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余秋雨与农大学子雪夜共话文明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11日 作者:--

2005年,大雪纷纷扬扬地装扮着校园,柔柔的雪花带着新年的问候,欣欣然走进大礼堂,此刻的大礼堂春意融融,座无虚席,新年第一场讲座在这个醉人的雪夜开讲。著名散文作家余秋雨、校长陈章良和全校2000多名师生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文明”。 “中国农业大学是高校中最贴近土地的,而我对土地的感情很深,这是促使我今天用这个题目的原因。我小的时候,听到中华文明都是空洞华丽的,当我用亲身历险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一句简单的开场白以后,余秋雨向在场2000多名师生讲述他对文明的理解。 余秋雨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再到珠江文明,从古代到近代。详细阐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并且简单的回顾了他在中亚、南亚和欧洲的一些经历。当看到同样是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中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在战乱中的衰落时。他说:“当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曾感叹土地越小,冲突越大。像埃及文明、恒河文明、印度文明等所有加起来都不够中华文明的十分之一。中国人勤劳、勇敢,但从来没有想过远征。” 关于中华文明为什么出现远征,余秋雨说:这跟中国的地域有关,孕育中华文明的土地确实够大,中国北有昆仑,南有喜玛拉雅,东有大海,造成了外来文明不易侵入。而冲突都是两种文明或信仰之间的冲突。还有中国的“精耕细作”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有序,这产生的科举制度更是促进了这种有序。所以中国从来就没有侵略过别国,现在外国流传的“中国威胁论”是缺少历史依据的。 “但是中华文明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城市思想,使我们缺少对世界的了解,我们缺少一种悲喜感等等” 余秋雨说。 同时作为现代人,应该怎样认识文明?余秋雨回答,现在有关文明的定义有200多种,但是一切文明都将沉淀为人格,中华文明的种种好与不好都沉淀在我们身上。萨特有一种思想,就是“选择”思想,每天我们都有很多选择,人们正是通过这种选择来改变自己的生命质量。但是他告戒所有学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两点,一是在选择的时候要舍得放弃,有时还要从零开始。二是,只要你认真选择的,就要努力做好。 讲座结束后,余秋雨还和现场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讲座前,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陈章良等和余秋雨举行了会谈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