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要有先进的价值依循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0日 作者:朱晓进
朱晓进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传承传统文化是这几年非常热门的议题。回想这几年我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涉及该议题的竟有十多个。
我在2016年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传承背后价值取向的引导的建议》中提出,应关注文化传承背后的价值取向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传承行为的价值导向。我们对传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应该是有选择的。什么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什么是“传统美德”?这需要判定、选择。而判断和选择的依据,就是先进的价值观。
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热点现象。全国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少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有为传承而传承的倾向;缺少文化传承的价值意识,热衷于传统文化形式的演绎,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历史信息、科学信息、文化信息,所内蕴的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的发掘;缺少文化传承的开放意识,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名,拒绝或排斥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资源的吸收、借鉴、利用;更有甚者,出于某种功利考虑,出于某种媚俗心态,借传承传统文化之名,行传播封建落后意识之实。
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目的。无论文化的传承还是创新,背后都必须有先进的价值依循;没有先进的价值依循,文化的所谓传承可能会导向盲目复古,文化的所谓创新可能是搞出一堆“新”糟粕。因此,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有效遏制盲目传承导致的虚假文化繁荣现象;要让传统文化成为有效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我曾在《实施和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程,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2014年提案)中,针对目前文化遗产保护重物质投入、轻价值挖掘的现象,提出要实施文化遗产解读工程。我先后提交的提案,中心意旨都是如何让传统文化成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资源。
让传统文化成为有效资源,实际上是强调如何让文化传承更好发挥其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化育人心,使其社会更加文明。各类文化工程应充分发挥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也是如此,与之相关的文化工作、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最终实现的必须是文化的功能,如果没有达到“化育人心,使其社会更加文明”的效果,文化传承就是未能起到有效资源的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8日 第02版:两会·观点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3/08/content_47356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