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2014部分校级奖励金获得者扫描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作者:唐瑭 李想等
编者按:每年12月,翘首以待的校级奖励金隆重颁奖,一大批优秀教师、学子获得表彰、奖励。今年我校共评出宝钢、西南铝、蒋维英、茅以升、李薰、钻石、山河英才、米塔尔、黄培云、求是、鑫恒、华东有色、世纪海翔、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运动医学、比亚迪、新华联、东岭集团、格朗吉斯(原萨帕)、屈原、中矿地质工程、先导、华为、盈峰、二十三冶、蔡田碹珠、章源钨业、黄乾亨、陈国达、中国电信、奥图泰、联邦制药、烟台万华、FMG、顺丰科技、汇顶、希捷、海顺新材、魏桥铝电等39个奖项,67名教师和1724名学生获奖,奖励金总额为840万元。新闻中心学生记者走访了部分获奖学生,记录他们学习点滴和心路历程。
“山河英才”一等奖奖励金获得者刘雅婷:“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采访中,这个来自山西运城的女孩笑着告诉我,语气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着和淡定。她叫刘雅婷,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1104班,是我校今年“山河英才”一等奖奖励金的获得者之一。
翻开她的履历,厚厚一叠获奖情况格外引人注意,不仅多次获得校级奖励金、学年奖学金,在各级竞赛上也收获颇丰:2013年9月,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同年11月,则摘得“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二等奖;2014年1月,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大赛二等奖等等。而在刘雅婷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在保证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兼顾论文和竞赛,主要源于在大三需要努力时,自己把握住了机会,合理地安排、运用了时间。大三这一年,是公认的课程最多的时候。这一年,刘雅婷适时而做,过得很轻松:上课就认真听讲,在课堂上就掌握绝大部分专业知识;下课后,则为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竞赛和项目做准备。
在刘雅婷看来,大学四年,几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可能是自己一生都将难以忘怀的经历。数学建模考验的是运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储备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灵活的思维方法;而三天三夜的比赛时间,对人的体力、毅力以及耐心而言,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果你真的坚持到了最后,那种感觉妙不可言。除了最后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意志、协作能力等心智上的认可。”说起数学建模,刘雅婷一脸自豪。作为参赛团队的组长,刘雅婷主要负责建模和撰写论文。为了让团队获得期待中的成绩,模型被一遍一遍地修改,程序也处于不断调试过程,非常耗时耗力。最为难受的是,比赛中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刘雅婷和组员们甚至不能安心地把眼睛眯上、休息半小时,就得起来继续奋战。“人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烦躁,但这段时间熬过去就好。所以,为了克服这种状态,我们团队成员就相互鼓励:忍一忍,就熬过去了。”
刘雅婷成功地“熬”过去了,并且在建模队的锻炼让她受益颇丰,就像是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的目光从枯燥的书本引向了充满新奇的世界。今年5月,她带领的机器人团队又获得了智能机器人大赛2D足球组的二等奖,再次鼓舞了她的科研劲头。而这次获奖背后,刘雅婷“悟”出了一个道理:在需要蓄积能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蓄积力量,至于结果,一切顺其自然就好;不过,当你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结果肯定不会太坏。(作者 唐瑭)
蔡田碹珠奖励金获得者唐湘博: “世界不是为做梦的人准备的”
唐湘博,2014年蔡田碹珠奖励金获得者,商学院2012级博士生。与大多数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博士生不同,唐湘博是个追求文艺且热爱文艺的男青年,唐湘博曾总结自己:乐观理想主义老文青,纵然嶙峋仍野蛮生长,低调闷骚坦然着。
做敢于尝试和改变的追梦人
大三时,唐湘博曾到韩国中央大学做过一年的交换生,并且被评为优秀交换生。谈到这段短暂的留学经历,他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份工作和一个人。初到韩国,唐湘博模仿纪录片《我们的留学日子》,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书籍整理人员。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赚钱维持生活,而是想要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每周十个小时,时间可以自行安排的工作要求让唐湘博很满意,同事偶尔会开个小差,而他每次都是从头工作到尾,有时还会多做一会儿。他的勤奋渐渐得到了图书馆课长的赏识,每周都会受邀参与课长的家庭活动,成了课长家庭的“编外人员”。在准备回国的当天,课长和家人特意请假来为唐湘博送行,送给他一件羊毛衫。穿上,还刚好合身。谈到这次交流的收获,唐湘博觉得,这次经历让他更直观地感受了韩国,与许多来首尔旅游的人不同,他收获了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这座城市。
研究生毕业后,唐湘博选择在家乡的一所高校做老师,收入不算高,但却足以维持温饱,初入社会的他对当时的生活比较满意。可是三年后,他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头:讲课永远只有那么几节,翻来覆去也没什么新意,工作上稳定但没挑战。他突然有了“青春后”的危机,害怕自己一生只能过这种虽然稳定却毫无新意的生活,他认为生活应该是充满不确定性、充满挑战的。于是,他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的一个循环。
我最大的优点是坦然
2014年,唐湘博受邀参加了中美青年领袖高峰论坛。面对这一闪耀的经历,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会议听起来很高端,其实只是将形形色色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交流,交流才有思想的火花。”
除此之外,唐湘博还曾先后获得过朗文新概念英语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在中国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中发表了一篇高含量论文。面对丰富的经历和荣誉,他用两个字总结自己的优点:坦然。“我一直都是一个没有很大功利性的人,得之我幸,不得不强求。我做事也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去做自己反感的事。虽然很多长辈教导说有些事即使反感也要去做,并且要去做好。可我觉得人终究是自己生活,不能给自己过多无用的压力”,唐湘博说。“每个人都要勇敢一些,要敢于尝试、敢于经历,才能有故事可讲。在商业价值凸显,知识爆炸且碎片化,一切都追求高速的时代大环境中,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逐渐适应环境,只有适应,才能坦然。”
作为学长,他想对所有学弟学妹说,“世界不是为做梦的人准备的,但不管怎样不要放弃梦想。你越爱自己,失去的就越多。当你转过身来爱这个世界,你得到的才是整个世界。”(作者 李想)
东岭集团奖学金获得者赵欢:干一行就爱一行
气温骤降的冬天,刚刚从实习岗位下班的赵欢,披着一身严寒,匆匆走进了笔者的视野。忙碌的生活也养成了他守时的习惯,出现的时间与笔者约定的时间分毫不差。
赵欢,来自山东枣庄,是2014年东岭集团奖学金获得者之一。2008年,他进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习,2012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我校钢铁冶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是一名正在实习的研三学生。对于自己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原由,赵欢从他的论文开始讲起。
“有自己的idea”
2014年,赵欢在美国钢铁学术界顶尖期刊Metall. & Mater. Trans. B发表了一篇高质量论文。在此之前,他还发表了数篇SCI期刊论文、一篇国际论文,并获得一项专利。谈到学术成果,赵欢表示这并非是非常“高大上”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论文只是一篇文章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做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真实地展示给别人,只要这里有你自己的idea,且付诸实施,就可能写出好论文。其实发表论文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复杂。”科研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实验室俨然成为了赵欢的第二个家,他在这里的时间比在宿舍多得多。有了idea就要去依靠实验去论证,赵欢认为,“做任何实验都需要耐心,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能让你的idea得到最准确的分析。”
选择方向很重要
对很多人而言,读研是盲目的,但赵欢却认为读研需要认准方向,选择好研究领域,“尤其对于研究生来说,找到一个对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他坦言,钢铁冶金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专业,一千多度高温的实验环境、漫长的实验周期、艰辛的科研过程,对于学习钢铁冶金的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但谈到当初选择钢铁冶金的原因,赵欢开玩笑地说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即便要面对比较危险的环境,赵欢还是义无反顾留了下来。“干一行爱一行嘛,所以还是要坚持下去。如果要从事相关工作,我也是愿意的。”
“学霸”亦“球霸”
闲余时间的赵欢有很丰富的休闲生活,作为钢研所篮球队队长,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球,是个十足的“球霸”。“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我还是比较喜欢课外活动的。” 赵欢的学习方式很特别,他喜欢从导师、同学的交流中获取灵感。而球场上的肆意汗水,也是他与同学交流的一个部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用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学习的能力如何。即使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我希望经常和导师同学交流,以激发自己的灵感,”赵欢说。
现在的赵欢,已经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中碳钢无氟保护渣的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并在宝钢特钢项目“特种合金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设计和成分优化研究”中担任项目主要执行人。 (作者 校报记者)
二十三冶奖励金获得者魏利闯:做有计划的追梦人
“尽人事,安天命,不胆怯,不强求,但不可不努力争取,不可不全力以赴。”魏利闯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张纸条,“这是一位同学送给我的话,一年以来我一直把它贴在我桌子前的墙上,算是我的人生信条了吧!”魏利闯,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2014年度二十三冶奖励金获得者。
有计划的每一天
“如果说有什么习惯促使我前进,那就是计划。”在魏利闯的计划表上,从早上七点二十起床,到晚上十二点睡觉,每一时间段做什么都列得清晰明确,12:30-12:40:回顾上午知识;12:40-12:50:上网;19:00-21:00:复习、预习、去电子阅览室;22:50-23:10:看新闻……
计划表中,一切都在围绕着学习进行着。“我一般很少有上课都能听懂的情况”,魏利闯诚恳地说道,“学习不简单,不是看完书、听了老师讲课就会的。对我而言,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这时候学什么都会难以接受;第二个阶段就是拓展阶段,需要我不懈地钻研;到了第三阶段,就会发现不会的东西都能融会贯通了。”课上一节课、课下一节课,这是魏利闯的常态。
“学习好的人,生活也不能太单调”
别以为借凭借裸成绩在年级排第四名的魏利闯是一名只顾学习的“学霸”,他不仅是拥有ps技术的土木天佑班的生活委员,还是我校创新创业指导中心SIYB管理部信息部理事。“学习好的人,生活也不能太单调”,在魏利闯的心中,学习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大学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在工作中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扩大交际圈,是魏利闯在学习以外的目标。
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让自己尽快走向独立的道路,大一暑假,魏利闯留在了长沙做家教。在定王台,魏利闯每天站在书店门前举一个牌子,就像一个每天蹲点找活计的泥瓦匠。连站三天,他终于找到了第一份家教。接着,在第十四天又找到了第二份。“做家教时认识的‘同事’,到现在还有联系,还会经常一起出去爬山、郊游”,结识了几位好朋友,是魏利闯家教经历中最满意的收获
生活中的魏利闯是游戏“绝缘体”,“打游戏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我看到同学在玩英雄联盟的时候,一点儿想玩的冲动都没有。”当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面临压力的时候,魏利闯的“解压”方式是运动,“每次在‘三教’自习后,我就会直接去操场上跑上五圈。”
正是“不让自己成为普通人的想法”,使魏利闯的心底有一个榜样——土木工程学院的年轻副院长何旭辉老师,“我是在新生课上接触到的何老师。没想到这么年轻的老师就已经是国家优秀青年教师。”为了能追赶上心中的偶像,魏利闯为自己树立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的短期目标是考上顶尖院校的研究生,长期目标的话,我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拥有优秀的设计!”(作者 杨璐萍)
章源钨业奖学金研究生获得者陈雄: 实验中的严谨 生活中的青春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副黑框眼镜,笑容和善,在阳光下显得神采飞扬。眼前这个一脸阳光的男生,就是资安院研究生陈雄。“其实我挺普通的”,采访中,这是陈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但在他分享的一些小事中,流露最多的却是严谨的态度与青春的活力。
严谨的态度
作为矿物加工工程的一名研究生,做实验是家常便饭。由于导师不在国内,陈雄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被‘放养’,就不用做实验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研一、研二时,陈雄主动与师兄一起做实验。虽然做实验很枯燥无趣,但他从不偷懒,反而比小伙伴们表现得更加认真。有一次做实验配药,实验完成后要清理仪器,大家都简单地用清水冲洗了一下,唯独陈雄用超声波震洗了两遍。还有一次,要搬实验室了,当小伙伴们都把仪器随便装进一个箱子时,陈雄却找来两个箱子:一个用来装自己做实验的仪器,另一个则用来装协助老师项目实验所需的仪器。于是,当大家在自己的箱子里找不到所需工具时,却能在陈雄的“宝箱”轻易找到。“一起做实验的师弟总说我这个人太较真了。不过,我就是喜欢追求细节上的零误差。”陈雄笑着告诉记者。
陈雄坦言自己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实验时,他都会先把每天的工作量以及具体的工作任务估计一下,然后据此合理分配时间,从来没有做到哪算哪的情况。而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在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因脑溢血过世了。一直以来,都是母亲一人在支撑着家庭,养育着我和我的三个姐姐。”陈雄说,母亲太不容易了,为了不让母亲过于操心他,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搞好。渐渐地,陈雄做每件事情都会制订严谨的计划,再按计划而行,不给母亲增加额外的负担。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青春的活力
严谨自律的态度和习惯,并不意味着陈雄是一个沉闷的 “书呆子”,相反,不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与同学的交往,他都表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热情。
看足球比赛在陈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高中的时候,陈雄曾参加过学校足球队,在绿茵场上肆意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进入大学后,虽然学院里没有合适的平台,加上大部分男同学偏爱于篮球,陈雄很难凑人踢次足球,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在学习和研究课题之余,他仍然会以看足球比赛的方式进行自我放松。
除了看球,天气好的时候,陈雄也会常常约上三五个朋友外出骑行,梅溪湖、靖港古镇都留有他的足迹。做实验时,陈雄也会想方设法寻找一点乐趣,有时选择边做实验边听音乐,有时和小伙伴们聊聊天,有时还会给小伙伴讲一些冷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雄说,自己最喜欢和钦佩的人是诸葛亮。一来,诸葛亮的缜密、严谨的做事风格与自己的性子相契合;二来,在诸葛亮身上,陈雄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除了严谨与智慧,诸葛亮还有运筹帷幄的前瞻性与操控力,而我在对自己长期的定位和把握上还不够成熟。”(作者 赵晨鸣)
黄乾亨基金奖学金获得者李紫璇: 朝着目标奋进,努力必有惊喜
得知自己获得了校级奖励金的那一刻,李紫璇心里的淡定要大于喜悦。在她心中,成绩排名专业第五,不算什么,在本科阶段就获得创新创业项目校级立项,也不算什么,4级、6级一次通过、顺利进入凤凰传媒集团成为一名实习编辑,并在《凤凰生活》杂志发表两篇文章都不算什么,“相比较于去美国读研的梦想,这些成绩都只能说是实现梦想的铺垫,是我自己必须付出的努力”,李紫璇说。而对于获得黄乾亨基金奖学金这样的“意外”之喜,她觉得这是催着自己执着奋进的长鞭,只会让自己更加坚定梦想,愈发努力。
刚进入大一的李紫璇慢慢对大学有了自己的诠释,在接受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她也希望能有机会尝试另一种教育模式,体验另一种教育机制,“即使不为体验另一种教育方式,也还是希望能去国外走走看看,见一下世面。”
大一结束的暑假,对李紫璇来说,是个关键时期。已经做好出国读研打算的她就已经详细咨询了出国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事宜。“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全是没有目标。但很多目标却是浮于嘴上说说,心里想想。有时候也会因为有了这种程度的目标,就误以为真的有了方向,但又因为只是单纯的想法,却没有真正为之付出努力的实际行动”,李紫璇说。
有了目标,就必须要努力铺垫,为梦想的实现夯实基础。从大一到大二,李紫璇逐渐清晰了自己的求学目标,在学习上也再不敢懈怠。“当时是抱着好好弥补一下的想法去学习的。感觉自己荒废了一年多,没有好好学。大二分专业,我又刚好如愿进入了自己想学的广电新闻专业,就更想把专业课学好,把专业成绩考好了。”
在日常生活中,李紫璇总会认真阅读导师开列的专业理论书籍,并在老师读书交流会的“密集高压”下,硬着头皮与之死磕,尽自己的努力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一年下来,李紫璇感到了满满的充实。
李紫璇的生活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像一只紫色的旋转陀螺,停不下来。她活跃在英语俱乐部,参与组织和策划英语角、三校英文歌曲大赛和英文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她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定向越野比赛项目,参与第三届“体育文化”摄影大赛……就连假期,李紫璇也没有放过,进入了凤凰传媒,体验了一把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忙碌而又不断向目标靠拢的生活,让李紫璇“变得更为自信和有内涵。”
说到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李紫璇坦言,“至于成绩排名,我只是尽力而为。只是不管我努不努力,美国高校就在那里。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即使要求成绩绩点在3.0以上,我也只能尽力拼搏了。至于能够获得黄乾亨基金奖学金,这确实是一份惊喜,但我不能满足于此,我还有更远的目标,需要我更加努力去实现。”(作者 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