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年许下的愿望吗?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 作者:潘景羽 赵若伊 刘舒 王宣懿
对于毕业生来说,数年的大学时光,有收获,有失落,有坚持,有脆弱,而这些,大多是因入学时许下的愿望而起。回想过往,那年的愿望,实现了多少,还有多少埋没在路上?记者采访几位毕业生,看着他们的愿望实现途径和程度,你是否产生共鸣?
走上“学霸之路”
地信院的范世伟入学时被地质工程专业录取,但他更偏向学工商管理,不“安分”的他,决定通过保研来实现转变专业的愿望。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看工商管理的书。为了实现理想,他放弃了娱乐活动,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连曾经酷爱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也为保研之路让步了。在图书馆与专业书和习题为伴的日子,最终换来的,是大一以来每个学期的专业第一、四万多的奖学金以及大四即将毕业时成功保研到理想的专业继续深造。
冶环院的许凡研究生入学后,向导师表达了将冶金工程与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想法,导师表示愿意无条件支持他做自己的课题研究。但是,导师专攻冶金,无法给他提供更多计算模拟方面的指导,他只得自学,看文献、报培训班,种种迷惑让他几欲放弃,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走到校门口,对自己说:“想想你当初考到这里来的目的,想想你当年的梦想!许凡,你现在放弃这条路,就是放弃了你的梦想!”一路的坚持总算让他有所收获,辛劳的付出以7篇学术论文的发表而得到了证明。“我的三年,是充实的三年,虽然别人都叫我学霸,但我觉得我的‘学霸之路’还很长呢!”即将毕业的许凡将继续读博,大家都认为他要成为“学霸中的学霸”。
初入大学,尹杰丽和周围的很多同学一样,从高中的紧绷状态彻底地放松了自己。社团活动,聚餐玩乐,手机网络……几乎充斥了她大一的生活,但这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没能给她带来同样令她开心的成绩,很多课程都是“擦边飘过”。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尹杰丽加入了中南大学智能移动机器人协会,看着学长学姐的高超技术、严谨态度,她决心改变自己,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做决定容易,但改变“道阻且长”。原本每天睡到自然醒的她,要早起赶到自习室自习、晨读,重补大一的基础知识。每天都泡在自习室,最早来,最后离开。
在诸般的努力下,尹杰丽的成绩很快便有了起色。她一口气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校智能移动机器人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三个大赛,一改大一给大家留下的“学渣”印象,一路逆袭,拿下了三个大奖。如今即将毕业保研的她早已褪去了当年的浮躁。她庆幸当年的改变,让她幸免于碌碌无为。
成为“健身能手”
每天下午六点以后,操场便逐渐热闹起来,跑步、锻炼的人源源不断,这其中,有一个身影,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四年八个学期不曾间断。身高175公分、来自机电院的胡明,入学时体重达90公斤,进入大学后,他立志要减掉身上的肥肉,华丽蜕变成“男神”。他选择了经济环保的运动方式——跑步,每晚在南校操场跑1个小时。他从最初的只能跑三圈,到现在的一口气能跑8公里,完美减重至72公斤。搭配其他运动项目后,他还练出了腹肌,手臂的肌肉也十分明显。胡明自豪地说:“去年暑假我们高中聚会,高中同学们竟然都没能认出我来。现在好多同学都以我为榜样,努力锻炼呢!”
资安院的杜晓丽大一时就定下目标——努力跑步,毕业前顺利跑一场半程马拉松。但是,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乱她的跑步计划,每次一开学,她都承诺无论如何都要排除万难,实施跑步计划,无奈都是有头无尾,不能善始善终。“四年了,我跑步的天数、圈数都屈指可数,我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当年的目标。”到毕业都没能实施好计划、完成目标,杜晓丽心中满是遗憾,“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能以我为参照,要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实现,别在毕业时带着遗憾离开。”
晋升“社交达人”
信息院的汪飞大四下学期就进入公司实习了,在同学们眼中,初入职场的他与那些职场“菜鸟”完全不同,仿佛在职场历练了多年,能够畅通无阻地处理好与同事们的关系。其实,他进入大学前,性格特别内向,不爱和人说话、交往,甚至害怕别人同他打招呼,总喜欢一个人做事。开学时,下了火车站,都不敢询问如何坐车到学校。到了学校,负责接待汪飞的学姐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个头不高、身形娇弱的学姐竟能从容地指挥几个“彪悍”的男生。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成为“社交达人”。为了这个目标,他参加社团,申请去博物馆做讲解志愿者,在公交车上给陌生人讲故事……但凡他认为有能让他开口和陌生人说话的机会,他就一股脑儿地向前冲。如今,他实现了愿望,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不再害怕与别人交流,他开玩笑说:“闷葫芦变话唠,我再也没法塑造我原先深沉的忧郁少年的形象了。”
公管院的蒋宁在同学们间可以算得上是个“名人”了,从2009年本科起,他就一直投身于公益服务,七年来从未间断,雷锋义务家教、亲子共读经典、募捐……都有他的身影。最令他自豪的就是加入亲子共读经典的志愿者团队,他从一个最普通的志愿者成长到总负责人,从一个服从组织安排的志愿者成长到能言善辩的总负责人。大学时期的他一直致力于学生工作,从班长到社长再到学院团委学生会核心成员,他都始终秉持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不辞辛苦,协助老师,服务同学。研究生期间他更是担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助理、预备干部训练营营长、院团委常务副书记、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等职务,继续从事学生工作,为同学服务。他是老师的好助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是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善如流的蒋宁步入社会,一定会继续成为“名人”吧。
文新院研究生王丽丽在中南呆了7年,大一她兴冲冲报了演讲比赛,不尽人意的比赛结果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天赋,甚至外貌。她开始故意回避集体活动,避开公众视野。读研后,她决定改变自己,不能再畏畏缩缩了,本科已经留下遗憾,研究生不能再有遗憾。2013年,她鼓起勇气,主动报名扮演心理短剧《一朵大红花》的主角“外婆”,一个月的练习最终收获了评委老师感动的眼泪。2015年阎真老师获得“中南大学研究生最喜爱的导师”称号,文学院欲以闫真为原型排演一个短剧宣传片。王丽丽作为阎真老师的学生,毛遂自荐揽下这项任务,与编剧商量剧本、协调演员时间、借用排练场地……整整两个月,全由她一手负责。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六月,即将离开的她完成了研一的愿望,改变了当年的青涩、害羞,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游历四方”
机电院的张祥杰大学四年游历了21座城市,北京、南京、苏州、成都、银川……都有他的印记,每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他都游历过。他坚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古训,在他看来,利用大学时光亲身游历各地风俗人情,才不会辜负这敢闯敢拼的年少青春。“我印象最深刻的城市就是扬州。平缓的生活节奏让这座城市显得那么古典,在这里生活,心境都平和了。淮扬菜的鲜美更是名不虚传,难怪隋炀帝要修运河来扬州。”张祥杰体验各个城市的独特风味,默默地在心中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人生计划表:继续深造去北京,工作去成都,养老就去扬州。
外语院汪婷婷和她的舍友三年研究生时光游遍了长沙及周边城市。“我们宿舍四个人都来自湖南省外,考到中南后就决定组队旅游。我们每个月都会选择一个地方集体去玩,必须四个人都去才成行。”汪婷婷作为寝室旅游“策划师”,每次都会综合考虑天气、经费、体力等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在她们看来,旅行不仅是为了增长见识,还是为了增进友谊,如今她们即将毕业离去,仍旧约定每年集体旅行四次,风雨无阻,延续416寝室的“优良传统”。
时间总是细如白沙,握不住也放不下,毕业即将离开学校时总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即便收获了许多,也依然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留下了太多遗憾。毕业生们对学弟学妹们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你们的大学时光还在继续,不管过去的日子怎样,都要抓住当下,别让遗憾成为你日后回忆青春时的主旋律。”
毕业,是青春的一个节点,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年埋没在路上的愿望带着遗憾和感伤,会让你更加难忘,在新的路上,依然可以寻着记忆中的方向,乘风破浪,摘取更绚烂的花朵。毕业生们,愿你们未完成的梦能够重新实现,愿你们已实现的愿望能够继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