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记者观察:“首届全国大学生科学大会”5大看点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7日 作者:刘柱

10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在我校国际报告厅隆重开幕。作为首届论坛的重要议程,全国大学生科学大会以学术会议形式,通过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碰撞”出了新的创新思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思维展示的大平台。

数字

大学生科技大会共征集到110份项目学术报告,按其所在学科分4组6个会场分别进行报告,来自全国60所大学的110名同学做了学术报告。

我校李伟同学 “磁性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和秦岭“间歇性低氧对机体营养代谢的调控机制”2个项目参加了项目学术报告。



我校李伟同学在做题为“磁性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的报告

另外,省兄弟院校湖南大学“低成本、低功耗电子式电能表设计”、“大学生就业能力测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和湖南师范大学“天然洗涤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性能”、“半金属CrO2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悟性研究”也入围了项目学术报告。

有19所大学的36名学生主持了大学生科技大会,其中我校有16名学生参与了主持。



大学生科技大会分会场一角

收获

北京师范大学程肯同学做了题为“负载高效二氧化钛光催化系统研究”项目报告后,立刻就引起了北京化工大学黄炜纬的共鸣。

黄炜纬告诉记者;“我的项目报告‘工业废水中重金属银的回收及纳米银的制备’与程同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瓶颈,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很有启发,很有借鉴之处。”



程同学和黄同学就共同的创新话题在交流

报告会间隙,程同学和黄同学就共同的话题聊了起来,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还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表示回北京后就遇到的问题互相探讨。

李伟同学也有同样的感触,“通过报告会,可以了解到外校学生在相关领域项目上的进展程度,有哪些创新点,取长补短为自己项目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点评

西北大学李剑利教授听了学生的项目报告会后感慨一词:惊讶。李教授告诉记者:“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令人惊叹!一点也不亚于研究生。”他认为,这次参与大会的同学基本上达到了学术会议报告的要求,从单纯的课本知识走向知识的应用,渐渐走上研发之路。



教授现场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江志斌教授则认为,大学生科技大会为本科生创新成果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参与项目都具有多学科交叉性,通过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能启迪再学习的过程,为解决项目难题提供一种全新思维途径。

不足

同样,江志斌教授对学术报告的不足做了点评。他认为参与报告的项目多是老师的课题,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他提醒同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用自己的思路去独立设计,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这样更能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李剑利教授则认为参与报告的同学绝大部分只提到了项目的成功部分,相对而言项目的失败之处提的少,“对科学研究而言,失败并不是一种负面,反而能从失败的背后能够领悟成功的真谛。”

建议

江志斌、李剑利2位教授同时建议,通过大学生科技大会怎样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让没有来现场参与的同学同样受益。

江志斌教授建议在同一个地区的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类似的大会,不仅仅局限于有代表参加的全国性大会,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创新实践的交流中,要形成一种有计划的长效机制。

李剑利教授则提议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对很有前景的项目给予立项。“有些科研项目研究过程很长,有些本科生刚摸出一点门道就毕业了,参加工作后不一定会继续项目,这样真的很可惜。”李教授认为只有通过立项,让大一至大四学生有层次的参与,建立梯队团队,甚至可以带入到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让研究项目持续下去,这也符合科研研究规律,定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