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树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自觉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9日 作者:杨晓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高等教育办学政治方向,事关高校和谐稳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来自于体制机制的建设,这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运行中的实践性问题,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所在。其中,体制的问题,主要是组织设置和制度安排的问题。机制的问题,主要是作用机理和系统运行的问题。体制是否完善,机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能否实现,成效能否保证。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当着力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念创新、总结凝练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规律以及构建高校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的新模式等关键性问题,从根本上形成体制机制建设的合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念创新

理念是工作的先导。缺少创新性理念的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其中,理念创新,就是要以时代性的问题意识、整体性的系统思维和务实性的价值追求来创造性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对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错的复杂形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反思其中关涉到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理论问题,从理论层面解决三个问题,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运行机理,以及如何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合力。目前,传统的工作理念已成为制约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突破的瓶颈。例如,以行政化思维来理解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忽视和遮蔽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生活基础和人文关怀等等。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实践自觉。意识形态虽然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但其基础却在于社会生活。立足于社会生活,就会发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它不仅表现为理论教育,而且也常常以各种文化样式开展日常活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一种政治实践,同时,也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实践。因此,应当正确对待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以及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要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中注入政治导向与思想引领相统一、理想追求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理论宣传与文化濡染相融通的新理念;二是要自觉树立实践观点和文化观念,把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立场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与师生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要相结合;三是要将理论教育与高校师生的文化心理、价值期待和生活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具有客观真实的实践基础,又葆有文化的张力。

总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经验规律

摸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现实状况,找准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症结所在,是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我们需要考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制度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聚焦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职能配合不够、资源整合欠佳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深度挖掘国内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典型经验,形成关于高校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建设的运行机理、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总体认识,从而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实践智慧。一方面,要总结凝练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以及国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还需要自觉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国际视野,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融意识形态于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之中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澄清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特点,把握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新形态与新趋势,从而为深入探索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益经验。

探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模式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思想观念多样多变,网络舆论格局日趋复杂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基础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需要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高校情况、具有良好成效的“大宣传”模式。

高校意识形态的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统合发展。其中,应当重点突破的就是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协同,从而形成工作的合力。具体而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协同与配合:一是多元主体之间的责任界定及其协同配合;二是主渠道建设与主阵地建设的有机融合与有效互动;三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宣传思想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彼此衔接。总体上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需要体现“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协调”的系统性思维。在构建新模式的设计上,需要坚持“一体化设计、专业化运行、动态化管理”;在舆情管理上,需要建立“舆情监控、快速预警、有效反应”的管理机制;在部门之间的配合上,需要进一步构建“纵向贯穿、横向协同、内外互通的”整合协调机制;在建设机制上,要把“主渠道建设、主阵地建设、主力军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在运行机理上,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融于高校教学科研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本文为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15YZD0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06月28日14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6/28/nw.D110000gmrb_20160628_2-14.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