起来。

用吴松的话说,医生应该要有所“惧怕”,哪怕是一个小手术,对病人的一生和整个家庭都有影响,由于病情的不确定性和合理的并发症,医生往往得不到病人的理解甚至是误解。他也有过手术失败的病人,但他至今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惧怕”,在术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力争让每一个手术都做圆满,术前术后耐心地给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所以他赢得了病人的普遍信任。

但也不能因为“怕”而畏首畏尾,只要是病人需要,病情需要,吴松又是一个极其勇敢的人。他敢于承担风险,敢于为病人做最大的探索尝试。

在骨科,手术前照C臂,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为病人照片,因为有辐射伤害。但吴松从来都是在现场指导病人,亲自为病人挪动体位,这样,病人能很快地调整体位,辐射给病人的伤害减到了最小。

大爱无疆

2008年5月22日,吴松因为医德和业务都很突出,又是四川人,医院决定安排他担任救治汶川地震伤员的“爱心病房”主任。任务十分紧急,责任也相当重大,但是他毫无怨言,立马接受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任务,从接到任务那天起,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全天泡在病房,全心全力救治灾区病人。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异常忙碌而充实。病人入院前,他带领爱心病房的全体医生反复开会、讨论,确定了“不误诊、不漏诊、不耽误”的“三不”治疗原则,制定了几套详尽的预备救治方案。病人入院后,又带领医护人员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对48位伤员的初诊,对所有的伤员进行了全面摸底,重点排查,清查创口、完成换药、重打石膏,24小时之内完成基本而全面的临床检查,建立了完整的医疗档案、家庭信息档案。第二天,全院专家再次大会诊,针对每一位病人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逐一向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解释。

接下来,精确的治疗逐步展开。40天的时间,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48个伤员,每一个都是被感动的主角。

83岁的林爷爷在地震中受伤,身体状况很差,吴松带领治疗小组反复讨论后认为:外科创伤不足以导致病人如此差的体质,是否有肿瘤?为此,吴松给老人做了全面检查,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吴松能做的都做了,但他始终不忍心将检查的结果告诉这位受伤的老人。6月10日正好是老人生日,吴松特地组织科里的人陪他一起度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在老人吹灭蜡烛的一刻,吴松为爷爷许了一个心愿:愿我们的爱让爷爷的生命得以延续。生日后,林爷爷的心情好了很多,身体也似乎逐渐好转。同是四川人,他一见到吴松就用浓厚的乡音说,“让我回四川吧!我在这里睡不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后,吴松派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携带药品和急救器械陪老人夫妇坐火车回家。到达德阳地界的时候,林爷爷老泪纵横,激动地叫儿子给吴松打电话,感谢他的耐心体贴,让老人此生无憾。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