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校长在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学校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6日 作者:——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在中南大学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张尧学
(2012年5月28日)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刚才岳华副校长代表学校党政做了教学工作报告,另外,几个学院的院长也就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做了报告,这些我都赞成。这里,我主要讲讲大学“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很难讲,就从几个故事开始吧。
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分辨能力
第一个是桑德尔《公正》课中的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司机,驾驶着一辆有轨电车,在行进途中发现前面有五个工人正在干活,但是这个电车的刹车失灵了,如果继续往前开,这五个人肯定都会被撞死。这个时候,司机发现旁边有一条岔道,岔道上只有一个工人在干活。问题是:他是把电车笔直往前开呢?还是把它开到岔道上去,把一个工人压死?我估计,百分之百的人会说,应该把电车往岔道上开,救下五个,压死一个。谁也不会谴责他,说他杀人,因为刹车失灵了嘛。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同样的电车,同样的刹车失灵了,同样有五个工人在前面轨道上干活。不同的是,这次拯救这五个人的不是司机,而是有一个人站在电车正上方的一座桥上。他看到电车开过来,知道电车的刹车失灵了,这个人旁边有一个大胖子,他如果把这个大胖子推下去,大胖子落到轨道上,就正好把电车挡住,使电车停下,把五个人救下来。那么他能不能把这个胖子推下去?大家肯定会说不能推。那为什么司机把电车往岔道上开过去,压死另一个人可以,从桥上把大胖子推下去又不可以呢?他不是同样也救了五个人吗?同样只牺牲一个人吗?问题的区别在哪?可能有人会说,把电车往岔道上开不用和被杀的那个人接触,而推人下去就要接触到那个人。对于这一点,桑德尔又说,你可以不接触,可以设想在桥的那个地方正好有一个洞,上面是一个板子,有一个开关,你可以把这个开关一按,让这个胖子掉下去,就不用自己推了。但是,大家还是认为这样做是不行的。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是在阿富汗战争中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大家都知道,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有一架阿帕奇直升机被击落下来了。当时,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四名队员正要去抓本拉登的一个重要助手,在正要进村的时候,发现有四个牧羊人,其中包括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赶着两百只羊。这四个美军把这四个牧羊人抓住了。抓住以后怎么处理呢?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是要把这四个人枪毙掉,而有一个人投了弃权票。但是队长说,不能杀害无辜平民,他投了反对票。但不杀害又不能放,因为如果放了他们,抓捕的消息就会走漏,于是他们决定把牧羊人绑起来,可是在沙漠地带没有找到绳子,不放也没有办法,他们必须尽快前进,于是他们只好放了这些人,继续往前走了。走了不到五分钟,塔利班来了几十个人,把他们包围了。四个人被打死了三个,队长被打成重伤。当他发报求救,直升机来救他们的时候,直升机也被打下来了,同时,直升机上面的十几个突击队员也死掉了。这个队长回去以后,一直到现在还在后悔,他说是什么使我决定,把那四个人放掉了?所以,从此以后,美军无论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是在伊拉克,见到平民就杀,他们害怕这些平民离开之后通报情况。这是为什么?
我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呢?这实质上涉及到我们社会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价值的判断。从美军的立场看,杀掉这几个牧羊人是对的。因为没有杀掉那几个牧羊人,造成了他们队友的重要的牺牲和损失。但是,如果站在阿富汗人民的角度,打死他们又是对的,因为他们是侵略者。
如何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呢?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想,除了各种已知的知识和逻辑,最重要的可能是依赖于你的良知、你的灵魂、你的价值观。例如,前面提到的电车刹车失灵的故事,为了救那五个工人,你的价值观决定你不能把那个胖子推下去,尽管实际上从逻辑或者物理条件上来讲,与往岔道上开那个电车,压死一个人的条件一模一样。人,在你的良心上,在你的灵魂的深处,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这就是价值观。你的价值观不允许你把他推下去。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价值的判断、分辨和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我们当代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传承良知、维护公平、弘扬正义的价值观,更加显得重要。大家都知道几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吧?一个从公车上下来的老太太,跌倒了,摔伤了,后来状告彭宇,因为彭宇把她扶起来之后和她的儿子一起把她送到了医院。这个案子成为了中国人历史上永久的痛。为什么?这里面就是我们价值观念判断、分析和取向出了问题。首先,大众,特别是媒体,在没有经过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认为是这个老太太摔到了,彭宇是做好事,把她送到医院去,还给她掏了200块钱,去给她看病。这个老太太不感谢人家,还恩将仇报。于是,大家都骂这个老太太。而且,由于法官在判这个案子的时候,采用了偏离正确价值观的推断,认为如果彭宇是做好事,就不会掏200块钱,也不应该送老太太去医院。也就是说,如果你送老太太上医院说明你内疚,你还给她200块钱更说明你内疚。媒体根据法官的这几句话,又大肆炒作国人的道德沦丧——做了好事还要赔偿。而且还出了这样的糊涂法官!于是,全国到处都是骂声。但是,到了2012年1月16日,南京市有关部门终于公开了事实真相。就是彭宇的的确确在下车的时候,碰到了这个老太太,碰倒了这个老太太。但是不是故意推的?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两个人发生了身体接触,而并不是你摔倒了,我去把你扶起来。那么事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事实是怎么认定的?警察干什么去了?原来,警察在现场讯问和笔录的时候,双方都承认了这件事情。而警察居然把原始的询问笔录丢掉了!那造成法官没有了直接证据。但是,如果让他们两个重新说一遍,或者友好地协商一下,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就解决了。可笑的是,法官和警察还有当事人居然一起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庭外和解,而且签订协议,不准对公众说出任何真相。这样一来,媒体拼命炒作,彭宇和老太太以及判案的法官都成了受害者,因为他们不能说出真相。直到最后不可开交了,2012年的1月16日,才解除禁令,由官方出面说清楚了这件事。
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反思些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价值观的判断力出了问题。每个参与此事的人都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处理方法会给社会、给公众以及他们个人和家庭带来多大的危害!我们许多人都缺乏一个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主流文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判断能力。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是否应该从这些事件中反思大学教育的缺失?我们是否应该问问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我们的道德观念、人文关怀等方面,是否应该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什么?为了给大学生们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我们教师自己该做些什么?!我以前不太讲价值判断能力,后来发现很多时候需要面对、需要做出判断、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们老讲素质教育,我觉得最核心的好像应该是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能力。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通过在大学几年的学习,能够在很多问题上,学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将来从学校步入社会后,我们的社会就会好很多。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最近读钱文忠解读的《三字经》,讲“教之道,贵以专”,他讲的是唐伯虎学画的故事。唐伯虎跟着沈周学画画,沈周是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唐伯虎很有画画的天分,学了几个月,一看,觉得自己的画和沈周的差不多了。于是他说,沈先生,我不用学了,我可以回去了。沈先生说,那你就回吧,回之前,请你吃一顿饭。沈先生就带他到一个新的房间去吃饭。进入房间,唐伯虎一看,每个方面都有很好看的外景,鲜花呀、水池呀、草坪呀,等等。他就说,这么好的地方我怎么没来过?他就想出去看一看,因为有门嘛。他走过去,额头上撞了一个大包,原来那不是一扇门,而是沈先生画的画,看上去就跟真的门一样。他一看这儿出不去,又走到另外一扇墙,那儿也有一扇门,他又走过去,结果额头上又撞了一个大包。结果三面墙都试了,发现三面墙上都是画的画。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画画可以画成这样。所以,他一出来就给师傅磕头,说,我不回去了,看来我还得好好学。学了好多年以后,沈先生告诉他,你可以回去了。他说,哎呀,我还不能回去。沈先生说,你觉得你还不能回去?这样吧,你也试试看,画几幅咱们检验检验。他说,好,当作业嘛。于是,唐伯虎就画了三桌酒席,每一桌上面都有鱼。画完以后,也是跟师父一样的贴在三面墙上。刚贴好,他师父就把猫放进来了,这只猫一看到墙上的鱼就跳上去想吃,一跳上去就掉下来了,看这个墙上不行,又看到那个墙上也有,又跳那面墙上,三面墙上都跳了一下,三次都掉下来了。这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唐伯虎画的画,已经跟他师父差不多了,猫也分不出是画还是鱼。所以唐伯虎这才恋恋不舍的出师了。
“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讲学习要专心、要持之以恒。你要学习专门知识,就要花很长的时间,要把一件事情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长期的做下去。学画画是这样,学其他的技术也是这样。没有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就不可能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我们是一个工科和医科见长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好好的教,好好的学,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的。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煎饼人”,就是什么都一知半解的,实际上什么都不懂,就像一个煎饼,很薄,网络上称这些人为“煎饼人”。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要少培养一点“煎饼人”,而要培养真正的、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能力的人。
上面我讲了两点,一个是要培养我们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思考分辨能力;这既是目前社会上最缺的,也可能是我们大学里面最缺的。另一点就是要培养我们学生的专业能力。
我们要通过课堂和课外两个渠道,加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思考分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
李岚清同志在中央主管教育时,非常重视外语学习,强调英语的重要和掌握英语的重要性。他谈到在他出国访问时从来不用翻译,而是自己直接用英语和外国人对话。这有许多好处。第一是专业性强的东西,翻译翻不好,因为翻译不懂专业。第二是许多词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翻译,意思就变了。
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多,无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文化上。例如,在相关国际组织里面,中国人担任重要职务的有几个?为什么?我们的语言能力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懂英语,就没办法和别人交流。
亨廷顿写过一本书,叫《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文明的冲突》也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但是他自己说那不是他最好的书,那是写给大众看的,不是学术著作,他给学生不讲这本书。在他的这本书中,有一个我认为很荒谬的观点,就是他认为世界上的许多战争、动乱等都起源于文明和文化的冲突,而基督教的文化、文明将会在这些冲突中战胜其它的文化和文明。其实,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随着交流的增加,应该是可以取长补短、共同繁荣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加强交流,那么误解可能产生、敌意可能形成,冲突就会发生。
最近,Facebook的掌门人娶了一个中国老婆。他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呢?听说是在哈佛大学排队上厕所时候认识的。有人开玩笑说,以后上厕所都要找对地方,找有钱人上厕所的地方。可见,只要愿意交流和沟通,在上厕所时,也能沟通出爱情的火花,更何况是其他事情呢?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文化和文明交流沟通与传播的平台。我们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大学生们多交流。这样就使我们的大学生们自己学会建立一些关系网络,协调人际交流关系。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1990年从日本回国工作,有20多年了。在20多年里,我买了不少自行车。为什么买得多?主要是人家偷走了。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买回来的所有自行车中,没有一辆是能够自接骑的,买回来以后一定要到修车铺去调整半天。大家可能都买过自行车,不知道有没有我的经验?我们的新自行车,买回来时,不是那个螺丝松了、就是这个轮子歪了。但是,我在日本读书期间,只买了一辆自行车,这个自行车买回来哪儿都不用动,打气后就能骑。而且,打一次气至少管两个月。我们的自行车,现在好一点,原来打一次气能管几天?我们光说不练,马马虎虎,动手能力差、职业道德差。你们说这是谁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啊?不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吗?
还有,我们老讲创新,老想干大事。现在大家写字用的这个圆珠笔,用量多大呀!但是,笔芯和里面的油墨都是进口的,中国制造不出来。
创新是和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等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一句虚话。
培养什么人?我总结一下:我们应该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有科学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精神,同时要有价值判断能力、思考分辨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另外还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就是“三个精神,四个能力”。
五、怎么培养人
那么,怎么培养这样的人呢?
第一个办法就是名师上讲台。师高弟子强。要通过老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以及共同的探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有时看看美国的公开课,比如桑德尔的Justice——《公正》,比如亨廷顿讲的《文明的冲突》,还有讲《死亡》、《幸福》的,等等。那些老师们讲课,真是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听这样的课,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国内也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像北大赵凯华老师的《物理》课、像我们中南的欧阳友权先生的《网络文学课》,最近我也看了我们杨雨写的这个《侠骨柔情陆放翁》,我也看了她在百家讲坛讲的纳兰性德,讲得非常好。这就是名师啊。你讲课要有人听,讲得要引人入胜才行啊。好老师都要上讲台,教授要上讲台!而且,我们的老师不仅要上讲台,还要上好讲台、站好讲台。教授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当作自己本职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这次出台的文件里面一定要强调几个字,就是给本科生讲课是教授、副教授的第一要务。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学历来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事实上,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按什么样的体系设课?是按照核心课、主修课、选修课的体系?还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的体系?这决定了学校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的程度以及培养的道路。无论走哪一条路,大学本科教育都一定要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让学生在这个体系之下,得到上面所讲的那些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要在这个课程体系下好好学习。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人总批评我们学生会考试,高分低能。这话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考试成绩好不是错的,考一百分的学生起码比考五、六十分的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要好。当然,在某些别的方面,有些考分高的学生可能有些不足,但也不能说考高分就是坏事。否则,我们还考什么?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考高分,但是不惟高分。就是说考得好肯定好,但不是说你考得好什么都好。
第三,就是要抓好课内课外两个育人主战场。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也要向课外活动要质量。课内,一是在课程体系下的每一门课的书本学习和实践动手的学习,学而时习之。学是读书、习是动手。二是抓好实验,特别是主动式的创新性实验。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管理、自己动手,学会做一件完整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课外,我们一是要多发挥学生的兴趣,多组织一些俱乐部、课外学习小组等,打破学科和专业的限制,鼓励学生探索专业外的东西。二是要多提供一些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甚至是出国的机会,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
第四,就是抓好英语听力的训练。学英语一定要以提高英语听力为主,争取把学生的英语听力问题在大学时代解决。英语的读写译和说的能力,走出校门后靠自学都能解决,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听力。如果在大学不解决英语听力问题,他出去后就很难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定要提到战略高度。如果中南大学的本科学生毕业以后,英语听力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我们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现在的时代,是个性飞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科学大师不断涌现的前夜。要培养大师就一定要及早发扬和发挥他们的个性,不发扬个性是没有大师的。统一的产品中哪有什么好的差的?所以,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管理部门,还有我们的政策,都要及早转变。要尽早地适应个性化学习和培养的需要。只有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引导,才能有个性飞扬的大师。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