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汉文:献尽身心“不老松”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 作者:唐夏 王玉林
每周星期四,在湘雅二医院专家门诊楼里,一位身材高大,慈眉善目的长者在这里坐诊十多个小时,患者向他倾诉着病痛,他边记录边询问,一会切脉,一会听诊,一会拿出身边的一本被翻得起皱了的医书给患者看,耐心地解释着。他的病历记录和开的处方都是正楷,每看完一个病人,他都会目送。
老人今年八十八,长期从事内科学,专攻代谢内分泌学、医学遗传学和临床营养学,从医从教60余年,自诩湘雅二医院一棵“不老松”。老人名叫伍汉文。
(伍教授给患者看病)
设在别墅里的展览厅
长沙郊外,“山水南雅”小区,一座“文海书楼”小别墅引人注目,门联为:“无怨无悔无奢望 做自己应做之事,求真求善求美好 攀人间未攀之峰”,这就是伍老先生的家。
走进门,一楼一间约二十多平米的会客厅陈列了伍老从入学到工作的各种荣誉和书籍,有保家卫国的军功勋章,有呕心沥血的长篇论著,还有硕果累累的奖章证书。老人说,之所以搞这么一个展厅,有三点意义,一是感谢党的培育以及亲人、同事、同学、学生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二是留存资料,教育后人,希望年轻一代能传承湘雅文化和精神;三是希望能增加社会对医生的了解,减少一点误解。
1925年,伍汉文出生于香港一个医学世家,小学就读于广州,抗日战争时期,他带着年幼的弟弟长途跋涉,经粤、湘、黔,考入内迁在贵阳的湘雅医学院,在这里,他勤工俭学,发奋读书,内科学成绩与实践均获第一名,获得张孝骞博士纪念奖、金星奖。
1950年6月,这位医学高材毕业生没有去医院工作,也没有回香港。当时,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他毅然决定参加抗美援朝,培训军医,救治伤病员。1953年,他荣获军功,载誉回归湘雅。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湘雅。
大厅的展柜里,珍藏着一套银器,老人说这是“最名贵、最真情”的礼物。银器的一旁,他用正楷写上“永远不忘湘西同胞的情谊与鼓励”。因为,这里凝聚了他的一段永恒的记忆,文革期间,有着海外关系的伍汉文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已是副教授的他被取消城市户口,举家迁往怀化市会同县,务农为主,兼做村医。当时,他有好几个选择,其一就是回香港,投奔亲友。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写下“少小离乡终不悔,岳麓潇湘是我家”的诗句以铭志。
(伍教授学生时代的英文笔记)
建立省内第一个职业病学科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粉尘危害成为“健康杀手”,逐渐增加的职业病引起了伍汉文高度警惕。
在水口山铅锌矿,伍汉文7次下坑道深井,考察车间的污染,查看采矿现场,发现粉尘中铅锌含量远远超标,他就给工人体检,做化验。在证实炉前工都有铅中毒时,他心急如焚,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发现乙亚胺四醋酸二钠钙最有疗效。但当时此药奇缺,他和医院药剂师又连夜加班赶制药物,先在自己身上试用,再给中毒工人用,工人们很快康复。此后,他又研制出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以及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空白。
1985年的一天,他到湖南宁乡灰汤疗养院探望患病的妻子,发现镇上一位驼背跛脚的村民,连忙上前打听。原来,这是一位有多年骨痛、肌肉抽搐的患者,且祖辈均有类似病症。心想,这可能是一种地方性疾病。
第二天,他挤出时间逐户访问,后来又带来医疗队专门调查,果然发现了地氟病。他用钙镁维生素D治疗,很快使氟中毒病人康复。还引导居民打深井水,改善饮食习惯,成功遏止了困扰当地千百年的“温泉病魔”氟骨症的蔓延,并据此完成了《地方性氟中毒钙镁制剂预防疗效研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经他倡导建立了省内第一个职业病学科。
开创糖尿病防治新纪元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外医学家徘徊在糖代谢紊乱研究中,对糖尿病人中日益增多的骨折和各种并发症百思不得其解。一次,伍汉文得知自己敬慕的一位老师弯腰系鞋带时竟发生了股骨颈骨折,他琢磨,糖尿病人的无机盐代谢是否正常?于是,他开始尝试研究糖尿病人的钙磷代谢情况。
为了准确了解病人24小时内的进食量和大小便排泄钙、磷等元素情况,伍汉文每天收集病人的大小便,以测量病人食入吸收和排泄的钙磷等元素是否处在平衡状态。那些日子,他常被恶臭熏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通过对数百名病人和120多名正常人的钙磷等元素测定分析,他发现钙磷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糖尿病人骨质疏松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整整l5年,伍汉文围绕这一课题,写了30多篇学术论文,揭示了糖尿病患者钙磷丢失的机理和规律,从而在国际上最早创立了钙磷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发生多种并发症的根本性原因的新学说,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开创了糖尿病防治的新纪元。1992年,他和团队研究的《糖尿病无机盐代谢失衡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授予糖尿病研究的国家科技奖。
从糖尿病钙磷代谢研究入手,伍汉文对骨质疏松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部省级有关骨质疏松的研究课题10项,创建了内分泌实验室,创立了湖南省第一个代谢内分泌学科,并使之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成立了代谢内分泌研究所。这一切让国内外同行为之瞩目。他本人也因此屡受嘉奖。2003年,他获得全国独一无二的“骨质疏松特别贡献奖”。 2009年,他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和糖尿病学分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2011年,已是86岁的伍汉文被授予“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殊荣。
遗传学的儒雅斗士
伍汉文不仅在内分泌学科上颇有建树,其他领域也广为涉猎、有所造诣。还是青年医师时,他就在结核、呼吸、心血管、传染、消化、血液、遗传、营养等10多个学科领域发表过学术论文。1956年他还着手原子医学研究,并在两年后成立核医学教研组,为我国核医学的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医学界刮起一股否定遗传学之风,我国的遗传试验学研究也受到影响,遗传学实验室纷纷关闭。伍汉文却在临床上发现了不少遗传性疾病,他在1959年第6期的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家族性嗜酸性白血球细胞增多症一例》的论文,抨击了否定遗传学的风气。之后,他又致力于血友病等其他遗传性疾病的诊疗,发表了多篇论文。
他的工作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遗传学专家的赞扬,湖南医学院随即在全国率先恢复了遗传实验室。他与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卢惠霖、夏家辉等教授共同研究,从临床上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典型的遗传性病例。
“80后”的不老情怀
伍老喜欢写诗作文,曾被文艺界与出版界誉为“爱国杰出诗人”。他的每一段生活经历,都以诗作证,抒怀表志。参加抗美援朝时,他慷慨陈诗:“班超投笔男儿志,浴血沙场耀九州。”湘雅二医院建院50周年,他以十几首诗词表达爱院情怀,“国强院盛为恒志,献尽身心不老松”。
伍老喜欢人文学。2003年,他发表论文《和谐论》,从人文的角度探讨疾病的规律,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特等奖,教育部所属机构授予国际金奖,载入《国际优秀新学术文库》向国内外发行,30多种书刊全文转载,影响深远。
伍老还喜欢数学。1637年,法国人费马提出“费马大定理”,300多年来,无人用普通数学给出证明。1941年,还在读初中的伍汉文就对此产生了兴趣,他用几何、三角和代数学解决此题,因时逢抗战,未能发表。后专注于求学、行医,这事也就搁下了。退休之后,他再回忆研究,写出了《费马大定理用较简易方法证明》发表于《探索之旅——改革与进步,发现与思考》,立即引起学术界关注。2006年,世界文献传媒出版社授予他“国际优秀论文科研学术成果探索奖”。
2004年3月10日,是伍老80大寿,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谢内分泌学界专家、学者以及他的学生来到他身边,祝贺他高寿。他兴奋地对周围的人说,“我现在是80后,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席话,引来满堂喝彩。
如今,伍老除了出诊,其他时间都与他的同事一起查房、会诊、审稿、写论文,或写点小诗。每次坐诊后,他的双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有时甚至一只脚穿40码,另一只却要穿43码。有人问他“一天看这么多病人,累吗?”他坦言,“不累!常做好事,自然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