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为生命点亮“希望之灯”:10岁“小学霸”心肺联合移植重获新生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 作者:周艳红 沙丽娜

本网讯  5月12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监护室里,10岁的苗苗(化名)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谢谢叔叔阿姨,天使在人间!”一个多月前,苗苗接受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作为国内年纪最小的成功接受心肺联合移植的患者,她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10岁先心病女孩,一次感冒加重并加速心肺衰竭

苗苗出生在湖南新化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全家收入仅靠父亲骑摩的和母亲务农。今年10岁的她因先天性心脏病,曾在1岁和7岁时先后接受了2次大型的心脏手术,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因为心肺功能差,发育滞后,苗苗的体重还不足25公斤。

虽然体弱多病,但苗苗好学、勤奋、向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学霸”,病休几个月回去考试还能拿全校年级第一,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家里墙上挂满了她大大小小的奖状。

今年3月,一场感冒再次引起了苗苗的肺部感染,并加重了心脏衰竭,心脏提供的血液根本不够身体使用,导致全身器官“报警”。短短一个月,常规治疗不见任何起色,心肺联合移植成为苗苗活下去的唯一有效方式。

心肺联合移植,就是将捐献者的心脏和肺脏同时进行移植,这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至今国内完成不足百例。再加上心肺联合移植对供体要求极其严格,在短时间内等到合适的供体,难度相当于中大奖彩票。

听了医生的话,苗苗的亲戚建议放弃:等待捐献器官太难,手术费用太高,家里已经欠了几十万的手术费,如果进行心肺移植,那原本已经十分困难的家庭只会雪上加霜。“可孩子这么乖,这么上进,她以后还有大好的未来。既然来了,就等等看,实在等不到再说。”苗苗妈妈如是说。

近19小时,医护患齐心“挑战不可能”

正当苗苗家人以为等待无望时,4月10日下午,医院告知找到一位器官捐献者,幸运的是,苗苗配型成功。“为了生命拼一次,挑战不可能!”心血管外科主任周新民教授以及杨一峰教授、吴忠仕教授等专家们连夜进行移植前准备,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一一制订了应对措施,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由于供体难以获得,儿童心肺联合移植在我国开展的较少。术后排斥反应重,可借鉴的经验也较少”。从医30年,救治千余名先心病患儿的吴忠仕教授介绍,“苗苗本身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且进行过两次心脏手术,心包腔与胸腔中组织粘连严重,手术情况肯定比以往没有手术史的更为‘棘手’。而供体孩子只有15kg,与苗苗的体重匹配相差将近40%,这对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月11日,心血管外科主任周新民教授、吴忠仕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在麻醉科主任曹德权教授、手术室相关人员的保驾护航下一起为苗苗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苗苗的手术前后持续了漫长的19个小时。正像术前讨论预料的那样,苗苗与生俱来的全身发紫的复杂心脏大血管畸形、以前两次心脏血管手术经历、供体与受体心肺大小匹配差距过大和回流异常的永存腔静脉畸形等等,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系数。

“膨肺,左心排气,开放主动脉,电击复跳。”当周新民主任缝合完毕主动脉吻合口上的最后一针,开放循环,充满营养物质的鲜血立刻滋润着苗苗胸腔内新添的成员,一颗鲜活的心脏在新的生命体中跳动,肺也开始了工作。4月12日凌晨3:00,历时近19个小时,手术完成,苗苗被送往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的治疗。

多科室协作打赢“持久战”

“新植入苗苗体内的心、肺与其自体器官、组织等‘和平共处’还需要时间适应。目前心脏循环还不稳定,呼吸问题、消化问题都要密切关注,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她能否顺利度过感染关和排异关。”术后的主管医生陈金兰副教授介绍,“术后的监护是可能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苗苗经历的第三次手术了,虽然经过术中长时间的止血,但因组织黏连相当严重、手术创面大、侧枝循环多,加之凝血功能差等原因,导致术后引流多,这是苗苗术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要维持血压的稳定,术后当天实施自体血回收,直至术后引流量逐渐停止。紧接着苗苗又遇到了第二道难关——肾功能不全。因心脏功能不全,术前的肾脏功能已有损害和术后的血压波动导致少尿和无尿,4月13日凌晨开始腹膜透析,晚上8点开始持续床旁血液透析(CRRT)。

术后第一天,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血压难以维持,内环境紊乱。4月14日凌晨5点,吴忠仕教授率领体外生命支持团队给苗苗安装了心肺支持的终极武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循环和呼吸。在ECMO的支持下,苗苗的血压逐渐稳定,内环境逐渐改善。苗苗的重要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了,治疗团队人员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苗苗的病情危重并复杂,术后心、肺、肝肾、消化道及凝血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重症监护室团队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地进行严密监护和实时处理。在ECMO联合CRRT的辅助下,苗苗的心、肺、肾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4月17日,新的问题又来了,孩子出现了黄疸,生化检查提示有溶血。治疗团队会商,考虑ECMO机械性溶血可能性最大,生命支持中心的熊瑶瑶副教授连夜更换ECMO的“心和肺”,及时打断了对血液的破坏。

苗苗手术前后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柴湘平副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小组,经常召集医务部、儿科、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药学部、院感、移植免疫、康复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烧伤整形外科、放射科、营养科、输血科、护理部等多学科专家团队MDT会诊,并建立了微信群,心血管外科监护室陈金兰副教授每天在群里向MDT专家汇报苗苗的康复情况,商讨进一步的治疗对策。围绕苗苗的安危,一切为了苗苗,医院MDT高效运转。

4月20日,ECMO使用7天后顺利撤机;

4月21日,为促进痰液引流,加速脱离呼吸机辅助,为苗苗实施了气管切开术;

4月22日,苗苗开始喝水,进流质,间断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

4月24日,完全脱离呼吸机;

4月27日,肾脏功能完全恢复,不需要CRRT了;

… …

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苗苗每次治疗都非常配合,“她听话得让人心疼,今天她指着自己的肚子,在纸上写下想喝西瓜汁,想喝可乐。”护士长谢霞高兴得手舞足蹈。

到发稿为止,可爱的苗苗,好像健康的小公主坐在餐桌前优雅地享受美食了。

“硬核”团队,16年来不断刷新“记录”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带着同样的“硬核”标签: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斗志昂扬、实干创新、7*24小时随时待命、心有大爱以患者为中心……

心血管外科已经完成心肺联合移植手术11例,一年成活率近90%,长期生成并已融合、回归社会3例。

2003年9月,心血管外科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患者郑某存活至今已有16年,早已回归社会并创造了亚太地区迄今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高的记录。

2010年5月,李某患者接受了心肺联合移植。如今,他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和3个可爱的孩子。

2014年10月,一位花季少女苏某接受了心肺联合移植,如今这个姑娘不但健康地生活,还会经常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可以做心脏移植、肺移植、心肺移植、肝脏移植、小肠移植、肾脏移植、胰腺移植手术的单位,湘雅二医院充分体现医院的综合实力。目前,多器官移植学科群已经形成,不断用顶尖技术造福患者。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