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罗湘杭教授:我只是在做喜欢的事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5日 作者:姜新 王长慧

罗湘杭教授,个子不高,39岁的他,仍长着一张娃娃脸。初见之下,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罗教授发表的SCI收录论文20余篇, 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这些令人钦佩的成绩,罗湘杭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我的坚定源自母亲

做学问,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条漫长、艰辛、充满荆棘的道路,而这一路上陪伴他、鼓励他、支持他的力量,均来自于自己的母亲。

罗湘杭很小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他在桃源,吃了不少苦。但是,母亲对此从无怨言。虽然罗湘杭调皮捣蛋,却有不错的资质,从小,母亲就对罗湘杭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并寄予了厚望。

当谈起在学医的道路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罗湘杭回忆道,那是1990年高考,罗湘杭发挥不理想,考上了衡阳医学院,当时感觉前途一片迷茫。高考结束后,正值8月酷暑,母亲就带着他来到了当时所属的湖南医科大学,“母亲提着两桶沉重的黄豆,在这个一人不识的偌大校园里,她满校园地到处找人问,是否能到湖南医科大学当旁听插班生。”几天转下来,她提的那两桶黄豆根本没人要,更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理解罗湘杭母亲提出的这个‘可笑’的请求。

“我从母亲的眼中,第一次读懂了坚定,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走在校园里对我说的那句‘任何事情都不要去轻易放弃’。五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自从那个夏天以后,母亲提着黄豆奔波的身影以及眼神中始终不曾消失的坚定,深深烙在了罗湘杭的心头,一直伴随着他,鼓励着他。“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

成长道路上的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罗湘杭来说,他成长道路上的伯乐就是他的硕士生导师姜希望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

和罗湘杭老师的交谈中,每每提及这两位导师,他的话语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姜希望教授是罗湘杭的硕士生导师,罗湘杭说,从考上姜老师的研究生开始,他就非常器重罗湘杭,并且从心底里希望罗湘杭能有个好的前程,“他总是希望我能走出去,有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呆在他身边。他总是希望我能做得更好一些。姜老师的期望给我很大的动力,总觉得自己只有不断地向前发展,才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如果说姜希望教授是罗湘杭坚持不懈往前走的力量,那么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营造的自由、开阔的学术研究氛围,则使罗湘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我读博士是廖二元教授亲自点名招过来的,他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总是让我们充分思考和发挥想象之后再去深入探索。”这对罗湘杭的治学启发很大,对他科研的思路,以及日后的教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生缘分当珍惜

师之所存,道之所载。那些代代流传的师道尊严,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但是罗湘杭却更同意母亲经常对自己的告诫,“一定要对学生好,因为你自己也是从学生过来的。”

在罗湘杭看来,导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亦师亦友、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关系。说到这个,罗湘杭笑道:“我非常喜欢和学生聊天。”

罗老师所带的博士生告诉我们,他们对罗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随和与平易近人,“罗老师是一位不喜欢应酬的人,但是他愿意和我们待在一起,觉得那样更自然一点。我们课题组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而罗老师总是会提出许多新思想,新点子,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罗湘杭则相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高于弟子。他从来不去过分地驳斥学生的观点。他的研究生告诉我们,他会聆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然后让提问者详细阐述自己的缘由,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得到最多数人基本一致的观点。“做罗老师的研究生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他会给我们指定大致研究的方向,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他主张我们先自己动手,他说,只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阅读文献,思考研究方向,才能比较清晰地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具体细节。而往往在探究中,罗老师总会陪着我们一起讨论课题内容,让我们在启发中不知不觉地走上科学研究的轨道。”

学者须有大视野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罗湘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非常赞成研究者要走出国门,到美国的高等学府培训学习,汲取养分;每一次国际交流,都能带来深思与启迪。在交流中扩大视野,在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需要学者有大视野放眼全局,以不同的思路,寻找最优方案。

作为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的教授,在临床科研与工作中,他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大部分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都是西方人研制发明的。他非常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不喜欢日本人,但他非常佩服日本人,因为他们能够把一辆车、一部相机,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而想想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的是原始创新,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独立思考意识、逆向思维意识、发散思维意识,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精神和综合性素质,是衡量大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重要标准。“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中国人的原创研究,能被自己应用,开发出能使世界成千上万患者受益的药物。”谈及此处,罗湘杭老师动情了,我们能感受到一个青年人才心系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赤诚。

淡然恬静,注微致行,宽广自由,这就是罗湘杭的医者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访谈即将结束,从罗湘杭老师平静而坚定的眼神,我们知道,自从他走上医学之道,他就已经明白,科研与探索的道路是无穷尽的,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萧瑟,未来,他都会努力前行。因为,这是他喜欢的事情,他愿意倾注全力去做到最好。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