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一群人 一份情 一件事:记中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群体

来源:关工委(离退休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4日 作者:郑永平 张思纯

在中南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育人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都已经退休,大多数年已古稀甚至步入耄耋之年,但无论他们曾经是什么身份,都坚守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深爱,以几十年积淀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倾心竭力、倾情关怀帮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他们,就是中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群体。

“关心下一代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值得奉献一辈子”

在中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有很多矢志不渝的开拓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放弃颐养天年,却心甘情愿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为了党和祖国大业的接班人默默无闻奋斗着、奉献着。86岁高龄、67年党龄的老八路杨和荣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84年,当河南安阳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春风吹来,老红军朱国栋和现任校关工委顾问的杨和荣就坚定地认为,“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千秋伟业,是高校老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奉献一辈子”。他们从给铁道中小学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开始,经过不懈努力使原长沙铁道学院于1989年较早成立了关协,杨和荣担任常务副主任,并使铁道关工委工作名扬铁道部和湖南省。2002年,75岁的杨和荣老当益壮,又担任了10年中南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10年里,他和上班族一样无论酷暑严寒,每天早出晚归赶班车。在他的时间表中,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寒暑假、节假日,老伴说他“比在职时还忙”,同事们则说他是“拼命三郎”。靠着“铜头、铁嘴、蛤蟆肚、飞毛腿”精神,争取党委重视、部门支持,实现了“四有”——有位置、有队伍、有经费、有办公场地设施,营造了有利环境——促使学校设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筹资80多万元;组建宣传报道组,创建关工委网站,联合宣传部门利用校园媒体等大力宣传关工委工作……。通过多方面努力,学校形成了400多名骨干队伍、1800多名“五老”参与,现职领导“搭台”、众多老同志“唱戏”的格局,创造了以“三员三导”为特色的工作品牌,受到部省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推广,为学校赢得近20项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他自己也10多次获得部省级先进荣誉。

龚竹青,退休老校领导,博导,2010年5月接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有着鲜为人知的家庭诸多实际困难。退休后他很想好好休息照顾家里一滩事,因此当学院科研组以5万元年薪请他参加课题研究和协助指导研究生时,他婉言谢绝了。但当校党委领导请他“出山”时,他却选择了以大局为重,欣然接受并用心干上了这份清贫又啰嗦的工作,他说“关工委工作是培养接班人的大事,值得我们这些老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他秉承一贯勤勉务实的作风,“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经常下基层参加活动、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在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中,很多二级单位邀请他参加,但这些活动往往是晚上或周末,好几次他一天要赶3、4个活动。这对于家里一把手、还要照顾家人的老书记来说,确实带来一些麻烦,但他总是克服困难,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鼓舞士气、推动工作。从做科研到做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在专业上无疑是一个大转换。70岁的老教授拿出搞科研的钻劲,一门心思学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和关工委工作理论、知识与方法,只要有空就是看这些书籍,边学边记边思索边与人讨论,很快就成了内行。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干一件事就扎扎实实干好。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他狠抓创“五好”关工委工作,亲自制定细则,加强指导督查,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2011年12月,他带队奔波于各校区,对初评入围 的9个“五好”关工委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现场考核评审,有力地促进了抓基层、打基础,全校关工委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中南大学还有许多这样情牵下一代勇于挑大梁的老干部。老校领导常显宜,在担任离休支部书记的同时,2001年又挑起了学校关工委副主任和湘雅校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重担。在以德育人中,他常抓不懈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湘雅精神,每年新生入学请老院长讲湘雅精神,请校区关工委副主任、湖南省南泥湾精神讲师团的江照林作弘扬南泥湾精神报告。76岁时,他率领4名关工委老同志专程奔赴延安和南泥湾实地学习、亲身感受,回后历经9个多月的努力,于2008年出版了《弘扬延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读物免费发给医学生。他还带病(其中第二次赴湘西前手肘严重烫伤,时值盛夏,为防感染,7天调查中没洗澡)与关工委4名成员三赴湘西,历时32天,行程6100多公里,走访46个市县乡镇医院和市卫生局等医疗单位,开座谈会20余次,访谈250多人,编著《湘雅学子在湘西》,作为医学生医德和成才教育的补充教材,很多同学表示读了该书深受教育启发激励。

李松仁,一位14岁参加革命,在朝鲜战场光荣负伤,有着教授、博导、知名专家等众多头衔、荣誉和丰富人生经历的学者型老干部。原打算离休后与同学的老伴一起上省老年大学,重温当年同学生活的乐趣。但没等离休,2001年学校党委下文任命担任校关工委副主任兼校本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尽管有悖初衷,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理由很简单:教授可以退休,共产党员永远没有退休。除了具体负责校本部21个二级单位关工委的管理工作外,李松仁还身兼数职——被学校聘为教学督导员、专家组成员,担任所在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党建顾问、党建组织员,能源院的马列辅导员,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专职”关心下一代志愿者。他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他是颇具影响力的资生院关工委工作品牌《焦点论坛》的创始人和始终不渝的推动者。2010年,为了讲好主题为“钓鱼岛主权归属与中日关系”的《焦点论坛》,他足足花了7天时间精心准备,从图书馆、网上、史料中查阅大量翔实的资料,甚至找到了1893年慈禧太后将钓鱼岛赏给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的诏书,使同学们由衷信服,回归理性。76岁的李松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为了使有限的精力最大限度用在做好关工委工作上,2011年他谢绝了学院一份课时费300元总课酬为3.6万元的培训班授课,当周围的人甚觉惋惜时,他却平静地说“我是党员,不能因为钱多影响关工委工作”。他带领所在的资生院关工委老同志主动配合院党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使该院关工委工作多次荣获先进。

“只要我还爬得动,就要把关爱学生的工作坚持下去”

在这些“五老”身上,人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他们对关心下一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担当以及由此迸发出的大爱。

李传秾,91岁高龄,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普通高校优秀教学终身成果奖”的老教授,做了20多年关工委工作,他的事迹让很多人感动。他有着曲折的人生和入党经历,仍不改“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2000年,李传秾患前列腺癌做过手术,近几年,前列腺疾病造成大小便常常失禁等很多困难,他还患有其他多种疾病,特别是腿病使他行走困难。他长期担任多个学院的马列辅导员和党建组织员,坚持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谈心。2010年,组织上考虑他的身体情况,没有再让他担任特邀党建员和马列辅导员,但李传秾仍恳求让他在家里继续工作,他说“只要我还爬得动,就要把关爱学生的工作坚持下去”。他还给自己定下了每年与100名左右党校的学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座谈或个别谈心的任务。2010年,90高龄的李传秾在家里与8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或集体谈话。2011年尽管身体更差,仅下学期就3次住院,他仍然接待了6批学生共44人,还总说“我还做得不够”。

集“五老”于一身的知名专家、81岁离休干部孙材江也是名关工委老战士。多年前就说“我现在丝未吐尽,蜡烛尚在燃烧,愿将余生所有精力倾注在年轻人的培养和医学事业的微薄贡献上”,80岁生日时又作诗明志:已逾古稀又十年,不服耄耋仍争前,形体虽衰气犹盛,蜡炬犹燃蚕未茧。并在这一年决定,拿出病室近年发的查房劳务费和部分个人积蓄,每年奖励四名优秀年轻医护人员,以此激励青年医务工作者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技。近年来他陆续辞掉了多个学会负责人与编委会主编的兼职,只保留了省关工委常委和院关工委委员等三个兼职,他深情地说“对这项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

90岁高龄、65年党龄的黄建平常被人误解为“抠门”,舍不得吃穿,家具是几十年前的。但黄老捐资助学却慷慨大方,离休后30年省吃俭用,累计捐款60多万元帮助家乡办教育,资助贫困大学生。当看到家乡的小学校舍成危房无钱维修,他倡议成立校友会,到处奔波联系筹集资金,在10多年里共筹资近300万元,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中、小学各一所,建起了5栋新校舍,一座涵盖礼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的四层多功能教学楼。为抵制赌博盛行,净化育人环境,2010年他又与校友会、关工委和老联会共同动员乡贤集资,帮助政府建起了一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他还11年连续捐款共30多万元请家乡中小学设立书法、作文奖,出版“希望”和“育苗”校刊,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素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赞扬黄老是“‘五老’的杰出代表”,“众口皆碑、难得的好乡贤”。2009年,黄老又每年从离休费中捐出5000元资助湘雅医学院2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读完5年大学毕业。他说“我们粗茶淡饭就可以了,省下的钱用作支持教育事业,很值得”。

这些“五老”不仅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同学们生活中的贴心人。说起老干部周锦祖,周围的同事就说“他好像就是为工作而生,越忙越有劲”。在担任退休党支部书记、校区关工委副主任,3个二级单位党建员、马列辅导员等多项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担了全校学平险的主要负责工作10多年,从动员投保、起草保险条款、编写培训资料到具体指导实施、理赔。每年投保学生有3、4万,理赔案有几百甚至上千个。为了最大限度地给同学争取合法权益,对大案、疑难案件,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与保险公司反复交涉,最多的一次从河西跑了5趟河东的保险公司,靠着磨劲、韧劲,他为10多位已被保险公司拒保的同学争取到理赔,使受益的同学深为感动。为了节省时间多办事,71岁的周锦祖每天都是骑着单车奔波,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他两个女儿都在广州工作,条件很好,希望父母每年去广州多住些日子享享清福,老伴也不想他太累,可周锦祖心里挂着学生总也呆不住,他说习惯了与年轻人在一起,感到愉快充实。他有句口头禅“关心小一辈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

有着丰富革命工作经历的78岁老党员、老教授欧阳周也是位执着的老关工,多年担任文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马列辅导员。近几年他家庭连遭不幸,女儿去世、家里被盗、老伴连遭打击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而他自己身体也多病多次住院。老教授把痛苦深埋心底,仍然满腔热情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关工委工作,对各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牵头建立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带学生去基地做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文学院优势,精心指导策划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办刊、编排话剧、征文、演讲等多种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其中,入心入脑入行。欧阳老师的儿子在一家出版社负责某一刊物的漫画编辑,看到父亲太辛苦,多次与父亲说,你只要为漫画简单配几句话就可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不理解父亲对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为什么这么投入,老教授自豪地回答:“我做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回报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没有想到退休后还能回到课堂,还可以与学生们在一起,真是太幸福了”

在这个“五老”群体中,有很多离退休教师干部一辈子从事教育,对课堂、对学生有着天然的情愫。关工委集聚了这样一批老年精英,他们以特邀党建组织员、马列理论辅导员、教学督导员的身份继续将知识、经验贡献给下一代。文学院关工委委员,从美国归来的王子萍教授说“没有想到退休后还能回到课堂,还可以与学生们在一起,真是太幸福了”,说这句话时她满脸的开心。

71岁的老教授丁文裔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校讲台上站了20多年。从学校党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后,一直延续着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辛勤耕耘。除继续被聘担任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员和班导师外,还一直担任校关工委马列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被学工部聘为大学生马列辅导员,被两个学院聘为特邀党建员。如下一组数据可简单描述丁教授的一部分工作量与成绩:在党校,每年不少于70多学时的讲课,批阅300多篇心得论文,审查近2000多篇课堂笔记,甚至连错别字也给予纠正;2011年,评阅作业600余篇,参加学生动员、总结、讨论会8次。每年与100多名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谈话。2010年他联系的学院42名保送研究生中,党员有30人,占71.4%;近六年来经他谈话的预备党员100%如期转正,95%以上的积极分子被发展为党员。像丁文裔这样尽职尽责的老党员还有很多。

从2000年就受聘担任教学督导工作的秦醉霞、刘世勋等多位资深老教授已经在这个岗位奉献了11年。73岁的刘世勋担任了11年本科生教学督导组组长,同龄的秦醉霞是研究生培养专家督导委员会负责人,他们担子更重、更辛苦。不仅自己带头多听课,还要花费很多时间考虑和落实做好全组的工作,课后要及时与每位督导交流分析听课的情况填写听课表,将意见反馈给青年教师;每学期末要汇集每位督导的小结,归纳提炼写出总结。这些总结有个共同点——非常详实,没有套话、空话,用具体事例和数据说话,有客观分析、经验总结也有问题指出分析,有中肯建议和具体改进措施,他们曾就督导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带普遍性、方向性的问题写出过多篇建议、报告和论文提交给职能部门。2009年,刘世勋曾将收集到的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评价用顺口溜形式归纳为《我们喜欢》与《有点遗憾》。刘教授还连续参加了学校六届“三十佳”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当评委,写综合述评。

......

还有已经去世的离休老干部王守均、马效云等等,都曾经担任学校关工委领导工作,为关心下一代矢志不移,呕心沥血。还有更多的老干部、老教师,用各种方式热情参与到关爱青少年的活动中。正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这样的老年志愿者弘扬着“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励精图治,奋勇开拓,推动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创新突破,又好又快发展,也构成了学校育人战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