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延伸课堂,学子调研实践忙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作者:张昊 陈庆强 但宁宁

当大部分学子还在象牙塔里时,田野调查践行者队、易锐环保科技团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调研团队对知识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却不局限于课堂,他们的调研深入到田间地头,用储备的科技知识为环保增添新的动力,用智慧和关怀为防止重金属污染提供保障。为此,三个团队也在学校“五四”评优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记者采访到三个团队,进一步了解到他们调研实践的实际状况。

实地调研,行走在田间乡野

田野调查践行者队成立于2016年9月,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系的研究生马艳冬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力瑞、濮瑞恬、周展等6名本科生组成,专门调研老旧社区公共车位的使用问题,指导老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所所长胡晓。

在团队成立之初,遭遇了许多困难。对此,队长陈力瑞深有感触:“为了看到湘雅二医院门诊部上班时拥挤的人潮车流,我们清晨六点不到就出发,当时宿管大爷都还没起床,是我们叫起来去开门的,我们都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到达调研地点之后,他们一个个拿出笔记本,拘谨地向医院停车场管理人员提问,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时,指导老师胡晓及时出现,买来两包槟榔交给他们,让他们学着用本地话去跟当地居民交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拉近需要烟火气,这是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随着调研的深入和展开,这个团队的成员们逐渐掌握了调研的方法。队员濮瑞恬甚至学起了“第二外语”——长沙话,这样才能更加自然地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慢慢地,团队顺利打入到了社区内部,获得了社区的很多“秘密”。原来,调研项目的课题围绕着的老旧社区停车位使用问题,曾经被许多媒体报道过,也有居民投诉到街道政府,但一直没有解决措施落到实处。老社区在2012年做过提质提档改造,拆除了很多违章建筑和排挡地摊,从而出现了一些空地,部分居民由此看到了商机,私自划分车位,通过短时出租给去湘雅二医院就医却找不到停车位的车主获利。针对这些问题,田野调查践行者队走访了文艺新村社区、芙蓉区政府、文艺新村街道办事处、街道派出所等多个地方,运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科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当然,团队成员们也遇到过很多难题。比如采访过程中引发少数社区居民反感,恶语相加;比如到相关部门获取资料的时候被敷衍搪塞、空手而归;想出的解决方案被有关部门认为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等等。虽然这些也会让他们有过泄气的时候,但整个团队最终还是坚持着一次次重返调研地。 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他们的工作逐渐显出成效:团队针对社区问题提出了许多治理和优化的方案,一些典型的老旧社区在治理改造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团队所提供的治理经验。而这些成效的取得也为他们获得荣誉打下了坚实基础:团队凭借卓越表现参加中南大学第十一届“升华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特等奖;荣获了中南大学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而在2017年度中南大学五四评优中获得的“最佳创新创业团队”称号更是对他们的肯定。

创新科技,为环保注入活力


和田野调查践行者队不同的是,中南大学易锐环保科技团队将知识能力增长的课堂延伸到了社区、回收站等站点。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废旧电子产品量迅速增加。为解决该类产品不当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中南大学易锐环保科技团队成立了。该团队以商学院金融1302班陈行畅同学为主要负责人,参与者则囊括了来自商学院、冶金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而团队成立后则从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加工物生产销售。

2015年,针对现有的废旧电器回收体系的运作流程,团队开展了深入调研。成员们进入基层,调研社区、回收站等站点,追溯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源头,解析废旧电子产品各个回收环节,从而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宣传更加行之有效的回收方法,提高了附近居民的回收意识和效率。

2016年,创业团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了一场实践验证与实地学习活动——赴长沙市岳麓区及武汉格林美公司开展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模式转型和产品优化的探索活动。针对传统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工作回收端与出让端匹配难、客源少、业务不固定等缺陷,他们在客户出让端与公司回收端之间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小锐回收”,一个新型的互联网回收模式。在这个微信平台上,传统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愿意出让废旧电子产品的人数短期内增加了更多,废旧产品的出让方和回收方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从而让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以更为行之有效的模式运作起来。

团队取得成绩的历程是一个玉汝于成的过程。在文本制作、公司运营、技术研发、模拟答辩等方面,团队奋斗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陈行畅告诉我们:“作为学生,既要学习还要参加竞赛,时间分配上压力巨大。但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熬过了竞赛准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同时,团队取得的成绩成就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与牵引。创业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郭学益副校长、商学院曹裕老师、冶金与环境学院田庆华老师对团队项目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如果说要创业团队分享创新创业最后的一点感悟,想分享的是:创新创业是一个荣辱与共,甘苦相济的征程,征程里我们需要有团结友爱、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神。”

对于易锐团队成员来说,易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自己、历练自己、蜕变自己的历程,也是一个花样少年在花季岁月里最美最珍贵的回忆路程。团队成员们表示在创新之路上他们将会学以致用,坚定不移地向未来走去。

立足关怀,防治重金属污染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在给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调研团队应运而生。成员们立足于人文关怀,深入湖南重金属的污染地区,以当地实际环境为课堂,了解当地真实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建言献策,贡献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团队成立于2014年,系基于实证调查的社会实践、跨学科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指导老师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中心主任柴立元教授、湖南省环境资源法学会秘书长张宝副教授。目前团队成员含负责人吴星翰同学在内共58人。

说起成立团队的初衷,也是一种偶然。在吴星翰大一时,社会学老师播放了凤凰卫视的一期关于“社会能见度”的视频,内容是某雄黄矿地区人们生活的境况。当看到那里的的人们身上满是溃脓和砷斑,有的人还得了癌症和砷中毒时,同学们都流下了泪水。此情此景,他大为触动,并决定以自己的行动来帮助这些不幸的人,于是在假期的实践活动中,他号召身边的同学成立了这个团队,开始对湖南重金属污染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救助。

调查之旅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容易,在重金属污染的地区,土壤和水质都会受到影响,考虑到整个团队成员的安全,他们往往不敢在当地吃饭喝水,都是自带干粮和饮水,每天往返于县城和污染区域,过着早起晚归的生活。直到后来有了前辈们的经验之后才有所改善。

最让吴星翰印象深刻的是大一暑假,那是他们第一次入户调查,户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老大爷的妻子得了肝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儿女都不在身边,每个月靠微薄的低保过生活。在聊天时老大爷送了块西瓜,但是西瓜已经变质了,原来老人家里没有冰箱,西瓜吃不完不舍得扔掉放在那里几天就变质了。吴星翰看到的并不是矿区人民因为这些矿物而带来丰裕充实的生活,更多的是这些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无奈。正因为这次经历,整个团队也更加坚定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项目推进和实施。

如今,吴星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团队已连续三年多次组织前往石门雄黄矿、桃林铅锌矿等湖南重金属污染地区,开展了系列实践调研、理论研究工作。多次与省人大环资委领导、新华社等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共治研讨、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活动,并联合湖南曙光环保、阿里巴巴公益基金联手启动救治鹤山砷污染受害者的“成蹊计划”,该计划的推行让更多人认识到重金属污染对当地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从而吸引更多人对污染区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为防治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更多可能。组织“湖南雄黄矿群众健康检查和污染救助现场会”,不但当场为污染区群众开展健康检查,还募捐到十万余元善款,从而为群众的健康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积极保障;网易新闻、红网等各大媒体均对团队的调研活动及事迹给予广泛报道与高度评价。

此外,该团队所撰写的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也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部高度评价,并批复生态保护司研究、总结。同时,调研成果被湖南省环保厅、临湘市人民政府积极采纳。所有的这些都让团队成员们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大学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范围。三个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将课堂延伸到和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范畴,学以致用,在最美好的年华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