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落井女孩”的新闻解读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作者:方艺惟
杨丽君,就读于北京民族大学珠宝专业的21岁大四女生。22日晚长沙突降暴雨,涂家冲路面积水覆盖,一处水井盖被雨水冲走,导致路经此地杨丽君失足掉入下水管道,生死未卜。
事件怎么演变成新闻焦点
以往见诸媒体的突发灾难事件涉及的受难人数较多,但这一次新闻事件中的主体是一位年轻女孩,这与新闻首次曝光时,所选取的落脚点、人们的群体心态、多种媒介导致的新闻传播范围扩大等因素有关。
22日晚的大雨并非首次出现,且事先已有一系列的预警。井盖也不是第一次被冲开,人们对于这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是因这样本可以避免的意外而愤慨,是对美好生命无辜流逝的惋惜。从最初微博上的转发,“21岁女孩”、“落井”、“长沙”等关键词吸引了很多的关注与传播。从评论中看,人们更多的是祈福,夹杂着一些对于公共责任的追问。以往可能仅仅短暂出现在“都市新闻”版块中新闻事件已持续了三天,不仅因为新媒介的多途径传播,更因为落井女孩至今仍然未被搜救到!
各路媒体对新闻现象的分食
从最新的一些新闻报道标题来看,更多的是对于新闻最新进展情况的报道与颇具人性关怀的祈祷,如:“长沙城为落井女孩祈福愿女孩平安”、“长沙女孩‘落井’40多小时至今仍下落不明”等。当然,由于这类新闻的突发性与时效性,很多媒体失去了第一落脚点即及时报道,于是便对新闻进行不同角度的选择,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新闻操作技巧,但是在整个新闻大背景下,这些‘另类’报道在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心态之余,更多的是会让人感到不适与反感,如:“长沙女孩至今生死未卜美艳性感照片曝光”。从标题上能很明显的看出部分媒体把新闻角度从事件本身刻意偏离到新闻主角上来了,“美艳”、“性感”这样的标题多少使新闻娱乐化,而忽略了这一事件的重点并不在于主角究竟是青春可人少女,亦或是年近古稀的老妪。这也是对当下很多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拷问!
追溯新闻事件中的公共责任
中国公民以往如部分网友戏称的是“大大的良民”,总是能怀着“感恩的心”对政府满是卑微期待。出事地点附近的居民称,井盖多次被冲走。下水道井盖明显属于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因公共设施的缺失而造成公民生命财产受损,显然已经涉及了相关部门的公共责任问题。
从相关新闻报道中了解,“长沙市海事局正在该下水道通往湘江的排污口和江面上搜寻。长沙市出动数十支消防、民警队伍搜救,还有消防队员在附近的一些下水道处搜救”。这仿佛是政府部门在积极释放信号—“我们在尽力搜救,我们在作为!”。于是,很多读者竟会感到丝丝欣慰,却忘了去追问“结果呢?、事先政府部门又做了些什么?”。
按照公共责任的压力来源不同,可以把公共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两种形式。或许在相关法律规章上,政府部门并没有能直接问责的过失,即客观责任。但是从主观责任来看,新闻事件至今,仍然没有政府部门对于此事的反省与担当。
舆论不仅需要对事件的感伤与祈福,更应该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起推动作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