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49位副教授获博导资格
来源:文汇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0日 作者:陆静斐
不拘一格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
日前,北京大学最新评出了139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有49位副教授。2003年北大率先打破“博导必须教授当”的惯例,化学学院一位副教授担任了博导,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时隔两年,北大再次不拘一格选博导时,“副教授博导”占了全校新“出炉”博导的三分之一还多。
从1个到49个
“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我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带博士生了。”得知自己取得博导资格后,北大化学学院35岁的副教授张锦说。和他一样,大多数副教授对此次博导资格的取得都显得很平静,整个燕园也没有因49个“副教授博导”的出现而引起太大波澜。
两年前北大第一个“副教授博导”齐利民出现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迅速成为了“全国新闻人物”,他提出的“如果只能二择其一,我不当教授当博导”的论调,也立刻引起各方的讨论。
“其实在北大,博导早就没有什么特殊待遇了,工资、退休年龄都不特殊,唯一特殊的可能就是工作量比较大一点吧。”2003年评选第一名“副教授博导”时担任学位办主任的曹在礼这样说。今年曹在礼也参加了博士生导师的评选工作,据他介绍,2004年北大由于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开展博导评选工作,因此今年的评选是自齐利民之后北大第一次评选博士生导师,规模也比较大。
实际标准未降低
新评出的139位博导都是采用新方式遴选出的。所谓的“新方式”,也就是基本条件由具有“教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改为“副教授”。事实上,2003年以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聘用副教授担任博导。
我国学位制度自80年代施行以来,一直实行严格的选聘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它的弊病逐渐显露。“近年来,海外归来和我国自己培养的一批学者都处在学科前沿,年富力强的他们虽然暂时还不是教授,但科研水平完全可以带博士生。如果制度持久不变,博士生培养的资源将被埋没,培养质量将受到影响。”北大研究生院学位办的负责人说,这种情况在北大尤为明显。
从1个到49个,从一所高校到全国各大高校的“连锁反应”,曹在礼说这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这并不是我们对职称制度的妥协,不是对博导降低了要求,而是副教授已经达到博导标准。”
据统计,产生北大首个“副教授博导”的化学学院今年是博导评选的大赢家,共有16位副教授取得博导资格,而齐利民现在已经被评为教授。(本报北京6月12日专电)
学生参与确定博导资格
北大还在酝酿进一步推行博士生培养体系改革的办法。据悉,今年北大历史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育学院三家院系至今尚未确定博导人选,因为这些院系将试行“教师申请——学生报选”的博导评选试行办法,即在明年招博士生之前,不确定“博导”人选,等博士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双向选择情况,确定新的博导人选资格。
“招不到学生的老师会被淘汰,受学生欢迎的副教授可以评选博导。”曹在礼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据他介绍,北大的博导队伍有六七百人,近五年来北大没有对研究生进行扩招,如今博士生的师生比例大概在1∶1.2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能给博导一定的紧迫感。据了解,如果师生双向选择这样的试行办法实行效果良好,明年还可能向全校其他院系推广。