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名医”冯永:让患者告别无声世界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作者:邱莎 秦婧

冯永教授的办公室位于湘雅医院住院楼耳鼻喉科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这间办公室没有一丝浮华之气。简单的摆设和一个深色系的沙发,透露着沉稳和大气。冯永和蔼地邀请我们进入办公室,披上白大褂出去又回来,匆匆的脚步中满是一份仁爱的医者之情。之后,冯永教授抽出时间跟我们聊起了自己在医学临床与科研中的故事。

省内最早开展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

“公勇勤谨,诚爱谦虚,求真求确,必邃必专”是湘雅校训。冯永教授的从医生涯中处处都诠释着校训精神。

1988年,冯永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那时人工耳蜗技术才刚刚起步。所谓人工耳蜗技术,多面向重度及全聋的失聪儿童。因为,一般的助听器对于这些孩子的重度耳聋并没有用。为了使他们在丧失听力的后不至于变哑,需要设计一种更高端细密的助听植入功能的设备。这种技术不仅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物理声学、生物学等知识做理论支撑。冯永的导师李学正教授就是走在该研究领域前沿的探索者之一。受导师的影响,冯永也较早进入到人工耳蜗的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发展的艰难时期,尤其是一些老一辈研究者的离世,对于这项医学技术的体系发展的衔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冯永教授仍紧跟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勇于开拓,最终在2002年将人工耳蜗技术成功运用于临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2007年,冯永及其团队又实现了该技术的体系化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冯永因此成为我省最早开展人工电子耳蜗,并完成植入例数最多的专家。他还建立了湖南省首个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去了福音。

一名具有医者仁心的医生,永远不会在已取得的技术成果上止步。冯永知道,这样的人工耳蜗植入只能是表面上改善先天性耳聋孩子们“十聋九哑”的悲惨命运,却不能改变已经先天性失聪的结果。于是他想到了根本性的方法——“基因诊断提前干预耳聋”。

1998年,冯永作为临床负责人参与夏家辉教授的耳聋小组克隆了我国第一个聋病基因GJB3,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其后,冯永和团队对一个新的非综合征耳聋基因位点DFNA52进行定位,在国内率先开展综合征型耳聋Waardenburg基因突变及功能的系列研究,一步步奠定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近日,冯永参与完成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致病机制及出生缺陷干预研究与应用》又获得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正如人说,所有的光鲜背后,都有旁人所看不到的艰辛。冯永介绍,在“基因干预耳聋”的研究中,前期最大的困难是家系基因的采集。因为,一个家系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省市,距离甚远。要将一个家族的基因采集完,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的奔波。尤其是,当去往一些偏远地区采集血液样本时,越野车都开不进去,只能坐着当地的拖拉机进村。山路颠簸加上尘土飞扬的滋味,令人十分不好受。除了这些,最让人沮丧的还有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有一次,一位妇女听说丈夫要接受冯永团队抽血时,连夜赶往丈夫打工的工地进行劝阻,弄得调研团所有成员都哭笑不得。但是,这些困难都逐一被克服了,支撑他们的是一颗仁者爱人的心、一个无比坚定的科研信仰。

冯永在临床和科研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谈到临床与科学研究的差异时说,“临床和科研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对这一点是感触很深的。临床你可以跟着前人的工作继续做,成体系运用和推广临床技术和经验是最重要的。而科研注重的是创新,你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跟着国际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因为科研其实并不能称所谓的省内第一、国家第一,大家只看国际上是谁最领先。”比如,在国内其他医院纷纷进入“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基因干预”研究时,冯永和他的团队已及时深入到该领域关于“综合征型耳聋”的研究上。当然,“综合征型耳聋”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它涉及的基因更多,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更高。冯永及其团队率先涉足,风雨兼程,最终成为该领域的领头者。

“理论研究是枯燥的,而且你也不知道你的投入能不能得到你要的结果,不像临床,一个手术成功了就能获得成就感,科研必须耐得住寂寞,不抱功利心去做。”冯永说,临床就是将科研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体系化,让这项技术得以推广。例如,他和他的团队提出的“三级干预体系实现规模化防控”把防控耳聋划分为三个阶段:产前基因诊断,为的是防范耳聋孩子的出现;出生后进行新生儿听力筛选,以及早预防和治疗;在孩子成年后再次进行基因诊断,并进行婚育指导,实现患者下一代的优生优育。这样的体系化内容,使得这项理论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中。

医者父母心

从医31年来,冯永一直恪守“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的治病理念,始终本着“穷理慎独”的初心。尤其是,2013年获得学校第二届“湘雅名医”称号后,冯永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冯永一直都在默默地为自己的病人奉献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还显得“高不可攀”,因此医疗费用就显得十分昂贵。当时,20多万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天价,是一个雪上加霜的打击。每每此时,冯永总不忍心病人一辈子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想到病人可能一辈子听不见家人安慰的话语、美妙的音乐,与家人近在咫尺,却心隔天涯。他就会不遗余力地争取医院、社会爱心人士、医疗设备厂家多方面的救助,让这些先天性耳聋的孩子们争取最大的获得康复的机会。

2007年前后,张家界一个两岁大小、名叫瑶瑶的耳聋孩子,被送到了湘雅医院冯永教授的科室。孩子需要几十万元治疗费用的消息,对于她年轻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又一场灾难。冯永对孩子父母的焦急感同身受,他同孩子一家一起不愿放弃对孩子的治疗。在他的呼吁下,社会好心人和医院对孩子进行了全部费用赞助,瑶瑶最终获救了。“现在我已经八年没见过瑶瑶一家了,再见到也大概认不得了。但是每逢过年过节,他的爸妈还会给我发个短信,告诉我孩子恢复得怎么样了。你能体会到一名医生当时的心情吗?”教授满脸满足舒心地笑。

为了让更多的患儿接受治疗,冯永和国内的同行们又开始奔走呼吁。通过在众多电视媒体上的宣传和争取政府支持等多种方式,最终使得人工耳蜗项目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国家七彩梦计划”、“国产人工耳蜗捐助项目”.……都是他们努力在为孩子们争取平等生活的尊严的见证,让这些本来耳聋的孩子,拥有了说话的权利和自由。

冯永还为“人工耳蜗植入”的家庭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活动,为这些失聪孩子的家长创造见面交流的机会,并根据孩子治疗的情况给家长一些建议。

医者仁心,是在点滴的科研进步与每一次关爱病人中不经意的流露,任何的刻意都比不上患者的康复和为了解决耳朵疾病几十载不懈研究来得动人心弦。与冯永教授告别离开后,感动与震撼仍在记者心里久久不能平复……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