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机,不做“特困生”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1日 作者:梁馨月 罗一琛 邹海佳
“跟全世界说晚安,却唯独少了自己”,这是不是你正在经历的凌晨十二点?
“做好了所有入睡准备,下一秒却忍不住拿起了手机”,这是不是你陷入熬夜循环的日常“自省”?
睡个好觉对如今的大学生来说有多难?有多少人正在陷入睡眠焦虑?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规律睡眠,健康未来”。今年,聚焦如何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一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放不下手机的“熬夜族”
“睡眠不足早已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成为很多人都在面对的问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建玲医师说道。
大学校园里,“熬夜族”群体已然壮大。《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有68%的大学生在23点到24点之间入睡,有18%的大学生在24点以后入睡。而在大学生把夜“越熬越晚”的背后,“放不下手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晚睡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有时睡前想放松一下就会拿起手机,但一开始刷视频就停不下来。”20级医学技术类三班的吴悦从高中起就习惯了晚睡,特别是放假在家的时候,可以在床上玩手机到凌晨四点。
18级机械专业谢志宝过去也喜欢睡前刷手机,“大一的时候经常熬夜看剧、看电影,一打开就忍不住往下看,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但现在大三的他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像那些快速消费人的情感、占据人的大脑的视频其实都没什么意义,牺牲睡眠去换不值得。现阶段偶尔熬夜也都是为了学习。”
在熬夜“上瘾”的大学生群体中,想要享受忙碌后的闲暇,通过刷手机娱乐放松的人数居多。根据《报告》,有79%的大学生上床后不会立刻睡觉,从上床到闭眼这段时间里,他们会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娱乐活动,如看剧、打游戏、聊天等。
“学生上床之后不能直接入睡的原因可以归为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外在刺激。”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谭鑫老师在学生咨询中发现,外在刺激是导致当前大学生群体无法在正常时间入睡的重要原因,其中就包括寝室睡眠氛围和手机这一外部干扰源的影响,而寝室睡眠氛围也是导致睡前玩手机的原因之一。
“我的室友经常十二点左右才洗漱,有声响的话我睡不着,就算早早上床也是在看手机,但有时看完就更睡不着了,还会失眠。”因为和室友的作息时间不同,20级本科生小纪表示,自己经常被迫性地熬夜、失眠。
“晚安”,如何实现?
或是主动娱乐,或是被动晚睡,睡前放不下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
“手机的屏幕蓝光会给人体一种处于白天的错觉,影响睡眠,而且由于手机消息不可控,在刷手机的过程中很可能接收到负面信息,触发人体的警觉系统,导致更加难以入睡。”李建玲指出,睡前刷手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我也明白刷手机熬夜的危害,没有睡够的时候整天都没精神,身体素质也在变差。但每次白天下定决心不看手机,一到晚上又忘了,像恶性循环。”吴悦对自己改不掉的睡前习惯有些无奈。
来自冶金材料类2003班的蒋洋洋也有熬夜的习惯,不到晚上十二点半不能放下手机睡觉。“我现在想要改变这个状态,已经在尝试睡前不看手机,通过记单词等方式帮助入睡,希望先将睡眠时间提前到晚上十一点半,再一步步改变。”蒋洋洋说。
《报告》指出,有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曾有过睡眠困扰,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睡眠不足,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导致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且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睡眠状况表示不满意,想要改变现状的大学生占多数。
对于如何改变,每个人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助眠方式。“我在试着听音乐入睡,效果还不错,但要选一些旋律舒缓,可以静心的音乐。”制药工程专业1902班贾梦琪青睐音乐助眠的方式。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眭玉光的枕边长期放着几本书,“我会在睡前看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书,比如哲学方面的,看着看着就困了。”
除了音乐、书籍,耳塞、眼罩等可以帮助阻隔外界声响的物品也是同学们口中常提到的助眠工具。“一到晚上我会带上耳塞,让我的世界安静下来,让我的身体准备好睡眠状态。”法学院20级本科生祝智美说。
“睡前避免刺激,远离手机等干扰源是更好入睡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曾晓玲老师表示,偶尔的熬夜、失眠可能是在学业压力影响下的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是过度刷手机导致的经常性熬夜、睡眠不足,则是对身体的透支,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积极改变。
对此,李建玲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适量运动,消耗体能,帮助入睡。此外,在睡前两小时,同学们可以“复盘”一天的学习、工作,解决让自己焦虑的问题,等到真正睡觉时就放下手机,放空大脑,听一些简单舒缓的音乐帮助入睡。“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但睡前过度刷手机、透支身体不可取,适时放下手机才能拥抱更好的睡眠。”李建玲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