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柴立元:淑质贞亮 英才卓砾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1日 作者:范琳 徐琼玉

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走出冶金馆,梅雨季节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眼前碧绿挺拔的香樟树、微波粼粼的观云池水似是虚幻,此时大脑里依然是柴立元院长那简约整洁的装束、淡定从容的姿态以及真诚质朴的气质。正是这一个小时的交谈,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何为“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淑质贞亮 知恩为善

柴立元出生在江西一个贫困的农村,十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家里七个孩子全靠母亲一个人养活。他说:“虽然那时候家境比较困难,但母亲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父母那样让孩子回家劳动挣工分,而是坚持让我读书。”从小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学会了要知恩图报、以善待人。所以,他给女儿取名“翊”,有帮助他人之意,要求女儿品行端正,与人为善。

柴立元带领的科研团队有七十余人,其规模之大在全校甚至全国都颇有名。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每天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团队里的王老师说:“可以用两个加法算式来形容柴院长的勤奋,那就是‘五加二’、‘白加黑’。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事实:周一到周五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甚至周六周日你都可以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李老师也忍不住说:“像柴院长那样拼命地工作,我们年轻人可能都受不了,大家都很担心他的身体。他的夫人也劝我们平日里要多拉院长出去运动,但是他手上堆积如山的工作常常让这样的打算成为泡影。”

大大小小的奖章、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以重金属污染处理为主的环境工程响当当的牌子,为什么柴立元还要这样拼命地工作?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在柴院长那里,他给了我们答案。

“身后有那么大的一个科研团队,如果项目进行不下去,这个团队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些企业就会因污染过度而停产,那企业的工作人员就要面临失业,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影响政府的工作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说到此,柴立元的表情有些凝重,“我之所以能上大学,除了感谢母亲的辛劳培育,还要感谢国家的政策,要不是改革开放,家里承包了自己的田地,有了经济收入,那我可能也上不了大学。”

在团队里,柴立元是大哥亦或是父亲,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作为标杆。陈博士说:“柴院长虽然在工作、科研上很严谨,但私下里却非常和蔼。一次我生病了,他不但给我钱让我去看病,还亲自上医院看我。科研上,他要求我们要细致、严谨,多看文献、多探索。生活上,他很关心我们的健康,每半个月就组织我们课题组出去打球。”

换位多思 诚信为国

对于柴立元来说,苦难是一种财富。儿时艰苦的生活不仅让他养成了一种淳朴、善良的品格,还教会他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教会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先想到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坦言,自己曾一度认为在校的大学生思想很不成熟,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一次偶然的出国旅行彻底改变了这个成见。

几年前,柴立元出国时顺便去看望一个朋友的孩子。以前,一直觉得这个孩子虽已上大学,但是接受社会的磨砺很少,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很不成熟。当他看到那个孩子一个人在国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异常老练时,他印象里稚气未脱的形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柴立元不再低估大学生的思想与能力,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做学生也不容易,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学生们的支持,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柴院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老师在做科研项目时,也应该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为什么许多老师拿不到科研经费?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去考虑政府和企业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同样,大学生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就业时立于不败之地。”

谈起他们科研项目的应用实例,向来谦虚低调的柴立元显得异常兴奋。他回忆说:“有一次,一个企业因重金属污染严重即将关闭,企业老板焦急地找到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挽救奄奄一息的企业。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将废水处理技术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应用中,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还解决了企业几千员工的饭碗问题。”

科研上,柴立元一直抱着严谨求实、诚信为国的态度。团队的王老师对我们说:“曾经有家企业老板对柴院长说:这个项目只要做出结果即可,不必太在乎过程。柴院长听完掉头就走,说‘我们宁可不做。我不能作假,作为中南大学的老师绝不可能作假!’”

“正是政府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平台,我们的研究才得以立足国家科技的前沿,这就鼓励我们科研团队要换位多思、诚信为国。因此,一个科研团队的定位不是在于赚钱,而在于通过产业推广技术,从而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英才卓砾 规划领航

作为学科的带头人,柴立元十分重视规划和目标。他常说:“规划就像路线,能够让人有条不紊地前进;目标则像灯塔,在前方为你导向。”

有一次,一家企业因严重的污染问题面临倒闭,柴立元和他的团队为这家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份详细的规划,最终使这家企业奇迹般的“重生”了。他告诫本科生:“就算不喜欢自己正在学习的专业,也不应该因此荒废了学业。作为本科生,应该站在对自己十分了解的基础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将来要从事的事业和要走的人生道路。在做大学四年规划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你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你的规划最好能细致到每一年做什么,为了专业知识的完善该读哪一本书,这样才能使你更好地往前走。”

做科研一般都会遇到两类难题,一是如何创新,二是如何排除现实环境中的变化因素,将实验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当然,柴立元做科研也不例外。九十年代,他和团队一起到日本名古屋留学,在做一项探索实验时,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将金高纯度地从其他废料中提炼出来。大家苦思冥想之后仍然找不到答案。吃饭时有人突然想到一个可行的方案,整个团队顿时兴奋起来,一群人在街上大声呼喊。第二天,却失望地发现该方案除了金,其他一些金属杂质也跟着跑了出来。为了不使国家投入的财力、团队投入的心血付之流水,他们背水一战,并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遇到困难时,虽然你很累,很想放弃,但是科研永远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背后还有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国家的期望,因此,你只能背水一战。而待到成功之后,失败时的痛苦便会转化为值得回忆一生的记忆。”也正是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蜕变和磨砺,柴立元和他的团队才能为环保事业继续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