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处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来源:校长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9月23日 作者:==
突出学科建设的核心地位
加快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步伐
——在中南大学处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
校长 黄伯云 2003年7月15日
同志们:
今年上半年,在教育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在取得“非典”防治全面胜利的同时,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7月19日,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总结,并部署下学期的工作。今天,我重点讲一下如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认识学科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实现创建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的几个问题,供培训班的各位学员们参考。
一、全面认识学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
学科是一个系统的范畴,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形式,集知识的传递和创造于一体的特定知识体系和组织系统。在高水平大学的创建过程中,学科是学校组织结构中的基本骨架,我们的学术梯队、学术研究基地都是围绕学科来考虑的,我们的科研成果及为社会服务也以学科为主要载体。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独立于教学科研活动、人才队伍建设以外的,更不是与后者相对立的,而是以上各个方面工作内在联系的结合点,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科研、造就学术大师和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基地。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就可以纲举目张,带动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周济部长说,以前我们抓学校建设,主要是抓基本设施建设,或办学条件的建设,抓学校工作也主要是强调抓教学质量,后来强调教学科研两手抓,很少提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在国家实施“211工程”后逐步得到重视的,其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各项工作上升到学科建设这一系统的层次上来,统一到提高学术水平这一根本目标上来,避免目标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偏废。实践证明,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找准了学校工作的基准,攥紧了各项工作的根本,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校近几年的飞跃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要做到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就要用学科的系统观念和学术的质量意识,去统领学校各项工作。要根据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等学校主要工作的内在联系,找准主要矛盾,理顺工作关系,用系统的方法统筹安排,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教学工作要求质量,科研工作要上水平,队伍建设要以学术水平为尺度激活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等其他工作要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只有学科水平上去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地位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才会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大力度的支持,学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前景。
2、学科水平是高校实力的标志。
学校的实力不是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办学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学科水平的高低。学科的实力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凡一流大学都有若干个举世公认的一流学科,如牛津大学的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化学、地球内部动力学、数学、经济学;哈佛大学的商业管理政治学、化学、哲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植物学、教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等。
提升学校实力必须提升学科水平。如,卡耐基梅隆大学,这所年轻的大学,直到六十年代才由两个学院合并而成。当时,学校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研究和规划,规模较小,资源不够,钱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集中力量发展有前途的计算机学科,经过艰苦的努力,它的计算机学科水平排在世界前列,现在,这所大学就因这个学科一流而非常有名。
对我校而言,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至少需要经过三次大的跨越发展,其中,第一次大的跨越是2005年建立起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格局,综合实力和各项关键办学指标稳定地进入全国高校前十五名;第二次大的跨跃是到建党100周年(2021年)跻身全国高校十强。这些跨跃的实现就要求有更多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支撑。现在北大的国家重点学科83个,清华49个,奠定了他们在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我们要跻身先进行列,现有国家队学科的规模是不够的。不仅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要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其他学科也要抓住发展机遇,找准突破口,创佳绩、上水平,力争多进、早进国家队,使我校学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实现第三次大的跨越,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
通过数十年的积累特别是三校合并以来的优势互补和重点投入,我校学科的结构得到优化,布局趋于合理,特色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可以用“面广点多平台高,优势显著实力强”来概括。
“面广”:即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涵盖了除农学以外的十大门类,辐射了军事学。我们并非片面地追求学科门类的“大而全”,但现有的基础是学校长期建设的积累,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良好基础,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科的发展后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点多”:学位点的增加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校学位建设成绩显著,今年新增了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29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通过了国家审批。目前,学校共拥有16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点,1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1个硕士点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代表高层次高水平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我校占了湖南省的1/2强。
“平台高”:一是学科建设体系比较完备,构建了以1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5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有机联系、交叉互补为特色的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这一点,在全国高校中是很有规模和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同样占了湖南省的1/2强。二是学科基地优势明显,建设了一批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省级研究中心;以及以我校高科技企业为主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今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我校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均进入了前15%比例的“优秀”行列。
“优势显著”:我校强势特色学科优势显著,冲击一流能力强。
——依托强势学科,面向国防重大需求,学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先进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金属特种新材料领域,已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一体化的研究特色,为我国20多个重大国防型号武器装备提供了近百种(类)关键新材料,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嘉奖,两次获得国防科工委等国家四部委联合授予的“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单位”称号。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效益显著,取得了一批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标志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在“九五”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矿冶生物提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国家科技奖励,2项成果跻身“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篇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广东大宝山铜业公司建成了千吨级的细菌堆浸技术半工业性试验堆,被国家计委列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系统工程。
——瞄准国际前沿,勇于开拓、抢占先机,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奠定了较高的学术地位。如:遗传学学科,依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学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克隆了人类遗传性神经性高频耳聋疾病基因(GJB3),实现了在中国本土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学术带头人夏家辉院士获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2001年,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组织的对生命科学领域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评估中,被评为6个优秀实验室之一。上级领导多次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大工程、大项目、大产业为纽带,集结学科群优势,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如:机械工程学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钟掘院士任首席科学家承担的国家“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研究队伍涉及校外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校内材料、机械等多个重点学科,总经费3500万元,项目进展顺利,2001年6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中期评估。
“实力强”:一是学科的学术队伍力量强。有两院院士14位,居全国高校第6,其中工程院院士居全国高校第2,最近,我校又有六位教授通过院士候选人的初审。我校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优秀人才68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892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152人。二是学科的科研力量强。近10年来,有近千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83项获得国家三大奖,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专利实施率达70%,居全国高校前列;科研进校经费2001年达到3.29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9位,2002年达到4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亿元大关;自1998年教育部开展评选“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学校有5项成果入选,与清华大学并列高校第2名。
但是,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相比,我校的学科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科建设的任务仍异常艰巨,主要表现在:
1、知名品牌学科少。我校学科单项指标具有较大特色和优势,但整体水平需要大力提升,一流的学科门类和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一级学科较少,能整体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二级学科不多。
2、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少,学校的学术声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校迄今还没有取得像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合作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那样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因而也难以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反映学术声望的指标中,我校国内发表论文数及被引用数分别排在第11和13位,但高层次、高水平的论文明显不多,被SCI、EI等收录数以及在国际被引用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7至25位之间,数量也与一流大学相距甚远。
3、学科发展不平衡。我校覆盖的47个一级学科中只有25个一级学科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特别是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6大门类仅有2个博士点,理学中物理、化学一级学科中也没有博士点。这样难以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科的发展后劲。
4、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应当说,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数量、质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高层次的人才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现在的问题一是具有国际声望的大师、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二是需要增加投入,继续大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目前我校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仍然只有9.7%,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值低了5.5个百分点,排名第46位,硕士所占比例37.8%,也只达到平均水平。要达到教育部要求的研究生学历教师8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学校工作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的快速发展带动学校的跨越发展,加快向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1、进行学科战略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我们要坚持跨越、特色、集成的原则,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注重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努力建成若干个整体水平国际一流的学科,巩固和发展一批国内领先学科,促进和带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保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积极拓展学科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基本建立起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框架。
当前,我们正在掀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习中,大家要紧密联系并结合各部门和单位的实际,在宏观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的同时,认真思考本单位和部门应该为建设这样的大学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特别是要认真进行学科战略研究,制定各自学科的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已经制订出来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二级学院、学科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要制订各自的学科发展规划。目前,有的二级学院、学科负责人很忙,既要搞学术,又要搞行政,还承担了许多社会活动和工作,非常不容易。但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思考和研究学科发展战略,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对于学科的发展来说,将是非常危险的。务请各位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制定规划一定要有新思路、新构想,既“顶天”—目标远大,又“立地”—实事求是,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
2、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
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大师,才能建成一流的学科,才能在各个领域战胜竞争对手。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有一些过硬的和超常的措施,自己培养一批,送出去进修一批,引进来一批。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人才的竞争是一场激烈的抢夺战,我们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不能再等待观望,各二级学院都要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学校人事部门的配合下,主动出击,延揽俊才,今年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见成效;同时,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宽严适度、人人自尊自爱、奋发向上的人事管理环境,形成尊重人才,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3、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若干个一流学科,但一所大学又不可能把所有学科都建成一流,要集中力量,在某些学科或者某些学科方向上争取一流。最近,北京大学准备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很大,反响强烈,其中有一条就是“学科末位淘汰制”,如长期排名在国内10名之后的学科,将可能被解散,而规模较小的学科如果落在国内5名之后,亦将被解散。我认为,北大这个改革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增强学科的危机感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要集中力量,强化优势,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形成显著的学科特色,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加以落实。要抓住特色不放松,走自己的发展之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是一所非常小的大学,只有2000多学生,但该校在世界很有名,尤其是航空专业,他们研究的推时器,做到了世界第一。同样,我们如果能够抓住了一个特色,解决一个世界性问题,就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能带动我们的学科整体跃上新的台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重点突破,进一步凸现学科特色与优势,打造学科品牌,提升学术地位,铸就标志性成果,实现上水平、创一流的宏伟目标。
4、加强文理学科建设,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文理学科是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麻省理工学院第九任院长康普顿说:“没有一流的理学院,就没有一流的工学院”。我们要坚持对基础学科的倾斜政策,强化数学、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理工结合,理工医结合,促进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整体实力、扩大学校影响的有效途径。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现实条件和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加强“有所为”学科的建设;要依托学校工科、医科的优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学科的结合,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发展特色学科,推动文科的良性发展。
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当前国际科技与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资料显示,最近25年来的统计表明,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成果在诺贝尔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率,已达47%。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机制,加速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如组建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开发中心,借此推动多学科交叉,抢占新学科的制高点,增强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强化以特色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促使学科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多学科共同协调发展。
5、建立学科评估科学体系,促进学科良性发展
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正在实施二级学院的综合评价。这里我要提醒在座各位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的是,评估决不能泛滥成灾,我们要建立的是以学科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学科建设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引入竞争,激发活力,使各个学科点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具体到学科评估体系的建立,我们要注意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各个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学科的发展和水平从原则上来说,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不外乎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方面,其中国家级高水平师资的拥有量、博士等高学历人员占全部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比例、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奖励、在高层次期刊上发展论文以及为各种高水平检索系统收录数、培养各类学生的数量及水平等等都是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特别是一些具体指标的设定,更是要充分听取同行专家意见,慎重制定。二是定量与定性、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科学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化的前提,定量表述是评价主体把握评价对象的依据。能定量的应尽量进行定量分析;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但数量指标不能代替质量指标,对高水平的大学而言,反映水平的质量指标更为重要。三是条件与绩效的关系。一个好的学科应有很好的条件来表现其综合实力。如高水平的教师、先进的设备资料、优良的学术环境、充足的经费投入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条件往往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积累,我们还要认真地分析它的产出绩效,即培养人、科研、社会服务的情况。必须两者兼顾,才能真正体现学科综合实力。诸如此类的关系,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围绕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目前,学校的基本战略发展思路已经确定,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也正在相继出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奋斗;而措施的落实、政策的执行,干部则是决定性的因素。需要我们广大干部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核心,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观念转变是先导。一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和重要地位,全面了解我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牢固树立为学科建设服务的思想。二是争创一流的观念。要努力克服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或无所作为、甘为二流的两种极端思想,既要面对现实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更要振奋精神,勇于创新,树立信心。围绕创建一流的学科,以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三是创新创业的观念。英国沃克大学在短短35年的时间里就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奇迹,香港科技大学建校14年就跨入世界大学100强,而现在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在二战结束时还只是一所二流大学。他们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能打破常规,大胆创新,采取超常规的资源整合与人才引进措施,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建设了一批新兴一流学科,从而带动学校进入了世界一流高校的行列。
扎实工作是根本。我们要把是否为学科建设发展做实事作为衡量职能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要坚决克服和去除学科建设就是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学科自己的事,毫不关心、漠然视之的思想和现象。希望学校各个单位都要结合自己部门的工作实际,时时刻刻想到自己能为学科建设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做到凡是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事不做,凡是有利的事,坚决予以支持,开绿灯,畅通道。为学科做实事,还要注意在制定各种政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各种考评的时候,充分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多听取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多考虑学科发展状况,兼顾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保持学科对竞争的参与和对高水平追求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同志们,我们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潜力相当巨大,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今后一段时间,是我校实现创一流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团结一心,抓紧时间,扎实工作,奋发图强,全面提高我校学科水平,为实现中南大学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