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老年合唱团:喜作黄昏颂 乐传湘雅魂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作者:郑永平

湘雅老年合唱团是一支由老校领导、老专家教授为主体组成的合唱团,团员平均年龄68岁。建团11年,合唱团始终坚持“同娱同乐、舒心健体、活跃生活、弘扬传统”的宗旨,活跃在校内外文化舞台和公益活动中,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老有所为”,获得多个奖项,享誉全校和海内外湘雅人。

在另一个舞台展现人生精彩

2002年3月,在离退休工作处的统一部署下,湘雅校区成立了老年合唱团, 50多位来自湘雅医学院和三所医院的离退休老同志加入。从成立至今,这个合唱团就彰显出她的与众不同。一是高龄,平均年龄68岁-71岁之间,最高年龄90岁;二是成员素质高,知名专家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多,前几年,此比例一直在80%以上;三是活动宗旨和内容独特,不仅仅求老有所乐,也重老有所为——以歌为媒,传承湘雅精神、传播湘雅文化。

在这个60多人的合唱团里,有10多位老校领导(包括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前),1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10多位获得国家特殊津贴、部省级劳模等荣誉,其中90岁高龄的省政协副主席、老院长徐有恒也是有10年“团龄”的铁杆团员。对音乐的喜爱,对老年文化生活的希冀,相似的经历,湘雅人的共同情结,使他们走到一起,同唱一首歌。

在学校的重视下,在离退休工作处大力支持和老年文体协会领导下,依托老年活动中心良好的环境,合唱团自身的努力,经过11年的建设,湘雅老年合唱团已经发展为成员稳定、团结和睦,自己热爱、家人支持、朋友羡慕、领导肯定、师生赞誉的老年文化团体。

建团11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合唱团的学习、排练、每年末的总结汇报会或联欢会、每年2-3次的团员自助活动,参与各级赛事、单位与社区公益活动,从不曾间断、停止。一些团员家住较远,路上耗费1个多小时,也从不迟到。比如,每学期的计划会明确学唱几首歌,一般都是四声部(含无伴唱);规定每周上一次课,请专业老师教唱并指导声乐训练。每期结束,一般要学习7-8首新歌,11年下来,已经学唱了近百首新歌。今年,他们从中精选了20首经典歌曲,刻制成枧频光碟,取名《歌声飘过二十年》,发给每位团员,自行练习、模仿和欣赏。

看起来,每年学唱十几首新歌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这些年龄大多在70岁以上、记忆力明显减退,大多缺乏乐理基础、表演技巧的老年人来说,却不是件容易事。他们要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唱歌技巧太多了——识简谱、唱准音、运用气息、学美声、学共鸣、看懂指挥、表演技巧……。尤其建团初期,遇到有较高难度的合唱名曲,大家都反映“曲好听,调难准,词难记”。虽然困难多,但是这些长期工作在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管理岗位的老师,养成了不怕苦、能吃苦的硬骨头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用合唱团的“行话”说,就是有“不怕难唱,只要好听”的精神。每位团员都是勤学苦练,课外自觉加班练,互帮互助练,借助光碟、U盘、下载到手机或随身听等工具跟唱,反复地练,直到调准词熟为止。男高音部声部长龚家琳就是一位特别用心用功的老团员,他的音乐基础较好,但每次上课和练唱仍很认真,课后还反复练,力求完美。不仅自己唱好,他还热心帶敎并帮助指导其他团员,共同提高。新任女低声部长羊真妮,本学期来要求该声部成员毎次学练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由她带唱。在他们看来,合唱的魅力就在于唱出了“集体的声音”。靠着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团员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从乐盲、歌盲,到逐步掌握了识谱、唱准调、运用气息、记忆,声部的配合,理解指挥动作,理解歌曲的内涵和处理等环节的要领,音乐素质普遍提升,信心足了,品位高了,再难的歌曲,只要好听,也敢唱、能唱和乐意唱了。日积月累,他们排练了几十首四声部的合唱歌曲(含无伴奏),其中有:“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世界赞美您”“在森林的那一边”等中外名曲,多次走出去参赛或表演,得到了专业评委的较高评价。

11年间,湘雅老年合唱团已经成为学校老年文化的一张名片。除了参加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各种常规性活动外,还参加了多次省市老年歌咏赛事,应邀在学校重要活动中演出,甚至作为重头戏,获得各方面好评和多个荣誉。2004年,号称“5000岁”(指全体团员年龄相加)的湘雅老年合唱团参加在贺龙体育馆举行的湘雅医学院建院90周年“激情湘雅”文艺晚会演出,以一首湘雅医学院院歌打动了全场观众,赢得热烈掌声,一举夺得特等奖,这一年还获得学校首届金秋艺术节合唱专场音乐会一等奖;2007年,以平均年龄最高、高龄老人最多的团队,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湖南金旋律音乐节暨湖南省第四届合唱艺术节老年组比赛获二等奖;2009年,应邀参加了省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湘江颂” 现场演出和攝制,在湘雅医学院举办的“庆国庆颂中华”红色歌曲比赛中,与莘莘学子同台演唱,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2012年在首届8年制学生毕业典礼上,合唱团受邀为全体8年制学员指挥演唱院歌;今年元月在学校首届“湘雅名医”颁奖典礼上,被邀请指挥全场合唱院歌,代表湘雅老一辈向名医祝贺。史诗般的歌词,高昂的士气,嘹亮的歌声轰动了全场。“湖南卫视”国际频道现场主持和直播了这台晚会盛况,著名主持人魏哲浩大为赞叹“好壮观的场面”。

诚然,在省内诸多的老年合唱团队中,湘雅老年合唱团在专业水平上算不上最好的,但许多看过他们表演的,无论是专业或是业余的人士,都会对这个高龄团队展示出的精气神,焕发出的青春活力,表现出的庄重、淡定、自然的台风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这是团员们文化、学识、修养、阅历……的综合体现,也许这正是他们特殊的地方。

用别样的形式播种湘雅精神

在湘雅老年合唱团,有许多土生土长的老湘雅人,他们一辈子学习、工作、生活在湘雅,对湘雅有着浓浓的情结,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湘雅精神、湘雅文化,也有着传承湘雅精神与文化的自觉担当。老院长徐有恒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43年夏天,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雅,见证了张孝骞院长不愿当亡国奴,为保存湘雅,保护师生性命,开展正常的教学,带领师生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把湘雅医学院从长沙西迁到贵阳,后来又迁到重庆,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并使湘雅保持全国领先的教学质量的经历。他回忆到:“那时的湘雅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住的是茅棚,吃的是发霉的米,点的是油灯,坐的是“三脚凳”。但是,以张孝骞为代表的这些老专家、老师们始终热爱人民、热爱专业,兢兢业业,他们的精神影响了我一生”。“也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张孝骞院长指示谱写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以鼓舞士气,激励师生团结奋进,勇往直前。他亲自提出院训“公勇勤慎,诚爱谦廉”并要求写入院歌中。当时,我们每周一的周会都唱院歌。“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也即湘雅精神,是湘雅的传家宝,是医护人员和教师的行医治学之本”。他深情地说:“我从19岁就进入湘雅,一直深受湘雅精神教育培养,有责任弘扬传承湘雅精神”。

2003年,老院长“入团”后,便倡议合唱团学唱《湘雅医学院院歌》,分4声部合唱,他希望合唱团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者、传承者,承担起普及院歌、传播湘雅精神与湘雅文化的使命。练唱时,他几次为大家讲解院歌诞生的历史、歌词的内涵和当时湘雅人演唱院歌的情景,加深了团员们对院歌,对湘雅精神、湘雅文化的理解。2004年,在老院长的积极建议下,湘雅医学院领导决定将院歌作为新生入学的教育必修内容,要求每个新生都会唱并唱好,以此让同学们了解湘雅历史、湘雅文化、湘雅精神,激发做合格的湘雅人的志向。在普及推广院歌的过程中,学院领导起初要求合唱团在新生训练期间,派团员到学生中教唱,讲述湘雅院史,后来将院歌列入每年新生合唱比赛的必选歌曲,请合唱团做示范表演,派人当评委。每次,合唱团的示范演唱,老同志们对歌词深刻领悟的表现力,深情并茂的演唱,都深深打动了师生。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在湘雅医学院成立90周年的庆祝晚会上,当他与老年合唱团的成员,伴着长诗,唱着《院歌》,从舞台布景中缓缓走出来的时候,唤起了校友们对悠悠往事的回忆、对母校深情的眷恋,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老校友都感动得热泪盈眶;2007年,在纪念张孝骞校长诞辰110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时任合唱团副团长尢家騄敎授成功地指挥唱完院歌后,张友会〈张孝騫兒子〉院士上台紧握他的双手表示感谢。

院歌在湘雅学子中的普及推广和逐渐深入人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合唱团的老同志们。他们也与院歌结下不解之缘,他们视院歌为合唱团之魂,合唱团发展的不竭动力。2012年3月,在合唱团成立10周年之际,全团一致通过一项决定,将院歌定位合唱团团歌,把普及和推广院歌作为全团义不容辞的工作,让院歌长盛不衰,永远在湘雅唱响,让湘雅精神和湘雅文化代代相传。

2014年,将迎来湘雅100年院庆,一项光荣神圣的任务又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合唱团肩上——他们将在湘雅百年华诞庆典上,再次唱响院歌,向世人展示湘雅精神、湘雅文化。

以快乐的心态传递正能量

说起参加合唱团的感受,许多团员们评价,最大的收获和喜悦并不是参赛获奖,而是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富有,心灵的享受。在这里,老年人找回了逝去的青春年华,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唱啊、笑啊、打趣逗乐;拥有了另一个家——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团里的成员就像兄弟姐妹,相互关照、相互帮助,例如团员生病住院,团长都会亲自看望;课余休息时间,团员中的医生会免费提供专家门诊、医疗咨询保健服务;学习了新知识,获得了身心健康,有许多团员曾经都喜欢音乐、爱好唱歌,但退休前没有时间和精力,现在有闲心闲时,圆了这个梦。他们真切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那种“乐在其中”的美妙感觉。“老人们唱的是歌,更是一种心情,通过大声歌唱放松身心,同事、老朋友凑在一起,还能交流信息,说说话解解闷……”。一些团员特别是空巢、丧偶团员感受更深:“合唱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老年人的生活通常单一、枯燥,唱歌不仅能丰富生活,还能有效调节情绪”。外聘老师兼指挥王德安、唐平波不计较在湘雅合唱团任教的低报酬,不在乎高龄学员的特殊性,分别执教5年、3年多,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这里的学员,他们说“与湘雅合唱团有缘”。正是由于有这样太多的收获,合唱团里有了许多“终身制”的铁杆团员、“超龄”团员,也吸引了许多团外人士甚至校外人员踊跃报名,而且在团员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珍惜、爱护团,关心团的建设发展。

回顾合唱团一路走来的历程,不能不说到团的领导班子——团委会,团的核心人物——团长。11年里,虽然团委会每两年换届,团长换了4位,都是打义工,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实际困难,但无论哪届团委会,哪位团长,都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用心用情建设一个和谐温暖的快乐家园,也深得团员们的信任与爱戴。已经去世、担负团长时间最长的戴乐岁教授,从建团起连续干了5年,被公认是最认真最操心的团长。建团初期,缺这少那,经验也不足,她主动找领导争取支持,拨给必要的经费,解决基本设备,协调活动场地等事项,大事小事亲力亲为,确保了合唱团正常运转并良性发展。她的丈夫患癌症以后,她要花费很多精力照顾老伴,即使这样,她宁可辛苦自己,也没有耽误和影响半点团的工作。后三届团长中,彭兴华——原湖南医科大学常务副校长,熊开敏——原湖南医科大学工会主席,尢家騄——获卫生部、湖南省优秀教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等多项荣誉的专家,一位在指挥、领唱、乐理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好专业基础的多面手。三位团长都是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退休后都身兼数职,继续为学校奉献,由于德高望重,热心能干,相继被民选为团长。他们都秉承湘雅精神,坚持文化引领,和谐建团,为合唱团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我健康”,“四不——不愿拘谨,只求宽松;不忌高龄,只要高兴;不怕难唱,只要好听;不怕费力,只要有益”,这是合唱团的口号和宗旨。团委们深有体会,团的稳定发展“靠的是大家和谐相处,每个团员都视团为家,尽自己的力量为团队作贡献”。比如,经费不够,团委会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为了解决演出服装的必需配饰,采购廉价材料,团员们自己动手编织和加工,仅一次就节省了近千元开支;每年2-3次联谊会、户外活动缺经费,团员们就自筹经费,图的是一份情、大家乐。团内多位原校领导为了合唱团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了解决合唱团活动中遇到的经费、场地、设备、参加人员等问题,主动发挥人脉等资源优势,对外联系协调,筹集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湘雅合唱团,有种在当下社会少见的现象:很少听到校长、处长、主任等头衔的称呼,代之以的是徐老王老、老张老李或直呼其名;没有上下级之分,有的只是声部高低之分。这样,团里自然少了些拘谨、隔膜,多了些亲近、随和。

规范管理是合唱团长久、稳定发展的有效保证。虽然是群众团体,但湘雅合唱团的管理却有规有矩,有组织——团员民主选举的团委会、每两年换届;有规章(团规、章程);每学期有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学期和年度总结;有人文关怀……这些措施增强了合唱团的凝聚力、战斗力。

湘雅老年合唱团就是这样一朵老年文化的奇葩。它带领老年人通过合唱走上了另一个舞台,追忆青春的美好,体验人生的精彩。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