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刘志刚:一辆车,一面旗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 作者:唐夏
每天早上6点左右,客车司机班班长刘志刚洗漱完毕,泡上一杯绿茶,挎上腰包,就出家门了。这一天,他要开上那辆大客车,接送住在河东的教职员工上下班,往返80公里。晚上七、八点回家是常有的事。
如此而已,早出晚归,冬去春来,这条路他已跑了二十年。二十年,行程5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14周;二十年,他也由一个年轻小伙子步入中年。
队里来了退伍兵
1983年,学校汽车队来了一位退伍军人,早听说小伙子在部队练就了一身本领,带上眼罩,不用千斤顶一分钟内就能完成汽车轮胎的卸装。此人叫刘志刚,时年23岁。
来到学校后,刘志刚当上了一名小车司机,为学校领导开车。当时,车队条件艰苦,车辆少,几个校领导共用一台车,年轻的他为王淀佐院士、左铁镛院士、何继善院士等校领导开过车,院士们对工作的投入和严谨深深影响着这位年轻人。
1990年,学校为了方便部分住在河东的老师上班,设立了一条班车路线,接送这些老师上下班。这条线路有四“最”:最难走、最长、最堵车、最多站点。队里的司机都不愿意跑这趟车,队长将目光投向了刘志刚,他二话没说,毅然答应了。
自此,每天早上六点半,刘志刚从车队准时发车,把沿路的老师接到学校,下午五点十分,又准时从本部车队出发,送老师们回家。寒来暑往,转眼已是二十年。他打趣地说,我每天在长沙湘江两岸一日两游,目睹了长沙的巨变,也见证了市内交通的拥堵。
多年后,一些老师问起他为什么当初选择开这趟车,还坚持这么多年,他回答说:我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不着家的“兵哥哥”
刘志刚的妻子王敏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一名职工,说起刘志刚的不着家,她开玩笑说可以开一个“控诉会”。但当她从老师和同事们那里,听到夸赞刘师傅的车技和为人的时候,当她看到刘志刚领回来的技能比赛奖、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证书的时候,苦在嘴边,甜在心头。
2000年8月,刘志刚被学校派往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行政服务局工作,负责采购任务。那一年,母亲重病住院,小孩还小需要照顾。妻子王敏打电话希望他能回家,刘志刚哪能丢下工作啊,他一面安慰爱人,一面鼓励母亲,同去的几个同事要他回家看看,他也只在母亲动手术时回家陪了4天,就匆匆北上了。他跟爱人说,我们在那里工作的只有4个人,每人一份工作,缺一人就是给其他同事增加了负担,我得回去了。
王敏清楚:当一名职业司机就意味着他的生活不规律,不能正常休息,家庭只能为工作让路。同样对工作负责的她也理解了丈夫的心情。
这一年,他被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行政服务局评为先进个人,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每年的迎新,是刘师傅和他的弟兄们最忙最累的日子,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看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新生和家长们,刘师傅打心眼里高兴,他告诉弟兄们:我们是在第一时间迎接新生和家长的人,代表了中南的形象,就一定要像迎接亲人一样,让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满意。三天的迎新,家属们形容他们是出了家门,进了车门,24小时连轴转。每天从火车站到学校要往返十多趟,接回近万人次的学生和家长。看着新生和家长大包小包拎着,刘师傅会上前搭把手,当起搬运工;遇到家长问路,他又临时当起了导游;吃饭、上厕所都是快速解决。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再硬朗的人也会有疲乏、耳鸣眼花的时候,抽支烟、含参片,提提神,继续“战斗”。
车队队长唐建良说:做一名司机不难,难就难在能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刘志刚为我们车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一辆车 一面旗
有人形容司机的心态:“三年如虎,五年如狼,十年赛过老绵羊。”自从开上了大巴,刘志刚打交道的人多了,与社会打交道多了。车内,是高校的教师,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对工作的热忱和执着,常常让刘志刚敬佩;车外,是车水马龙,别车、错车、堵车,也磨出了他的好性子,他学会了忍让,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东塘线路班车上有三十多位老师,他基本上都能认出来,而且知道他们要下车的位置。有时,一些老师因为劳累在车上睡着了,他会提醒下车。遇上下雨的天气,他又会把班车直接开到老师们上课、上班的地点。
2008年冬天,湖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天气,路况恶劣,车辆无法运行,车队几乎陷入瘫痪。为了确保老师们能正常上班,刘志刚提前半小时从学校出发,冰冻的路上看不到一辆车,偶尔遇到的也是出现了故障瘫痪在路上的,长沙城显得异常宁静,刘志刚小心翼翼地开着他的大客车缓慢地行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通过了湘江,早已等候在路上的老师们,看着刘师傅开来的车,惊喜万分,像是迎接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家的路上,他又尽量多送老师们一程,一位退休教师下了车后,刘师傅搀扶着他,将他送到了家门口。
乘坐刘师傅车的许多老师还记得:十多年前,刘师傅开过的第一辆大客车,车号为007。这辆车每天最早迎候在路边,车内最干净,老师们最满意。那时候,007似乎成了刘师傅的代名词,老师们说:“007开车最平稳,”“坐007最有安全感”。之后,又有“546”、“746”,这些车牌号被定格在许多老师的记忆中。
班车上,老师落下提包、手机之类物品的事时有发生,刘志刚费尽千辛万苦也要寻到失主。去年的一个下午,刘志刚班车回队后,在车内打扫卫生时发现一个钱包,内有几千元现金和银行卡,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失主。
司机班9个同事称兄道弟,班长刘哥对他们细心体贴,关爱有加。兄弟们生病了,他第一个知道,主动代班。一次,一位同事身体突然不适,不能出车,正碰上刘志刚出车回来,他饭也顾不上吃一口,马上代班。他还经常到修理组,与维修师傅交流,如何使车况达到最佳状况。跑湘雅线路的李曙光师傅说,刘哥就是他们的GPS,哪里堵车了,哪里在修路,他会准确地在第一时间向他们发出信息。
今年,刘师傅跑起了本部到铁道线路,这趟车虽然距离比原来近,但一天要往返5趟,而且坐车的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按学校规定,这趟车是专门为老师开的。一些学生不理解,刘师傅耐心给他们解释,并答应他们,在保证老师有座位的前提下,适当允许学生上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们理解了。
后勤集团ISO系统报告:几十年来,刘志刚无一次投诉、无一次事故发生。他也因此曾多次获得学校交通安全先进个人,长沙市西区交通安全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学校综合稳定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后勤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记者慕名坐了一次刘师傅的班车,见到这么一番情景:老师和学生依次排队候车和上、下车,师生们会很礼貌地主动与刘师傅打招呼,刘师傅则一脸和气与微笑;汽车行驶中,加油、刹车、升挡、降挡,一切都是那么娴熟和平稳,一切是那么的详和。坐在车上,不会感觉他是一个操作者,而是一名引领者。
一辆车,一面旗,刘志刚以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师生们的信赖与尊敬,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