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欧阳周:坚守信仰永向党 海枯石烂不变心
来源:文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3日 作者:郑永平 姬欣欣
在日前我校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暨表彰大会”上,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此次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欧阳周教授:“在79岁高龄时,仍抱病完成《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手记》,教育部关工委领导亲笔写信说:‘欧阳周教授用一名老党员对党的信仰与忠诚,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不顾高龄酷暑,付出艰辛与智慧,令人十分感动。’”
年近80岁高龄的老教授欧阳周,是这次全校12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唯一的一位退休老党员。退休17年,他满腔热情、倾心尽力做好一件事——关心下一代。他当了7年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双督导;文学院成立11年,他担任了近11年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直至今年初因病重才卸任)、兼职(特邀)党建组织员、马列理论辅导员……;他还被聘为中共长沙市委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成员和桃花社区的“五老”宣讲员;步入79岁高龄时,他抱病4个月,呕心沥血,编写了《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手记》,该书是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17个重点图书音像课题之一,欧阳周以此向党的十八大献上了一份厚礼,表达了一位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赤子情怀。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关心帮助学生成才,报效祖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尽心尽力”。
1996年9月,欧阳周从教授岗位光荣退休。对他来说,退休并不是工作的休止符,而是转换战、老有所为的新起点。17年的退休生活,他放弃颐养天年的休闲,一直在忙碌着,不曾安享清闲。他被赋予了诸多新的“头衔”和“职务”——教学督导员、特邀党建组织员、马列理论辅导员、文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而这一切都只与一件事有关,即关心下一代,这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主旋律。尽管这些工作几乎都是打义工,他却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他带领文学院老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配合文学院党政,联合团学会、学工、研工办等部门,依托分党校、马列学习研究会、文学院学工网等社团组织和媒体,通过学党章、讲党课、报告会、座谈会、演讲等多种方式,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文学院以长沙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欧阳周老师积极组织、热心参与,和新党员一起去革命纪念地举行入党宣誓、实地讲党课,给同学们留下了历久难忘的印象。
他充分发挥文学院优势,结合中心工作,抓住重大事件契机,精心指导策划多项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办刊、编排话剧、征文、演讲等多种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其中,让同学们入心入脑入行。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欧阳周老师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知党·信党·爱党·跟党走”教育的极好机会,他主动根据党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关工委的要求以及学校、文学院党委的部署,结合文学院特点,精心指导策划、协助组织和主动参与了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10多项教育活动,对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尽善尽美,他热切希望同学们乐于参加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教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党内外同学在浓厚的红色氛围中,普遍受到了生动和深刻的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对党的热爱和信仰。这一年,欧阳老师到处奔波“赶场子”,不仅仅是文学院的活动,还有学工部、团委、社区也经常邀请他指导策划活动,作报告、当评委、作点评等,无论谁请他,也无论活动大小,欧阳周总是克服困难,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完成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欧阳周感到文学院有了发展的新机遇,关工委工作也有了新平台、新内容。他抓住时机,带领老同志发扬文学院所长,发挥特色,举办“文化·传承·发展”演讲比赛,引导同学们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一活动得到了“湖南共青团”网站的报道;他积极参与“春华山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大学生实践,不顾高龄,不辞辛劳,带领学生去基地做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原省委副书记谢康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是老年人中少有的“网迷”,经常上网浏览,看新闻、找资料、写博客、发微博,努力使自己不“out”,从而使关工委的工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有成效。他更是少有的校关工委网站和学生有关网站持之以恒的关注者,他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把宣传工作看成是推动工作、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知识具体实践的好渠道。为此,文学院组建了一支由较高写作水平者组成的宣传报道队伍,及时宣传报道关工委各项活动,形成了学院关工委工作的鲜明特色。2010至2012年间,文学院关工委在校关工委网、校新闻网、升华网、马列网、学工网等网站,共发表文章700余篇。其中国内主流媒体转载的稿件40余篇。
欧阳周长期担任文学院院刊《麓之韵》和院报《文人青春》的主审,在他看来,这一报一刊就像是他钟爱的孩子。他始终用心呵护培育,将其办成精品。他对每篇文章都仔细校审、修改,从题材选择、突出中心、文章立意、版面设计等方面悉心指导,使之越办越好,在校内学生刊物评比中连年夺冠。
近几年,欧阳周老教授家庭连遭不幸,最钟爱的女儿不幸去世、家里被盗损失严重、相濡以沫五十载的老伴连遭打击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而他自己也因身体多病多次住院。但这位坚强的老人把痛苦深埋心底,独自一人默默承受,依然满腔热情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随着年纪越大,身体愈差,他节奏更快了,休息得更少了,他常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抓紧不行”。文学院领导劝他好好休息,身体要紧,但他依然坚持。2011年,为了文学院争创“五好关工委”,他主动配合院领导,从方案制定到对照标准一一落实,各项工作始终亲力亲为。那时,患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高血压的他,经常要从家里行走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很多次在职老师下班了,他还在与秘书一起忙活,一直坚持了几个月。老同志的热情与精神感动了文学院领导,文学院党政克服经费困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工作得到评审组充分肯定,如愿以偿首批进入了“五好关工委”行列。
欧阳周老师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得到关工委领导和文学院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他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他多次被评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三员三导”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五老四讲”先进个人、岳麓区“五老之星”等。文学院马国荣副书记这样评价欧阳周老先生:“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与信念的坚持,欧阳周老师的一生不仅坚持了对党和教育事业的爱,而且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这个信念,可以说,欧阳老师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是他却把这件事做得精彩绝伦、无人能及。”
他常说,自己的身体有红色基因,血管里流淌着红色血液,有责任将这红色因子传承下去。
在欧阳周老师家的书柜里,存放着一张他最为珍视的聘书,那是学校党委组织部和文学院党委联合颁发的“特邀党建组织员”聘书。在他看来,这张看似薄薄的聘书却有着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养合格接班人、建设者的重任。
欧阳周老师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14岁就投身革命工作,青年时代在国家多个重要部门,从事机要、质监、巡视、统计、验收等国家高保密工作,这些特殊的经历,培养了他一辈子对党的深厚感情和无比忠诚。他常说,自己的身体里有红色基因,血管里流淌着红色血液,他有责任要将这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同时,他在北大求学时深受多位名家大师做人做学问的影响,深切领悟到做学问必得先做好人以及教书育人、以德育人的重要。面对当今青少年所处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他们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他常常忧虑和深刻思考,自觉要尽一份党员的义务,关怀青少年成长成才,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因此,11年前,当文学院党组织聘他为兼职党建组织员和马列理论辅导员时,他二话不说,欣然接受了。如果说关心下一代是欧阳周老师退休生活的主旋律,兼职党建组织员工作则成为他工作的“重头戏”。
文学院是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后成立的新学院。建院之初,文学院离退休老同志不多,欧阳周老师那时还兼有多个社会、专业学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及编书的任务。为了加强兼职组织员力量,配合文学院党组织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他请来当时学校最资深的党校教员、原宣传部部长秦醉霞和德高望重的原基础学院院长周锦祖担任兼职组织员,使文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从一开始就有高起点。
在党建工作中,他坚持将大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他始终认为,理想信念是人之魂、人之本,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将影响其一生,并事关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他常常深有感慨地讲起他的成长之路,有几个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少年时代引导他投身革命的尹如圭烈士;青年时代在山西兵工厂工作的全国劳模、炮弹大王甄荣典;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运动先驱帅孟奇等。在北大求学期间,季羡林、杨晦、吴组缃、曹靖华、翦伯赞等多位德艺双馨的大师给了他很多启迪,那样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他至今不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因此,他总是以长辈和老党员的身份与同学们亲切交流,饱含激情地讲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讲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学校优秀人物的故事……;他经常带领同学参观韶山、新民学会旧址、杨开慧烈士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实地作报告、讲党史、讲红色故事……,启发、引导、激励更多的莘莘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交往中,欧阳周老师很注意发现积极分子中的好苗子,循循善诱他们靠拢党、热爱党、信任党,热心指导、悉心帮助他们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在党员培养、发展环节中,欧阳周老师主动配合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教育,严格遵循发展程序,切实把好“入口”关。他一直担任文学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每次学院举办的关于“党的先进性”讲座上,他都会用心准备,为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导。近80岁的老人,他不仅经常亲自上场一连几个小时地为同学们讲演,在讲演结束后还与同学们真诚、平等地交流沟通,耐心回答同学们的各种提问,他诲人不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文学院的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一次演讲后,文学院第二党支部负责人苗嘉明同学大发感慨:“老先生的讲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幽默、诙谐,同时也蕴藏着很多大道理,给了我很大启发和鼓舞。我希望自己能以老先生为榜样,在通向党的路途中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
据统计,10年间文学院共发展新党员652人,且党员发展的质量有保障,经检查评估,学生党建工作各项指标全优,程序、材料、方法等均符合规范。而这些成绩中无不包含着欧阳周老师的用心付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所担负的使命,放弃工作无异于放弃我坚守的理想信念。”
2010年,为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厅[2010]2号),校党委结合实际下发了相应的实施办法,重新选聘特邀党建组织员。2011年3月,77岁高龄的欧阳周老师继续被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有了新的动力、新的使命。他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设定了新目标——不仅做好一名自觉的实践者,还要做一名积极的研究者、有力的推动者。从此,研究、探索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他选定的新课题。
为了深刻领会文件的内涵,全面、系统了解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准确把握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定位、职责、工作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果,欧阳老师找来中发[2004]16号、中办发[2005]14号等文件认真学习,从书籍、报刊、网络上广泛涉猎,充分了解党中央、教育部的精神,努力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从总结文学院的实践开始扩大到对全校其他二级关工委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好做法,好经验,这些经验荟萃和思考体会后来都被写入《手记》。同时,他借助于他山之石,指导文学院的工作,打造了包括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在内的许多亮点、特色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文学院关工委工作上新台阶,同时也为促进全校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经验。
2012年3月,当学校出版社找到欧阳周老师请他为迎接十八大召开选题著书时,老人首先想到的是选择与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有关的课题。经过网上搜索查询,他了解到全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本专著出版,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尽管直觉告诉他,选择这一课题是给自己出难题,但素来倔强、执着的老人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谈起为什么选择这一课题时,老教授充满感情的说:“首先源于感恩——感谢党的培养,让我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共产党员;感谢学校这块热土和指导教育我一路成长的领导、师长、同行,我想以这种方式表达我对党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其次,这一课题紧贴党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在高校尚属空白,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党做点有意义的事。第三,我和学校的许多老党员都身体力行了这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有感受、有收获……,希望能与全国高校的同行分享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手记》顺利获批成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课题之后,欧阳周老师在兴奋之余,更感到责任重大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书中内容牵涉面广,涉及的单位与人物多,有很多人需要逐个采访,工作量和难度非同一般。艰巨的任务对欧阳老师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挑战,已近耄耋之年的的欧阳老师本来就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医生多次提醒他不能太劳累。2011年为组织文学院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和争创“五好关工委”,他整整劳累了一年,严重透支了身体的健康。2012年春节过后,亲家不由他推脱,替他安排好住院。但一心想着工作的欧阳周老师,却以上半年事情太多为由拒绝了住院。
随着《手记》编写工作的进行,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首先,协助工作的几名学生有的毕业离校了,有的退出了,更多的是由于同学们的经历、认知与老一辈差异大,收集的素材未能体现主题和客观反映特邀党建组织员的境界和工作;其次,一些老同志谦虚不愿被采访,不愿写自己、谈自己;更为严重的是,欧阳周老师由于没日没夜地操劳和伏案写作,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已发展为尿毒症,肌酐高达780,不得不入院治疗。即使在住院期间,他仍然心系《手记》,常常打电话询问,构思文章、指导助手和学生工作。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他不顾医生的再三要求甚至警告“平日以保养、休憇为主,尽可能不要劳累,保命要紧!”,坚持要求提前出院,甚至放弃医生提出的必须做的肾透析,固执地等到《手记》交稿后才去做透析,因此这段时间哪怕是住院期间,他的肌酐也常常高达900多。他曾在住院期间,写下《病中感言》二首,用以自勉。他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所担负的使命,放弃工作无异于放弃我坚守的理想信念。”
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这位意志顽强的老党员,在如期优质完成文学院关工委上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还克服严重的疾病折磨,冒着高温酷暑、两度住院,在文学院关工委秘书等许多人的帮助支持下,一点一点,一篇一篇,坚持完成了这本书(其中他本人写作了18.6万字,修改了20多篇文章)。书中,他就如何做好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写出了8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总结。今年教育部《关心下一代》1、2期分别刊登了其中的两篇:《试论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角色定位》、《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手记》一书全景式展现了学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突出成效,颂扬了“五老”特别是特邀党建组织员的风采,总结、探讨了开展这一工作的思路、经验、方法,得到了教育部关工委领导的肯定,得到了湖南省、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和学校党委高文兵书记、校长张尧学的关怀,分别为该书作序、题词。
在各级领导和校关工委、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凝聚着我校广大“五老”心血、情感与付出的《手记》如期出版,欧阳周老师如释重负,感到格外欣慰,他觉得在晚年为党做了件有意义的事。不过,他为了这份献给党的厚礼,付出了身体巨大的代价,从那以后,他就完全靠着每月10次、3种形式的肾透析维持生命、基本的生活。
老教授的儿子在省内一家知名出版社任编辑,看到父亲太辛苦,曾多次与父亲说,你只要为出版社的动漫作品写几句简单的文字说明或担任社外审校书稿,就可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不理解父亲对这份没有报酬的工作为什么这么钟情,这么投入,老教授自豪地回答:“我做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个回报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欧阳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教导同学们矢志不移跟党走的坚定老党员,一位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的特邀党建组织员,他无愧于党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关链接
欧阳周,193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6月正式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5月由青年团邵阳市委推荐、邵阳行署文教科保送参加军事干校,正式入伍参加革命工作。中南大学教授,曾任原中南大业大学中文系教研室主任,退休后全身心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受聘担任中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督导员,文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特邀党建组织员,马列辅导员等,现任文学院关工委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