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大学作业什么样儿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作者:田园 彭雨欣

写不完的论文、做不完的PPT、背不完的课本......想到作业,最初浮现于脑中的往往是这些字眼。但其实,除此之外,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作业,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乐趣,也有一份对所学专业的体验和感悟。

书信传情

——中文小篆写信

从前,车马很慢,有时分别就是永远,书信是当时仅有的交流工具。如今,各式交流工具横空出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似乎有些淡化。作为最讲情怀的中文系,为了让学生们重拾历史、重拾文字,古代汉语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用小篆写信。

那么,信要写给谁呢?写给未来的自己,写给父母,写给朋友……中文1704班的陈婷婷却写了一封情书。

进入大二上学期,课业任务的增重与学生工作的压力,让陈婷婷目不暇接,她的心情忽地跌至谷底。鼓励她坚持下来的,是她渺小却坚韧的暗恋。“那是支撑我那段崩溃日子的精神寄托,所以,我忽然想要为这段感情写一封信。”首先用简体中文完成书信的第一稿,然后在电脑上用简体中文和小篆的转换器,将书信里的字一个一个转换成小篆,最后一笔一画地书写在信纸上,完成书信。因为小篆字体较大,涂改影响美观,她一共废弃了五版书信,花费了近八个小时才得以完成。“这可能是文科生最后的倔强吧。”说完,陈婷婷开心地笑了出来,一扫前日的阴霾。

在陈婷婷的眼中,古老的汉字忽然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千回百转,欲说还休,如同那些藏在文字背后不能言说的心情。“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信息接收与传递都要求高速度。但是,我们也需要静下来,花时间和心思去细细琢磨生活的滋味,就如同这小篆,要想写得漂亮,一笔一画都是慢工细活。”

从理论到实践

——无动力小车制作

对微电子1602班的原宏峰而言,亲手制作出无动力小车,是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作为工科男的快乐。

作为大一暑期金工实习的作业,无动力小车的制造从一开始就难住了原宏峰。他和搭档不仅不了解相应的软件操作,而且对于机械传动、小车转向控制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当时我们就傻眼了,”原宏峰苦笑道,“能怎么办,只有咬牙从零开始学习。”自学软件的基本操作,讨论学习相关图纸的设计思路,向学长请教,有时甚至熬夜作图,最终图纸得以顺利制成。

但设计的完成仅仅只是开始,在金工实习的最后阶段,原宏峰和搭档需要在四天内制造出自己亲手设计的小车。常见的零件尚且可以在五金店或学校购买,但大多数特定零件则需要他们亲手制造:使用线切割加工特定尺寸的齿轮,用钳工为零件钻孔,那些精细到无法用手工制作的零件,则借助于3D打印。面对一些无法制造的零件,他们只好重新修改图纸,以保证操作的可行性。而轴承则更是原宏峰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需要的直径三厘米的轴承,而用3D打印,硬度难以达到要求。最后,他们只能在车床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把轴承磨至符合要求。

4天过去,从模拟数据变成实际零件,再一点一点地组装成小车。虽然过程艰辛,但当亲眼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车以“8”字形运动时,原宏峰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尊重与敬畏

——医学解剖实验

在医学生的解剖专业课上,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大体老师,这是他们对被解剖的遗体的尊称。就读于临床八年制,如今已经大五的陈卓,对这个群体和称呼有着超乎寻常的尊重。

那是陈卓的第三次局部解剖作业,也是第一次由她主刀的解剖实验,老师要求游离出人体身上的神经、肌肉等一系列组织。首次主刀的她负责的是大腿和小腿部分,但由于过度紧张,她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神经——剪断的神经无法复原。那一瞬间,她脑子里只闪过两个字:“完了”。不仅是因为老师要求完成后复原大体老师,更是因为她触碰到了解剖课的“红线”——尊重大体老师,保证他们的完整。更令她恐惧的是,如果当时她手下的不是大体老师,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病人,那会怎么样?“当你拿着手术刀在人体身上解剖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医生这个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一点小小的错误就可能万劫不复,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卓回忆起当时的失误,仍无法释怀。

当书上冰冷的文字变成医学生手中真实存在的大体老师的时候,陈卓才意识到医生这个职业代表的是对病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如今的她,明白了对大体老师最好的尊重就是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的学习与实验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大体老师,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最大的敬畏就是将每一次实验当做真正的临床,小心谨慎。

法律与人情

——实地考察

养护院法学1702班的张琪从未想过罗马法选修课的作业竟然会是去养护院,亲身体验亲权和监护制度的区别。“一开始我真不知道养护院怎么可能教会我这些知识,直到真正去到那里,才慢慢体会到这个作业的意义。”

按照老师提供的地址,她实地考察了长沙普亲老年养护院。护工介绍,养老院里的老年人大都无法自理,儿女也不在其身边。他们有的受伤骨折,有的失明,有的患有抑郁症,还有的是老年痴呆......张琪记录着老人们的情况,心里却远没有她表现的这么平静。

护工趴在一位老人的耳边,边揉搓他的脸颊边喊:“爷爷,伢子们来看你来咯!”老人看着天花板,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一点反应。直到张琪快要离开的时候,爷爷突然伸出一只手,在空中晃了晃,像是和她说再见。在拜访一位受伤骨折的阿姨时,阿姨说:“没有办法的事,闺女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每个月还要负担我的养老费用。说不孤独是假的,可我也绝对不想给闺女添麻烦了。”张琪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在本子上记下:法律又怎么劝得回那些陪伴的缺失和应有的监护呢?“法律不是冷酷无情,而是劝人有感情。”张琪说。

“当今中国法律体系中的监护制度不同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立的,而罗马法中涵盖了老弱病残等更大的范围。”老师上课时对罗马法的讲解依稀在耳旁,而养护站老人们的情况则让张琪陷入沉思:“父母和子女之间,哪里有什么契约平等可言?养老,不是简单的金钱问题。我觉得可以像罗马法一样,扩大监护对象的范围,同时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护监督制度。”

亲手“做”出来的校园

——校本部模型制作

城乡规划1502班的郑天畅,选择制作校本部从入口到和平楼、民主楼之间的中轴区域模型来作为城市规划模型制作课的结课作业。

经过了近两周的时间绘制好校本部电子图纸,郑天畅所在的小组才开始模型的制作。但前期的准备并没有让后期的制作容易一些。因为把模型组装起来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但小组前期制作的是平面图,所以数据并不全面,导致打印的板材很难和底板的卡槽完美契合。同时,“打印的机器运行过久时,打出来的板子都像烧焦了一样,根本用不了。”郑天畅说,“还有一个小组的胶不小心洒在透明的亚克力模型上了,就只好重做。”

郑天畅所在的小组想要呈现出校本部“冰雪奇园”的景象,“雪”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为了做出最令人满意的效果,他们将雪粉与水按不同比例混合,一次次地实验才得出最佳比例,最后再用筛子慢慢洒在建筑和植物上。路灯的组装也费了他们一番功夫,组里的男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才把电路给连好,正面看上去美观的模型,反面则是密密麻麻的线路。

这次作业中,郑天畅的收获不止在学术方面,团队协作是她最深刻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满是自豪与温暖,“大家一起通宵赶工,一起在模型堆中吃宵夜,是一种很棒的氛围。”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