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指路松”——82岁杨振宁为清华本科生授课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09日 作者:闻珞
9月13日上午9时40分,82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走向清华大学第六教室。从这天开始,他给清华大一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近杨振宁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以大师特有的平易讲述了一段心路历程。
不单学到一些物理,还要学到一些微积分和英语
谈起为本科生授课的初衷,杨振宁说,几个月以前物理系主任朱邦芬教授来找我,他说现在国内很多有名的教授都不教书了,更不肯教本科生,你可不可以教一次大一物理,也许有示范作用。我说好。我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曾经(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这回在清华有120个学生已经上过两次课了,我对于这个经验觉得会很有意思。所以我预备教完一学期以后写一篇文章,把在美国教大一物理的经验,跟在清华教大一物理的经验做一个比较。
9月13日,杨振宁教授在给学生们上第一堂课之前,曾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希望在这一学期里头,大家不单学到一些物理,还学到一些微积分和英语。
他解释说,物理跟数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自由运用微积分的话,他的物理学起来要容易得多。至于英文,因为现在术语用的英文很多,我想清华的学生应该在最短的时期之内,能够把他们专科的英语弄好。课后有人跟我说,他赞成我用100%的英文。我想我开始得要一半一半的样子,同时我写了一张纸的术语,把它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每个学生发了一页。
学理的人也应该对文多知道一点
杨振宁当年在西南联大学的是理工科,但他有时会去听朱自清教授的课,听闻一多先生的课。谈到这些,杨振宁说:我不敢讲对于我的研究有帮助,不过我想对于我当然有很深的影响。大一的时候国文是所有的学生的必修课,我所以听了闻先生、朱先生、王力先生的课,是因为他们每位讲的时候,都是他们特别喜爱的方向,所以讲出来的话非常有意思,这些对于我后来人生的趣味有很大的影响。
杨振宁认为,太早的专是不利的,学理的人也应该对于文多知道一点,学文的人对于理工也应该有一些知识。比如说单讲物理,现在物理的前沿非常之宽,有种种的方向。所以学生学习的时候,比100年以前甚至比50年以前我做学生的时候困难了,因为有更多的东西要学,可是反过来,这也是一个有利的地方。
我对清华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抗战前,杨振宁曾在清华园里待了8年的时间。他曾经说过,这里每一棵树我都爬过,我都熟悉。如今,杨振宁又回来了。
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选择了清华,杨振宁回答说:我回清华,我想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我是在清华园成长的,我对于清华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我写了一首诗:“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说起诗中“我当指路松”的含意,杨振宁解释说,在我这个年纪,我不容易带学生再冲锋陷阵,所以对于研究生也好、对于博士后也好,我能够给他们一些方向上的指引,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我是一辈子教书的,而教书人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有学生真学到了一些东西,能够使年轻人走到这个领域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