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转专业呈现“外热内冷”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18日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最近首次进行了大规模自主转专业。出人意料的是,这里却没有出现预期的火暴场面。3867名2003级学生中,仅有117名新生提出了转专业申请,最后仅有80名学生通过考核实现了转专业。转专业呈现“外热内冷”状况。
该校在2003年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学生入学后,升入二年级前,允许在本专业平均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非定向生)转专业。”按照这一规定,此次具备自主转专业资格的学生是370名。可其中仅有1/3的学生提出申请,最终80人通过考核实现了转专业,只占该校基础学部学生总数的2%。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在转专业的选择中比较谨慎,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权衡。毕竟,学生转专业后仍面临着再学习、再认可的过程。一部分学生指出,自己“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并打下了基础,如果选择新专业,他们担心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成绩也可能达不到新专业的要求,还怕新的老师不能认可自己。市政学院学生江源告诉记者,经过1年的学习,自己对自己的专业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感觉不转专业也能有好前途。
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欧耀东则分析,由于有资格转专业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排前几名的,他们几乎都有保研机会。所以大家权衡利弊,放弃了转专业。
大学生“转专业”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热点。与哈工大学生理性选择是否转专业相比,据有关部门对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42%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重新选择专业,65.5%的学生表示将另有选择。不可否认,转专业在一些高校有渐热趋势。
有关专家指出,转专业在现阶段还是成绩优异者的“特权”,学校尚缺乏转专业“全员化”的现实条件。同时,同学们清楚地知道,大学学习并不仅仅是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能力。像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都代表了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是毕业后较好地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对于转专业的前景,哈工大教务处处长武高辉认为,学校现在不宜进行无限制地转专业,但在保证教学稳定性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0%的比例是有可能扩大的。转专业工作现在正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地方尚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